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印顺导师 页数:161 字数:1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我们发心学佛,不论在家出家,都要从菩萨心行去修学,学菩萨才能成佛。菩萨行的真实功德,是所说的三大心要。我们应反省自问:我修学了没有?我向这三方面去修学没有?如没有也算修学大乘的菩萨吗?我们要自已警策自己,向菩萨看齐!
作者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
书籍目录
一 学佛之根本意趣 一 人生所为何事 二 我在宇宙之间 三 学佛是人生向上事 四 学佛的切要行解二 生生不已之流 一 有情为本 二 有情为继往开来的瀑流 三 有情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四 前生与后世 五 流转者谁 六 生命的光光之网 七 生命的爱悦与悲哀三 心为一切法的主导者 一 一切法与心简说 二 心为一切法的要因 三 心能影响报体之实例 四 心为行为善恶之决定者 五 从禅定说明心对根身之主宰力 六 心对身外事物的影响 七 结说四 学佛三要 一 信愿·慈悲·智慧 二 儒·耶·佛 三 入门·登堂·人室 四 发心·修行·证得 五 念佛·吃素·诵经五 信心及其修学 一 信心的必要 二 正信与迷信 三 顺信与净信^ 四 信忍信求与证信 五 正常道与方便道六 瞢提心的修习次第 一 菩提心是大乘法种 二 菩提心的类别 三 菩提心之本在悲 四 菩提心修习的前提 五 修习菩提心的所依——知母·念恩·念报恩 六 菩提心的正修——慈·悲·增上意乐 七 菩提心的成就 八 菩提心的次第进修七 慈悲为佛法宗本 一 佛法以慈悲为本 二 慈悲的根源 三 慈悲与仁爱的比较 四 慈悲心与慈悲行 五 慈悲的长养 六 慈悲的体验八 自利与利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利”是什么 三 重于利他的大乘 四 长在生死利众生 五 慈悲为本的人菩萨行 ……九 慧学概说十 解脱者之境界十一 佛教之涅槃观
章节摘录
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个理想的目标,劝人去修学。如耶教叫人体贴神的意思,效法耶稣。虽然他们认为人不能做到神和耶稣那样的权威,但是要学习耶稣博爱和牺牲的精神。他们说:人的身体是土所造的,灵魂是由神给予的。因为人作了罪恶就堕落了,将那圣洁的灵魂弄得污脏不堪,所以教人先将污浊的心净化起来,才能进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标——生天国。 中国儒家也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是读书明理之人,尚且要“见贤思齐”;进而贤人还要效法圣人。但是“圣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统儒家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贤圣大路上迈进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标,所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据宇宙万有的自然法则,不用矫揉造作,任性无为,便是他们做人向上的目标。人世间的一切,立身处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就会颠倒错乱,治丝益紊,一切的痛苦困难就接踵而来。从上面看来,儒家是效法贤圣的高尚人格,进而通于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问自然的真理法则。总之,他们都有引导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为能好好做人就好了,不需要什么向上向善的目标,像这样得过且过的心理,不能自我强化,努力向上,如国家或民族的趋势如此,有堕落的危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佛学三要”,即学佛的三大心要,或统摄一切学佛法门的三大纲要。 ——印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