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书色二集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胡洪侠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前言

写“准笔记体”书话,于我而言既是无奈之举,又是有意为之。说“无奈”,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情感、精力、时间、阅读与信息等等都成碎片,浮游其中,身难由己,不克逆流而上,唯顺水漂泊而已。“而已”之余又不甘心,于是打捞些光影,每以寥寥数语,裁成匆匆断章。无暇于长篇大论的苦衷,日子一久就成了无力于鸿篇巨制的借口。说“有意”,则另有可说的几分道理,或自己的一点追求。古来笔记一体,佳作如林:或志怪,或琐闻,或忆往,或考证,长长短短,散散杂杂,虚虚实实,潇潇洒洒。而贯通其中的,是求实求博求鲜的真趣味和散淡自由的真精神。

内容概要

本书是“准笔记体”的书话短章。作者东采西撷,忽中忽外,有人有己,亦正亦邪,试图营造出一点小趣味,温暖那些或痴或狂的读书爱书藏书之人。全书笔调轻松诙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书话文体,即“准笔记体”书话。

书籍目录

小序辑一辑二辑三

章节摘录

插图:深圳当年有家黄金屋书店,我嫌它名字俗气,写文章在报纸上数落了它一通。我当然是不想看到它关门的,可是后来书店经营不下去,到底关了,“黄金屋”云云就成了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讽刺。我在那里买到过郑振铎编辑的《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蓝色布面精装,八开本,上下两巨册,带纸板函套,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影印本。当时标价三百多,我心里恨它标价高,但对书价的愤恨抵挡不住对书的喜欢,还是买了。这几天孔网上有人拍卖这套书,经一百零八次竞价,最终以二千九百二十元成交。我于是又一次想起“黄金屋”,甚至觉得如果书店开到今天,“黄金屋”三个字实在也说不上“俗”的。

编辑推荐

《书情书色二集》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情书色二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9条)

 
 

  •   很喜欢胡洪侠的微书话这种形式。
    中华书局这套小开本精装做得很不错。
    可惜二集不比一集,少了藏书票。
  •   认识胡洪侠是因为一本《董桥七十》,编选者就是胡洪侠。董桥的文章上千篇,从最早的开始选起,要花费很多时间,可是等读完《董桥七十》之后,这对熟悉董桥的读者,再看胡的选文,会惊悉胡是个有着独特眼光的人。以此为尺度,再看他的《书情书色》,就不会怀疑了,他视野之宽,读书之勤,认真做底案的功夫就凸显出来了。 胡的文字有几个特点:一是有趣,从所读的书中,挑拣有趣也有意义的段落加以概括成就书情书色,是其最大的特色;二是在读文中,注重典故的生发与利用,使读此书的读者,以此为起点,进而读原著,其功德大漠深焉;三是典籍的积藏,是其成长的足迹,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他读书的丰厚和读书的趣味。 无论是书情书色,还是它的二集,均显现出了他的独特。这样的阅读,真是真知灼见,但愿这样有心的读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
  •   很有趣味的书话。
  •   胡洪侠的第一本《书情书色》,是好多年前读的了,所谓书人本色,难得的是他写这些不是板着一副面孔,而是带着轻松与幽默。
  •   一部读书轶事集,每晚闲翻两页,不亦乐哉。知道作者在深圳,真希望能见一面,聆听教诲。
  •   作为二集,本书保持了作者的一贯水准。只是有些故事在一集中已经经过,这次再讲不免有凑数的嫌疑。另外两集读完,感觉关于藏书的那些话,基本上也就说的差不多了了。再有三集,就是狗尾续貂了。就此打住的好。
  •   胡洪侠的书情书色精美。
  •   每篇文字都很短。但是非常有意思。把读书人,爱书人的许多故事都找出来分享。让也是爱书的读者每每可以自我比对。

