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姚春鹏 注释 页数:1471
Tag标签:无
前言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学之祖。从形式结构上看,《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黄帝内经》之名出现于史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该书是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给人造成了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的印象。但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所以自宋代疑古之风兴起以来,很多人认为《内经》并非黄帝所作,黄帝、岐伯等仅是托名而已。宋司马光说:“谓《素问》为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取重耳。”(《传家集·书屋》)明方孝孺也说:“世之伪书众矣,如《内经》称黄帝,《汲冢书》称周,皆出于战国、秦汉之人。”(《逊志斋集·读三坟书》)从现存《内经》的内容来看,篇中不但引用了《奇恒五中》、《阴阳从容》、《揆度》、《明堂》、《上经》、《下经》等《内经》成编前的古代医经著作,而且在内容上表现出许多分歧的学术观点。
内容概要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学之祖。 从形式结构上看,《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内经》的学术理论体系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由于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千百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内容又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硬面精装,装帧高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必备书。
书籍目录
前言黄帝内经上·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一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二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附录黄帝内经下·灵枢叙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
章节摘录
人们多患中气虚寒,胠胁疼痛,少腹痛,腹中鸣响,大便溏泄。在气候方面,冷雨不时下降,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光明,五谷中青色的谷物不能成熟。如遇阳明司天,金气抑木,木气不能行其政令,失去应有的生气,草木在夏秋再度繁荣,生化之气就显得峻急,因为燥土二气俱盛,在天上相应金、土二星光明,所以草木开花结实的过程非常急促,很早就凋谢。木气受克制,其子气火气来复,就会炎热如火,湿润的变为干燥,柔嫩脆弱的变为干枯焦槁,枝叶从根都重新生长,而致开花结实并见。在人体则热气郁于皮毛,多病寒热、疮疡、痹疹、痈痤。在天上相应金、火二星光明,在五谷则外强中干,秀而不实。白霜提前下降,肃杀之气流行,寒雨非时,损害万物,味甘色黄之物多为虫蛀。在人则脾土受邪,火气后起,心气亢盛较晚,火气克金,金气被抑制。谷物不能成熟,疾病多是咳嗽鼻流清涕。在天上相应金星与火星光明。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①。凝惨而甚②,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③。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④。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套装共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