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项穆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书法雅言》是明代项穆撰写的一部书学理论著述。全书共十七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和知识。项穆,字德纯,号贞玄(清代因避康熙讳而被改为贞元),又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关于项穆的生卒年,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根据黄悖的说法,项穆“而约卒于1600年,只活了五十岁左右”《中国书法史·元明卷》,436页)。项穆是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长子,后者是名满天下的大收藏家,《四库全书总目》:“元汴鉴藏书画,甲于一时,至今论真迹者,尚以墨林印记别真伪。”(卷一一三《子部·艺术类》二)这样的家庭背景对项穆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沈思孝(1542-1611)((书法雅言·序》:“余故善项子京,以其家多法书名墨,居恒一过展鉴。时长君德纯每从旁下只语赏刺,居然能书家也。余笑谓子京日:‘此郎异日故当胜尊。又,王樨登(1535~1612)《无称子传》:“(项穆)父日项子京先生,家饶于赀,性乃喜博古,所藏古器物图书甲于江南。客至相与品骘鉴定,穷日忘倦。无称子从傍睨视,徐出片言甲乙之,父与客莫能难。”在认识《书法雅言》之前应当了解的是,项穆首先是一位鉴赏家。
内容概要
《书法雅言》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长子,书法家、鉴赏家项穆撰著的一部极具整体观和系统性的书法理论著作。全书共17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作者从儒家的观点出发,把书法推到“同流天地,翼卫教经”的地位。项穆强调内心修养,并强调书法的“正统”观念,将王羲之与孔子并列。书中既有独到的见解,又饱含着作者的责任意识以及丰富的情感,这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是少见的。《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为“书家之圭臬”。
作者简介
作者:(明朝)项穆 李永忠
书籍目录
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
章节摘录
插图:与王羲之同时的人或距离他较近的人,主要看到的是王羲之妍美的一面,这是因为王羲之的参照物只有古人而没有后人,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随着历史的展开,参照物变得丰富而全面,王羲之的形象也就越发清晰。人们发现他既有妍美的一面,又有质朴的一面,而且二者配合得很适宜。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王羲之。项穆引用孔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最能说明王羲之的风范。借用儒家的概念来说,王羲之的风范是“中和”的。顺便说明一点,“中和”就是“书法雅言”的“雅”。关于中和问题,项穆将在下文详尽地论述。除了孔子的话,项穆还引用了孙过庭的话。后者是关于书法学习中如何处理古今问题的绝妙说法,不过,它好像跟这里的讨论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这里讨论的是王羲之的评价问题,而不是一般人的实践问题。项穆之所以引用这样的话,或许是因为他过于迷恋其中的“古”、“今”字眼。
编辑推荐
《书法雅言》是中华生活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