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2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黄淬伯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南通黄淬伯先生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海宁王静安先生高第弟子,以音韵着称,其所论述,裒然为举首。先生撰《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久为学界所瞩目,日、法等国汉学家亦羡称之,可以知其影响所届矣。余读《慧琳反切考》,定声类为六十七,惊叹其分析之精到,方法之缜密,善读者当有会心,不俟余喋喋也。40年代,余与淬伯先生相识于巴县之南温泉,讨论音韵,研霰诂训,虽师授不同,而未尝相忤也。50年代,日月重光,淬伯先生主讲于南京大学,余亦施教于南京师范学院,两校相距咫尺,得时时请益,有新义则相告,十数年间,得切磋之益焉。时余撰《从语言上推测一诗的写定年代》一文,先生为举汉魏语音,获益匪浅。先生则力撰《音系的本质特征》、《“内部证据”论的影响》等文,树批判之帜,力排众议,争辩,辞严理壮,可以折服余子矣。60年代初,蒋君礼鸿撰成《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先生为余举《广韵》中数事,余因撰《敦煌变文词语研究》,先生力赞之,并谓颜师古《汉书注》与《匡谬正俗》可汇为一家言,以事冗未及为之。时先生立意改写《慧琳反切考》,以新观点为指针,匡正旧作,于是昕夕从事,日有定限,迨至易箦前,其新着《唐代关中方言音系》一书始杀青可读,而先生已归道山矣。呜呼!其强力坚韧,必期于成,又何可企及耶?今年开春,江苏古籍出版社将刊印先生遗书,以垂方来。鲍明炜教授通读全书,细心辨察,撰有《从到》一文,词赡理达,示人津逮,将弁诸卷首,以谂多士,如是则余可以无述也。
内容概要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的基础上,分析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的相关资料,同时参考域外译音和其他材料,构拟出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后附有讨论《切韵》音系性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黄淬伯(1899-1970),江苏南通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事国学大师王国维、赵元任等。1952年起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史和诗经学等课程。著有《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等。
书籍目录
序从《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到《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古代方言音系的重要性 二、唐代方言性的韵书 三、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的资料 四、慧琳反切构造的规则 五、怎样从慧琳反切中引出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六、唐代关中方音拟构的原则第二章 声母 一、前言 二、声母 (1)喉音 (2)舌根音 (3)舌头音 (4)舌面音 (5)舌尖音 (6)双唇音 (7)唇齿音 (8)唐代关中方言声母总表第三章 韵母 一、前言 二、韵母 (1)开韵尾韵母 (2)闭韵尾韵母 (3)唐代关中方言韵母总表第四章 声调 一、前言 二、唐代关中方言声调系统表 三、唐代关中方言上声调有变为去声调的动向第五章 唐代关中方言音节表 一、前言 二、音节表 (1)开韵尾音节 (2)闭韵尾音节第六章 四种音系的比较 一、前言 二、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和《切韵》音系比较 (1)声母 (2)韵母 (3)声调 三、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和《韵镜》音系比较 (1)声母 (2)韵母 (3)声调 四、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和《切韵指掌图》音系比较 (1)声母 (2)韵母 (3)声调 五、等韵体系的形成附录 《切韵》音系的本质特征 附:《(切韵>声母表》、《(切韵)韵母表》 论《切韵》音系并批判高本汉的论点 《切韵》“内部证据”论的影响 关于《切韵》音系基础的问题——与王显、邵荣芬两位同志讨论 近代语文学史上的顾炎武 诗传笺商兑后记
章节摘录
用“系联法”获得慧琳反切上下字的系类,下字所代表的韵母和声调是十分明确的,即一系下字,代表一个韵母和一个声调。可是一系上字不一定就代表一个声母。 我们在分析慧琳反切构造之后,清楚地看到反切上字系类的区分,完全决定于韵母的第一元音。换言之,同一声母,因结合的韵母第一元音的不同,便形成不同系别的上字。这种系别,不仅表明声母,同时也表明声母和韵母的结合形式。 国内外有些汉语音韵研究者,只知反切上字代表声母,而不知道上字区分系类的根据,由是把反切上字系类看作声类,等同声母。 其实,声母是辅音音位,声类是反映声母和韵母的结合形式。声母的职能在于区别字义,声类的作用在于描写。我们本着这样的观点,把慧琳反切上字的系类,看作引出唐代关中方言声母的素材。 六、唐代关中方音拟构的原则 建设汉语语音发展史,拟构古音,用音符替代汉字标音,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古韵学家段玉裁分析《诗经》用韵,发现上古汉语支、脂、之分为三部,却以无从知道这三部韵母的区别,发出“朝闻道,夕死可也”的浩叹。 欧洲语言学家同样感到,汉字标音“掩盖了方言的深刻差异,掩盖了一代又一代语音的变化,所以要断定这个语言过去的发音情况,乃是异常艰难的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