    看了这本书的最大的坏处是,你会忍不住拿出许多预算来购买这本书里介绍的许多书。

    我为此,又花了2,000多。

    但是,值得~!
  •   封面严重被压,感觉很不舒服,失望,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讲。
  •   第一次买作者的书。很好。
  •   哈哈,很满意!
    丰富有趣,羡慕作者的生活氛围和所遭所遇。
    第一集啥时有货啊?快点啊!!!
  •   有知识,有趣味,好看
  •   很不错的枕边书,内容易读好懂,有典藏价值。
  •   喜欢胡大侠的书,太好看了
  •   关于书的书,不错。
  •   两集一起买到手,内容确实非常好,看了一遍又一遍。赞。
  •   延续了一集的特色
  •   装帧很精美,里面的每篇都很短小,读来觉得很轻松。
  •   装帧排版内容都不错。这次作者还给每个加了小标题。
  •   感觉还行,随手翻一翻比较有意思,看多了就没什么味道了。一本供人消遣的闲书
  •   好看,不错。读书人都会喜欢的。
  •   很好的随笔
  •   太有意思了!
  •   非常美,小品文
  •   封面雅致,纸张也好,内容没的说。
  •   好书,建议收集一套
  •   封面很好,纸质很好,内容就更不用说了!!!!!!!!!!!
  •   诗意的封面,小资的内容。
  •   买了一集,自然是要买二集,从内容到装帧都是喜欢的!近段时间出了不少好的书话类书籍,胡洪侠的《书情书色》当然包括其中。
  •   胡大侠这本《书情书色二集》基本延续了前一本《书情书色》的风格趣味,一则则爱书人与书的“情色”故事实在是看得我有滋有味,情色之心大动啊!这本《二集》与前本第一版不同的是为每则故事都加上了一个小标题,内容风格上也有所变化,少了些外国的书情书话,多了些国内书人的轶事趣闻,包括作者亲身参与到的雅集交流,胡大侠也是毫不吝惜一一道出,可谓是国内文化圈的一份“实事新闻”?就文字风格来说,个人感觉作者笔触似乎不如上一本轻松洒脱了,也许是涉及国内当代书人书事的内容多了些,文笔也正经平实了许多,少了些前本的“情色”的感觉,未免有些遗憾啊。
  •   胡老板的书情书色系列很好看,藏书看书的过程让我神往,适合车上,入厕时小读几章,也适合读书累的时候或是不想看书时前读一读,前者可以缓解疲劳,后者激发读书买书找书的兴趣!值得收藏,只是价格偏高啊。
  •   书是真漂亮,但内容太私人化了。都是个人读书藏书的笔记——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买了是为了细读的
  •   爱书之人,读读很有意思
  •   这是一本最适合躺在床上看的小书,不时妙趣横生。
  •   书中也有情有色,着实让人感动
  •   被书优雅的装祯所吸引,小小开本的书,特别适合睡前阅读,很喜欢。
  •   不过也值得一看
  •   我本是爱书之人,想之此书内容会是一些爱书之人的感受,但是看了之后,没有想象那种悠然,受益匪浅之感!
  •   作者搜集到如此多的关于书的小故事,不容易。
  •   关于书的书,都喜欢。
  •   内容比第一部稍好,但以为每段前加小标题纯属添足之举。
  •   闲来翻翻,因为每一篇的字数寥寥,看完了就没有多少印象了。闲书闲读吧。
  •   一个爱书人的自言自语,爱书人必须收藏。中华书局的质量自不必说,作者绝对是个书痴,书虫,很多有关书的趣事让人忍俊不禁。也感慨当下还是有很多爱书人的。真不容易
  •   中华书局策划的这个精装系列掌上小书,印装都很精美,内容大都与书有关,可称“大书话”系列。作者都是50上下的读书人,作品也都有很高的质量。但我个人更喜欢大侠,无他,就因为他的作品见真性情:不摆谱、不卖弄、不故作高深,在严肃的写作中不时流露出天趣和质朴。
  •   同事让我帮他订的 我还没看
  •   一群爱书人谈书搜书的趣事,每段文字都短小精悍,妙趣横生。
  •   一本小书,读之极其有趣味。。况味十足。。
  •   没有一集好
  •   胡洪侠的书!
  •   好书一口气读完了
  •   爱书人必看
  •   为什么这个二集没有了藏书票
  •   读书人的故事
  •   笔记体书话
  •   书情书色
  •     阿眉
      
