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中国人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美) 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  页数:400  译者:崔丽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和中国人》一书主旨是促进中美间的相互认识,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包括科举、学校、语言、慈善机构、社会习俗、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等。

作者简介

  倪维思(1829—1893),原名John livingston
Nevius,19世纪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牧师。他1854年入华,在华长达40年,先后在浙江宁波和山东登州、烟台地区传教。

书籍目录

序言
01 中华帝国概貌
02 中国及其居民概貌(续)
03 孔子及其学说
04 科举考试和学校
05 中国政府的体制
06 中国人的宗教
07 佛教
08 佛教(续)
09 道教
10 国家宗教仪式和信仰
11 中国各种宗教体系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12 关于鬼神的迷信观念和风水学,或称占卜学
13 五花八门的占卜术
14 中国的语言
15 中国的慈善机构
16 中国的善书
17 社会风俗
18 中国的节日、风俗和娱乐
19 对中国人性格和文明的总体评价
20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
21 在中国的传教生活
22 各种传教方法和途径
23 传教士们的工作效果
24 中国本土基督午徒和询问者的特点和经验
25 罗马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26 太平军叛乱
27 中华帝国的现状和未来
28 结论
附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和中国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换个角度了解自己
  •   这就是所谓的第三只眼
  •     先做个介绍,这是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书,初次出版于1869年。我所看的版本由崔丽芳译的。本书的原作者是一名来中国的传教士所写的。如果对于清末时期的百姓风俗,人们的生活状况以
      及对于中国宗教和基督教等感兴趣的可以读读这本书。
      
      
      
      
      可能是对于中国现状,出自于个人情感上的同情。作者写作的立场还是颇为中立的,当然其中只是在非宗教方面。关于宗教,作者看的也颇为透彻——“中国人的宗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俗,而非严肃坚定的信仰”。关于道教的最终目的“羽化登仙,延年益寿”以及炼丹术是探索事物的本质和佛教的最终目的“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融为一体”等等还是颇为有趣的。但是文中作者似乎更觉得基督教的“原罪”思想颇为高级和占据优势,而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例如这个民族为何拒绝基督教,为何喜欢偶像崇拜等等,作者更愿意的是以“被撒旦占据着头脑”来回答。
      关于国人敬之远之的鬼神这里有一整段的原话来说明上面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作者颇为独到的想法——“鬼神观念在中国的迷信思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与社会生活和每个家庭都有着颇为实际的联系。这些观念五花八门,各不相融,它们之所以被中国人毫无质疑地接受和坚信只能证明这是撒旦的意志使然,是源自中国人自身的恐惧,因为他们未受启迪,但同时又心怀内疚,还有就是出自于某些诡诈之士的险恶用心,这些人为了图一己私利而故意散播迷信来愚惑群众。”
      但是正是因为国人的这些信仰,以及自古以来的鬼神思想。使人们不敢公然犯罪,更安逸于平静,极易左右和被奴役以及更善于在宗教文化上进行自我迫害。
      
      
      
      
      关于中国的风俗文化样貌,官员机构。作者下了很大的部分去写的,关于孔子的“五伦”“五德”,关于政府机构的设置。其中有趣的一点是,在作者以及一些外国人看来,中国当时的政府机构的构成是十分严密,有条理的。
      
      
      
      
      总之,这本书概括了大概整个清末时期的百姓生活状况,以及关于宗教的独特看法和分析。作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着历史长河的流淌。
      
      
      
      透露一段。
      在中国,新秩序的建立必须依赖于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不能不提的是,内战和叛乱在这个国度已持续了长达十五年,这些没玩没了,耗尽国力的纷争是导致中国历史各个王朝衰败和终结的真实原因。中国人坚信,各朝各代就像有生命力的花草树木,飞禽鸟兽一样,也要经历生长,繁盛,衰落,消亡等不同的阶段。对他们而言,最终走向灭亡的并不是国家,而仅是某个王朝,国家其实就是在朝代更替的过程中生息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好比一颗大树,只有经历了岁岁年年的荣华苦衰之后,树干才会越长越粗壮,枝叶才会越来越繁茂。这一可能说是具有民族性的观念在中国的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中表达得十分贴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