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李宗侗 页数:181
Tag标签:无
前言
先师高阳李玄伯先生(讳宗侗),是我国第一位兼跨古代史与文化人类学的学者。他十八岁负笈法国,人里昂大学读书,又在巴黎大学深造。1924年返国执教于北京大学及中法大学,当时法国的古史专家古朗士,将民俗学知识引用于希腊古代史,获得丰硕成果。玄伯师借用这一种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现象,为中国古史研究新辟了蹊径,例如他从寒食易火的风俗,与古人崇拜“火”的观念中,取得民俗信仰的新解。玄伯师的另一贡献,则是对于古代姓氏字源的研究。当时的民族学,于“图腾”一词,极多解释。玄伯师虽然也用图腾观念,考察“姓”的本质,他实际着力之处,则是古文字学、语音学与古代地理各方面的综合整理。根据古代族姓分合,得到合理的解释。在这一工作的另一层面,则是“姓”与“氏”的结构与相应的功能,玄伯师在这一重要课题,厘清了不少自古相传的误解,同时,他对性、姓、命、祖、祖之所自出……等名词的阐释,都有精辟的见解,为这些抽象的名词找到了古代的原义。
内容概要
李宗侗先生出身于晚清世家大族,为名臣李鸿藻之孙,南皮张之万曾外孙。早年随叔父李石曾留学法国,毕业于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法大学。1926~1933年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参与故宫文物清理和接收。抗日战争期间,护送故宫文物南迁宁沪和重庆。1948年故宫文物迁台,参与清点整理,设立“故宫博物院”,安顿国宝。后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国史学史》、《历史的剖面》等。 本书为其研究“中国史学史”的专著。
作者简介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河北高阳人。出身于晚清世家大族,为名臣李鸿藻之孙,南皮张之万外孙。早年随叔父李石曾留学法国,毕业于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法大学。1926~1933年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参与故宫文物清理和接收。抗日战争期间,护送故宫文物南迁宁沪和重庆。1948年故宫文物迁台,参与清点整理,设立故宫博物院,安顿国宝。后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国史学史》、《历史的剖面》等。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史的起源 第一节 史之初义为史官 第二节 古代史掌于贵族 第三节 史书的演变 第四节 史的分类及其范围第二章 上古的史书 第一节 《尚书》 第二节 《春秋》与《竹书纪年》 第三节 《左传》与《国语》 第四节 其余上古史书第三章 两汉的史书 第一节 《史记》 第二节 《汉书》 第三节 汉代所修之本朝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史学 第一节 诸家后汉书 第二节 三国的史书 第三节 诸家晋史 第四节 十六国史 第五节 南北朝史第五章 唐代的史学 第一节 官修前代史 第二节 私人修撰前代史 第三节 官修当代的国史 第四节 起居注与实录第六章 刘知几与《史通》第七章 五代宋元的史学 第一节 五代及宋所修《唐书》 第二节 宋修《五代史》 第三节 宋人所修实录及国史 第四节 宋代的几部重要史书 第五节 元官修《宋史》 第六节 元官修《辽史》 第七节 元官修《金史》第八章 《资治通鉴》及其同类书 第一节 《资治通鉴》 第二节 《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 第三节 诸家续《资治通鉴》 第四节 《通鉴纲目》 第五节 《通鉴纪事本末》第九章 宋代历史考证学 第一节 《新唐书纠谬》 第二节 《五代史纂误》 第三节 《两汉刊误补遗》 第四节 《资治通鉴考异》第十章 通史与郑樵第十一章 专门史 第一节 典制史 第二节 学术史第十二章 地方史宗族史家谱及年谱 第一节 地方史 第二节 宗族史及家谱 第三节 类传及别传年谱第十三章 明代的史学 第一节 官修《元史》 第二节 官修及私修明代史第十四章 清代的史学 第一节 官修《明史》 第二节 清代的官修国史 第三节 清初史学家 第四节 清后期的史学家第十五章 注史与补史 第一节 注史 第二节 补史第十六章 章学诚的史学第十七章 隋唐以后的史官及史馆第十八章 廿五史通论 第一节 本纪 第二节 志 第三节 表 第四节 类传 第五节 自序 第六节 论赞第十九章 中国史学之特点 第一节 中国有累世不断之史籍及专掌记注之史官 第二节 正统的观念 第三节 书法 第四节 尊王与攘夷第二十章 史料范围的扩充及史学的将来 第一节 史料保存流传方法的增加及史料范围的扩充 第二节 通史专史的研究及集体的撰述
章节摘录
插图:此新的士阶级兴起,而孔门有弟子籍,虽有若干人的姓名,然极简单。其名不日传,亦非为史作也。太史公作《仲尼弟子列传》,自谓根据弟子籍。列传中有事迹者二十九人,有年岁者三十五人,余只有姓名。盖弟子籍中只有姓名,其事迹乃集《论语》诸书而成之,故列传末,太史公日:“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可见弟子籍与传原不相同。况古之所谓传为解经之书,而非记一人之行为,如《春秋》各传是也。则以上所谓列传之名称始自太史公,已无疑矣。以《史记》价值而论,在其以前,古史大都以编年为主,如第二章所举,鲁史之《春秋》,及列国之史,皆用编年体是也。另外有稍具雏型之记事记言体,如《尚书》等;记谱系之谍,如《世本》等。记人之专传尚未出现,更无合以上诸体而贯通之者。有之,自太史公始,遂开历代正史之宗,历二千年而不绝,此其对史学最大价值也。但司马迁之本意,原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且太史令职务又沿系自古代之史官,深明天文星历。为通古今之变,故上起轩辕,下至太初,作成贯通的通史;为究天人之际,又由于其职务,在卜祝之间,故八书之中,与天人相关者有六,即《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而列传中之《日者》《龟策》皆与卜祝有关者。时代更易,史官职务亦有演变,但《史记》此种特点,仍影响及后世撰史者,故后世各史,多含有《天文志》《礼乐志》《五行志》等。另一种价值,是《史记》保存下若干现已不存在之古代史料。比如夏殷世系,若无《史记》,吾人将无从明了。此又太史公在无意中而对中国史学建立之大功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先师一生治学,上探古史,下及近代,于中国古代社会、晚清历史、中国史学史,以致说部,均有专门之研究。于中国史学史,晚年钻研尤多,成一家之言。于中国古代文化及社会发展,先师实为采用人类学研究方法之肇始者,是以在古史隐微处,能多所发明。于清代史实,先师以世家子弟,多闻博识,能道人所未能道,对清代文献之熟谙及运用,恒有独到之处。先师早年担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1948年故宫文物迁运台湾,又协助清点整理,设立“故宫博物院”,安顿国宝。其间玄伯师、李济之师二人均出力不少。我忝列先师门下,受恩最深最久,特借此机缘,介绍先师的贡献,愿国内学术界,有人从先师遗作中,也有如我一样的机会。 ——门下受业许倬云述
编辑推荐
《中国史学史》:李宗侗著作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