        胡洪侠先生的《书情书色二集》是在书店翻了觉得喜欢买的。回来上网一查,用胡先生自己的话说——其“兄长”《书情书色》在网上书店还有,于是顺手下单。两三天后,《书情书色二集》读完,《书情书色》刚好送来。两本书这么连着读下来,却觉得:这两本从书名装帧体例都一脉相承的书是兄弟没错,然而却是两位个性大相径庭的兄弟。
      
        两本书都是笔记体书话,记录着那些或痴或狂的读书爱书藏书之人的故事。《书情书色》主要写的是欧美和我国老一代藏书家的故事,《书情书色二集》则把目光放到了当代,特别是深沪港三地的新一代藏书家——包括胡先生自己。
      
        因此《书情书色二集》是一本处处可见作者本人影子的书:海内外的访书见闻,得书的狂喜和失之交臂的憾恨,与其他藏书家酒酣之际谈书那带着酒意的书香,看到一本已经买过的书沦落书摊,不惜重复购买以“救风尘”的痴心……读来处处亲切。而上集《书情书色》的绝大部分篇幅里,作者却披上了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读者几乎难以觉察到他的的存在。
      
        这很难说孰优孰劣,两种风格的作家都不乏其人,两种风格都有人喜欢。有人专注于从书中获取知识、信息和事实,其他一切都视为浪费。另一些读者喜欢看带着红尘烟火气的生命体验,看一本书,就像也过了作者的那半辈子。而同一作者同一系列的上下集风格如此迥异,倒不多见。两本书读下来想起一个问题:作品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作者?
      
        首先想起的自然是“文如其人”的老话,老话有老话的道理。一个人说一句谎话也许不难,而有系统有逻辑地把自己不相信的观点罗织成文,说几千几万字谎话,不说不可能,至少是一个艰难得多也痛苦得多的过程。因此除去一些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者提起笔来却满纸违心之言的时候毕竟罕见。
      
        说起来,在心灵的层面了解一个人,是一段何其莫测的旅程。一路上会遇到黄砖路还是黑森林,桃花岛抑或恶人谷,甚至是把整艘船瞬间吞噬不留痕迹的百慕大……全凭运气。而通过作品了解作者,应该会更准确一些,也全面一些。
      
        在某个层面上,一个创作者的作品,才是其人最靠得住的自传。如果读得懂,即使并非三毛那样的自传体文字,字里行间也精准记录着一个创作者每个阶段所相信、关注和喜爱的一切。而随着时间流逝还能读出:相信的有时会疑惑,关注的变得漠然,而喜爱还是喜爱,只不过不再是当初的对象。另一方面,作者会变,但作品像照片一样留住了一去不返的初心。就比如,提笔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永远是凝固在时间切片中的、那个为信仰毫不犹疑从容赴死的少年,不因其后的任何事改变。
      
        关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钱锺书老先生的比喻自然最为著名: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这下蛋的母鸡呢?年岁愈长,才愈懂得:钱老的话是对的,不能更对。
  •     中华书局策划的这个精装系列掌上小书,印装都很精美,内容大都与书有关,可称“大书话”系列。作者都是50上下的读书人,作品也都有很高的质量。但我个人更喜欢大侠,无他,就因为他的作品见真性情:不摆谱、不卖弄、不故作高深,在严肃的写作中不时流露出天趣和质朴。
  •     靠着抄书、传播文坛掌故而作“准笔记体”书话的胡洪侠,尝到了甜头,依法炮制,《书情书色二集》出炉。自道“据说‘初集’卖得不错,希望《二集》也有其‘兄长’的幸运”。 很抱歉,让我花二十六圆买一册半天即可读完的“二手货”我是断然不舍的,好在有图书馆。
      相较于一年前读过的那本,一心想做当代刘义庆的作者,视线从域外收回国内,所记多是深港沪宁的熟人熟事,因而读来也流畅亲切。亦有会心所得处,故愿作“三道贩子”,作“准准笔记体”。
      
