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释印顺 页数:1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般若经讲记”分两部份,一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讲记”,一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这两部经在中国佛教里,流传很广,读诵的人也很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心经则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是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小部经典。本书包含的就是这两部重要佛经的讲记。
作者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
书籍目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悬论 一 释经题 二 示宗要 三 叙传译 正释 甲一 序分 乙一 证信序 乙二 发起序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般若道次第 丙一 开示次第 丁一 请说 丁二 许说 丁三 正说 戊一 发心菩提 戊二 伏心菩提 戊三 明心菩提 己一 法身离相而见 己二 众生久行乃信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戒慧具足 辛二 久集善根 辛三 诸佛摄持 辛四 三相并寂 己三 贤圣无为同证 庚一 举如来为证 辛一 正说 辛二 校德 庚二 举声闻为证 庚三 举菩萨为证 辛一 正说 壬一 得无生忍 壬二 严净佛土 壬三 成法性身 辛二 校德 丙二 劝发奉持 丁一 示奉持行相 戊一 问 戊二 答 己一 正说 庚一 化法离言 庚二 化处非实 庚三 化主无相 己二 校德 丁二 叹奉持功德 戊一 空生叹法美人 己一 深法难遇叹 己二 信者难能叹 戊二 如来劝行叹胜 己一 略叹劝行 庚一 正说 辛一 略叹 辛二 劝行 壬一 忍辱离相劝 壬二 佛说无虚劝 庚二 校德 已二 广叹显胜 庚一 正说 辛一 独被大乘胜 辛二 世间所尊胜 辛三 转灭罪业胜 庚二 校德 己三 结叹难思 乙二 方便道次第 丙一 开示次第 丁一 请问 丁二 答说 戊一 明心菩提 己一 真发菩提心 己二 分证菩提果 戊二 出到菩提 己一 成就法身 己二 成熟众生 己三 庄严佛土 戊三 究竟菩提 己一 圆证法身功德 庚一 正说 辛一 知见圆明 辛二 福德众多 辛三 身相具足 辛四 法音遍满 辛五 信众殊胜 辛六 正觉圆成 庚二 校德 己二 示现化身事业 庚一 化凡夫众 庚二 现化身相 辛一 相好 壬一 正说 壬二 校德 辛二 威仪 庚三 处大干界 辛一 微尘 辛二 世界 庚四 说无我教 丙二 劝发奉持 丁一 别明离相 戊一 应如是知见信解 戊二 应如是受持诵说 丁二 结示正观 甲三 流通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悬论 一 释经题 二 释译题 正释 甲一 标宗 甲二 显义 乙一 正为利根示常道 丙一 法说般若体 丁一 修般若行 戊一 广观蕴空 己一 融相即性观——加行 己二 泯相证性观——正证 戊二 略观处界等空 戊三 结显空义 丁二 得般若果 戊一 涅槃果——三乘共果 戊二 菩提果——如来不共果 丙二 喻赞般若德 乙二 曲为钝根说方便
章节摘录
空、般若、菩提之转化:《智论》说:“般若是一法,随机而异称。”如大乘行者从初抉择观察我法无性入门,所以名为空观或空慧。不过,这时的空慧还没有成就;如真能彻悟诸法空相,就转名般若;所以《智论》说:“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般若到了究竟圆满,即名为无上菩提。所以说:“因名般若,果名萨婆若”——一切种智。罗什说:萨婆若即是老般若。约始终浅深说,有此三名,实际即是一般若。如幼年名孩童,读书即名学生,长大务农做工又名为农夫或工人。因此说:“般若是一法,随机而异称。” 般若、方便之同异:般若是智慧,方便也是智慧。《智论》比喻说:般若如金,方便如熟炼了的金,可作种种饰物。菩萨初以般若慧观一切法空,如通达诸法空性,即能引发无方的巧用,名为方便。经上说“以无所得为方便”,假使离了性空慧,方便也就不成其为方便了!所以,般若与方便,不一不异:般若侧重于法空的体证;方便侧重于救济众生的大行,即以便宜的方法利济众生。《智论》这样说:“般若将人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 (3)文字般若:文字,指佛所说的一切言教。常人以书籍为文字,其实,文字不尽是书本的。书籍,是依色尘而假立的文字;但佛世却是以音声作文字。佛怎么说,弟子即怎么听受。所以,佛经以名句文身而立,而名旬文身是依声假立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