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方立天 页数:3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佛教禅宗一派,因主张禅定为其基本修持方式而得名;又因自称“传佛心印”,以众生自心觉悟为主旨,也名“佛心宗”。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禅宗的禅是佛教中一种独特的信仰取向和修持方式,是深受儒、道传统文化熏习的中国人在接触印度大乘佛教义理后,体认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奥秘,进而开发出的人生价值新天地。
作者简介
方立天,浙江永康人,1933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中国佛教哲学要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慧远及其佛学》、《法藏》、《华严金师子章校释》、《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方立天文集》(6卷本)等,多种著作被译成英、日、韩文出版。
书籍目录
序历史编 一、中国禅宗创始人之辨析 (一)中国禅宗创始人诸说 (二)慧能对中国禅宗的贡献 (三)小结 二、慧能创立禅宗与佛教中国化 (一)慧能的人格特质与历史机遇 (二)慧能的创宗活动与佛教中国化 (三)慧能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作用与思想启示 三、如来禅与祖师禅 (一)何谓如来禅? (二)何谓祖师禅? (三)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禅法区别 (四)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历史界限 (五)祖师禅提出的思想背景及其流传的文化意义 四、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 (一)慧能开创佛教平民化的新方向 (二)怀让开南岳禅系的先河 (三)道一推行禅修的生活化和行为化 (四)怀海对禅林教规建设的贡献 (五)小结 五、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 (一)佛教发展的历史要求 (二)延寿的禅教一致论 (三)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理论编 一、禅•禅定•禅悟 (一)禅•禅定 (二)禅悟 二、禅宗的理论要旨 (一)禅宗的心性论是禅修方法的理论基础 (二)禅宗的禅修方法演变与心性思想发展 三、禅宗的核心思想 (一)隋唐前中国佛教学者对“佛”的解释 (二)禅宗对“如何是佛”的回答 (三)心性论是禅宗思想的核心 四、禅宗的基本精神 (一)禅宗思想体系结构与其核心内容 (二)禅宗的内在超越思想本质 (三)禅宗的思想特点 (四)小结 五、禅宗的语言观 (一)不立文字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心性编附禅法编附
章节摘录
(二)慧能对中国禅宗的贡献我们认为,在中国禅宗宗派的形成过程中,慧能是个举足轻重、功不可没的人物,他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其理由有这样几点: 1.慧能贡献于禅门的《坛经》是中国佛教唯一被称为“经”的著作。《坛经》的敦煌写本名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由慧能弟子法海集记,故又称“法海集本”。此本被认为是《坛经》最古本。法海本《坛经》记述了慧能的生平事迹和言教,应当说是可靠的。至于《坛经》不同版本的出现,则反映了不同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情况和历史演变。法海本《坛经》的问世,是中国禅宗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的大事,它从原则上否定了坐禅、念佛、净心等传统意义上的禅法,标志着一种完全纳入“心学”范围、着重向内心探求解脱之道的新禅法的诞生。 2.慧能针对个体之外外在成佛的轨迹,把成佛转换为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他说:“善知识!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①又说:“世人性本清净,……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②还说:“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问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⑧这都是说,每个人本来都具有清净自性,具有菩提般若智慧,只是被妄念盖覆,没有觉悟,若是得到善知识的开导,念念起般若观照,一旦妄念俱灭,当即顿现清净本性,成就佛道。这是一种自性自发、自性自现、自性自悟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开发、人性的还原、人性的提升。这种人性思想文化,为禅修者指明了新方向和新途径,提高了禅修者的自信力和自觉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