      页45 四六九 给名著“杀毒、漂白、美容”
      “编教材的人总有一种洁癖,觉得受他们教育的人免疫力是极低的,抵挡不住名家名作中所谓‘瑕疵’的诱惑,所以需要他们对选入教材的文章先期‘杀毒、漂白、美容’。”
      三峡案:惭愧,前不久也是洁癖上身。受人之托,编选一本唐诗导读。因为对象是小朋友,唯恐毒害其幼小心灵,于是谨遵儒家诗教温柔敦厚之旨,凶杀(不斩楼兰誓不还)色情(赢得青楼薄幸名)一律弃而不选,通篇都是写景思乡送别。出版社的人都说我“考虑的很细致”,“小孩自己还看那些打打杀杀的呢”。嗯,我有点理解光腚鬃驹了。
      
      页74 五〇九 俨然又是重续书缘
      “和老板聊天才知道,我在孔网上买过他的两巨册民国版《汉英词典》。”
      三峡案:仓巷旧书店老板确实还都赶得上时代,上次去逛,在一家店挑了两本,一本书后有定价,另一本没有,老板拿来看了一眼说:“给五块钱吧,这本来是要在网上卖的。”
      
      页95 五四一 “古旧书在二楼”
      广州路的品雨斋二楼有古旧书?下次去看看。
      
      页106 五五六 南京古籍书店二楼
      下次再去,行经二楼内室门口,要学陈子善勇敢地问一句:“我们进去看看好不啦?”
      
      页108 五五九 逸闻轶闻之不可信
      “聊起颁奖的嘉宾,赵丽雅说:‘我见到了林文月。没见过那么淡雅的美;太有风度了,气质真好。’她接着说了一句话:‘如今又美丽又有才华又有气质的才女太少了,我们这边都没有了,我要是男的,说什么我也要去追求她。’”
      三峡案:据载,赵丽雅说这番话时是二〇〇一年秋,赵同陈子善赴港参加中文大学一颁奖典礼。赵时年四七(1954),林则年近古稀(1933),赵丽雅好眼力。我倒是见过《京都一年》里林文月着“浴衣”的一张照片,的确很美。
      
      页118 五七一 “学人旧书店”
      “我突然想起薛冰几天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学人旧书店的仓库还是可以开阔的。’”
      三峡案:学人的二重门确实不设防,三重门下次试试。另外不知胡洪侠可曾看过《春风沉醉的夜晚》。
      
      页127 五八三 关于书房的“经典问题”及其解答
      “我的新书房即将诞生,我又在考虑如何回答来访者常问的一个‘经典问题’:‘这么多书,你都看了吗?’其实,这个问题的背面是这样一个疑问:‘你真的这么有学问吗?’刚刚在读世纪文景周运发来的一本即将出版的书话集——加拿大藏书家曼古埃尔的散文集《夜晚的书斋》电子版,发现书中所引彼得拉克(Petrarch)的一句话可以让我轻易冲出‘经典问题’的包围圈。彼得拉克说:‘我的书房是充满学问的,尽管它属于一个没学问的人。’”
      三峡案:“经典问题”好像内子提过,她对我买书一向持保留态度。年初搬家时,她一帮同事来贺喜,看了我的书架,有人说:“看吧,两个文科生就是这样。”其实她不知道,这里全是我的部分藏书,内子的书还没搬来呢。
      另外,《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也有关于书房"'经典问题"的一些解答:
      问:“这些书你都读过吗”
      答:
      1.“比这还多,先生,比这还多。”
      2.“不。这些只不过是我下周要读的书。我读过的书都在大学里。”
      3.“我一本都没读过。不然我留着它们干吗?”
      4.“您知道,我不读书,我写书。”
      5.“我绝不会读。我可不想受到这些我要去评判的人的影响。”
      6.“藏书不一定由我们读过或者将读的书组成。这是一些我们会读的书,或我们可能读的书,即便我们最终可能没有读。”
      
