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尚荣 译注 页数:84 译者:尚荣 注释
Tag标签:无
前言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专业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难阅尽所有经典。加之,佛典有经律论、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经又有节译、别译等多种版本,因此,大藏经中所收录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种译本都非读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阅藏知津”一说,意谓阅读佛典,如同过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标,才能顺利抵达彼岸或避免走弯路;否则只好望河兴叹或事倍功半。《佛教十三经》编译的初衷类此。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必读,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随机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认为举凡欲学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从“十三经”人手,之后再循序渐进,对整个中国佛教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内容概要
《四十二章经》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而且是一部含有较多早期佛教思想的佛经。经中主要阐明人生无常等佛教基本教义和讲述修习佛道应远离诸欲、弃恶修善及注重心证等重要义理,且文字平易简明,可视为修习佛教之入门书。
作者简介
本套丛书主编赖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赖(赖永海)”之称,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赖家军”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佛教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书籍目录
经序序分第一章 出家证果第二章 断欲绝求第三章 割爱去贪第四章 善恶并明第五章 转重令轻第六章 忍恶无嗔第七章 恶还本身第八章 尘唾自污第九章 返本会道第十章 喜施获福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第三十六章 展转获胜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第四十二章 达世知幻
章节摘录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示佛之尊贵。对佛证悟之内容,诸经论有种种说法。对佛身、佛土等,各宗派亦各有异说,但大乘则总以“至佛果”为其终极目的。 ⑧“饭千亿”两句:这里说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较诸佛胜,指以在众生界应化中称为三世诸佛,而法身真佛即无为真如性;无为真实法性者为诸佛之本,一切诸佛均以无分别智证平等无为法。无为法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无漏无分别智亦复无生无灭无迁无变,此真身佛自他平等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供养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者,即无分别智亲证真如性究竟成佛;如是供养,始称为“究竟”。 译文: 佛陀世尊说:布施饮食于一百个恶人,不如布施饮食于一位善人。布施饮食于一千位善人,不如布施饮食于一位持五戒的行者。布施饮食于万位持五戒的行者,不如布施供养饮食于一位须陀洹行者。布施供养饮食于百万位须陀洹行者,不如布施供养饮食于一位斯陀含行者。布施供养饮食于千万位斯陀含行者,不如布施供养饮食于一位阿那含行者。布施供养饮食于一亿位阿那含行者,不如布施供养饮食于一位阿罗汉行者。布施供养十亿阿罗汉行者,不如布施供养饮食于一位辟支佛行者。布施供养饮食于百亿位辟支佛行者,不如布施供养饮食于过去、现在、将来三世诸佛中的一位。
编辑推荐
国以人为本,人以心为本。和谐人文,清净人心。 1.与儒家“十三经”一样,“佛教十三经”所收入的是浩瀚佛经中最经典的十三部经书。 2.本套佛经是国内第一套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兼具的“佛教十三经”,适合广大喜爱阅读佛经的普通读者阅读。 3.本套丛书主编赖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赖(赖永海)”之称,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赖家军”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佛教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6.“中华经典藏书”中的《金刚经?心经?坛经》、《地藏经?药师经》均有很好的销售量,本套佛经的系列推出,更将受到广大读??效率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