      页133 五九一 混乱的书房
      “有人喜欢按书的颜色分类,希望书房‘是一道彩虹,把惊异带给他的眼睛和记忆,使他期待着快乐’。”
      三峡案:这的确是个有趣的排书方式。
      
      页160 六二三 简体版《简明世界史》堪称“残书”
      “其实,中文简体版《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英•贡布里希Gombrich,E.H.J著,张荣昌译,广西师大版,二〇〇三)称得上是一本‘残书’。原书信息及图文形态堪称完整,我们的出版者自作聪明地删了献词删前言还嫌不够,竟然连原书插图也弃而不用,自作主张地换了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图片。“
      三峡案:好险,不知道系出同门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怎么样。
      
      页174 六四一 陆智昌早年的书籍设计作品
      “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一套香港三联版的《巴金译文选集》。是一九九〇年的版本……书的装帧设计是陆智昌,责编为林道群。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如今陆智昌在内地红红火火地发展,设计出《钱锺书集》等众多书中妙品,林道群则经营香港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的书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艺术。”
      
      页176 六四四 《一九七八-二〇〇八私人阅读史》
      此前曾在北京路联合书店翻过,店方还特意找来书中的推荐读物设专架陈列。对书中有几个受访者还感兴趣,作为主编之一的胡,推荐是书不遗余力,连做“书话”数篇,“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这是一本好书”。改日读一读。
      
      页185 六五五 陈子善不推荐删节版夏志清
      说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零五年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其实我有一本,当时是痛下血本啊。嗯,其实后来也没看。
      
      页190 六六一 读《古拉格群岛》如冰水浇背
      明•徐渭《青藤书屋文集》:“试取所选者读之,果能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之品。”
      
      页195 六六八 何不集齐上海小精装签名本
      最早也是在书店看着小开本软精装的《东写西读》清丽可喜,入手一本,陆续出得多了,从软装到硬装,其他出版社也依葫芦画瓢(中华书局这套不也是吗?),洋洋大观,收齐实在没这个实力,似也无必要,翻着好玩就是了。
      
      页199 六七三 加州的“书天堂”
      “第一届香港古书展上,经董桥先生介绍,我见过钟芳玲一面,感觉和《书店风景》中的图像想比,人与照片各具神采。内地读书人大都读过她的《书店风景》和《书天堂》,西方古旧书店的面貌遂变得生动可观起来。对鲜有机会进入西方旧书圈子的人而言,此一种导读导路乃至导购之功堪称功不可没。”
      三峡案:抓紧读起来。
      
      页208 六八五 凸凹礼赞“旧物”
      照胡的意思,把彭程《物证》中的一段文字里“旧物”换成“旧书”——旧书是往事碎片的粘合剂,是已告衰弱的情感之火的助燃剂,是寻溯生命的最可靠的向导。旧书填补了记忆的空白,让已然漫漶的重新显影,生命就这样得到确证。生命原本在于细节的连缀,旧书单个地看是零碎的,但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许多这样的碎片的排列,不经意间就勾勒出了生命的大致轮廓。在年龄、外貌这些生理维度之外,它们以另一种方式框定了生命。
      
      页209 六八七 藏书家是典型的意淫者
      “一个货真价实的聚书家,骨子里一定具有占有狂的某些基因.当他的目光掠过那一架架、一排排永远不会去翻阅的书时,心情该和皇帝检阅后宫中千百妃子时一般无二:虽然绝大多数他都不会宠幸,但想到他有这个权力,只要愿意便能够随时行使,就够了。因此,他又是一个意淫者。”——彭程《与书有关》
      三峡案:类似的说法还有——
      美国藏书家A•爱德华•纽顿在《藏书之爱》第四章“关联本与首版书”内有一则讲到藏书与读书的关系:“其乐趣近似拥有田产……我们自然不会成天在自己的土地上东逛西走,反而经常连看也不看一眼。就算我们心血来潮,真晃到了那儿散个步,我们也不会老惦记着整地。产权归属等事宜。我们之所以能够满心欢喜地浏览摆放在书房角落的珍贵书籍,其道理正与此相似,原因亦十分雷同。”
      
      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著名藏书家乌尔夫•D•冯•卢休斯在《藏书的乐趣》中认为,虽然书的“真正”功能---可读性---始终保持不变,但是它的收藏价值越高,这个功能就越靠后,而跃居首位的是它作为实物,作为历史与美学的见证的功能。在18世纪的英国有很多收藏家,同样的书他们都备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珍贵的版本用于收藏,普通的版本用于阅读。
      “这里所说的藏书家事实上并不使用他的书,他只是喜欢它们的存在……”
      
      乌拉圭作家卡洛斯•M•多明盖兹《纸房子》中把藏书家干脆分成二种:
      A.读书的藏书家——这种人倾毕生之力聚集一批重要非凡的藏书.对于自己耗费可观金额购买的书,也能够花同样多的时间在上头。念兹在兹于读懂、读通,才堪称爱书人。
      B.不读书的藏书家——一心一意搜罗稀罕的本子,这种人除了略略浏览内页之外,自始至终都不会展读那些藏书,和有些人看待艺术品。古董的方式没两样。
      
      页211 六九〇 《李自成》也曾是紧缺商品
      “田雁宁家对面的新华书店很久没有新书来了。”
      三峡案:小时候离我家不远也有一家新华书店,我是常客,也常盼着有新书来。上大学后去的就少了,后来写过《记忆中的那家书店》,后来它搬迁到新址,只留下小小的一块,再后来整个楼拆掉了,我都来不及拍张照片。
      
  •      胡洪侠在书里说,书痴有四期,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
       胡老师是第四期书痴,我只能算第二期。
      
       《书情书色》系列写得轻松愉快,读得悠然自得。都是随手拿起来翻看,看到哪里是哪里,故意反反复复舍不得读完。
       那些和书有关的故事,真是读多少都不生厌。
      
       我和书的渊源,要追述到小学时代,世界文学名著宝库青少版一套28本,就是我愿望的全部,陆陆续续的买回家,至今还是未能读完。想来从那时开始,我的全部书痴本质就有所流露。还记得那是第一次看《浮士德》,所带来的震撼,绝非一枚小学生可以承受,同时它也是我的性启蒙读物之一。
       后来发展到初中时每周100元的伙食费,在周一就全部用来买书,余下的日子就只能吃馒头充饥,这样的情况一直到目前为止,都未曾改善。
       我的藏书癖好一直持续至今,开始时只针对于想读的书。后来看到喜欢的封面也想方设法的弄进书架,但也仅限于此,尚未对古籍珍本产生兴趣。也许我收藏的书,有一日也会变成古籍珍本,谁知道呢。读书也有怪癖,那就是只读买到手的书。借的捡的偷的一律无法阅读,最怕读的就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被盖了戳,供无数人翻阅,在图书馆读过的书,简直就不能称之为读过。也许我性格里所有的夹生和玍古都反映到了书上,在对待书以外的任何事情上,都是平和和宽容的。
      
       周围很多同年纪的人,他们不读书,没有了手机和电视,他们简直都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才好。而我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读书上,这使我越来越无法轻易陷入一场交谈之中,所以养成了随身携带书的习惯,杂志也可,尴尬时就低头假装翻看,光是看看文字的排列也能够安抚焦躁的内心。最享受的还是深夜里只点一盏小灯,只备一碗香茶,钻进被窝,只读一本书,读完即可入睡,在梦中能有书香袅袅。
       我的人生还未走完1/4,但我相信,只要有书相伴,总会有奇遇。我也是一直凭着这样的信念,来渡这并不欢愉的人世的。
      
       当然也有烦躁的时候,就是书海茫茫永生不可阅尽,想到死时若只有书本陪伴,那些未曾开启的仙境,不知要遗留多少遗憾和不甘。
       如有来生,愿做蠹鱼一只,这辈子看不完的书,下辈子全都吞入腹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