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唐晓峰 页数:322 字数:2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目的是给地理学及其思想史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体系。本书对中国的“王朝地理学”及国外的地理学思想做了分析,借鉴了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让我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更清醒地反思我们观念中的地理概念。
作者简介
唐晓峰,辽宁海城人。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北京大学地理系、美国希拉丘兹(Svracuse)大学地理系学习,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中国先秦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结合考古学的方法。
书籍目录
绪论 研究地理学思想史的意义 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学 地理思想的特点 秩序观与环境观 介绍几本中文参考书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开辟神话 中国古代的开辟神话 盘古与女娲 其它传说 开辟神话与地理思想第二章:英雄救世与圣人开创思想 上古天灾与英雄救世 灾异与德行 圣人创世思想 灾害:环境观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备物致用”的环境观第三章:宇宙观:从神话到哲学 道家的宇宙发生论 道家宇宙发生论的意义 道家世界观的地理学意义 道家与儒家的地理观的几点对比第四章:新石器时代世界秩序观念的证据 “中心”观念的雏形 轴线与对称 抽象空间方位观 图数第五章:天圆地方:寰宇秩序的大框架 天地之轴 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地道日方 望洋兴叹第六章:分野理论:天命的区域化 星占与分野 一行天下山河两戒说第七章:绝地天通:地理思想之走向独立 颛顼的宗教改革 天地大秩序的分裂 神守之国与社稷守之国 险之时用大矣哉 《山经》与《禹贡》第八章:甲骨文所见国家政治空间秩序的初步建立 “四方”秩序的普遍性(明确的五方位观念) “中心”的唯一性(及五方位疆域结构) 辽阔而复杂的政治空间 占领外服地域之合理性第九章:“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元典区域观念的诞生 华、夷两域的划分 芒芒禹迹 画为九州 文化中国的形成 五岳维中国第十章:体国经野:政治领土意识(秩序)的成熟 王土概念 地政与地域单元 地利意识的急遽发展 《春秋》“重地也”第十一章:《禹贡》的经典化 大禹治水的古典传说 层累而成的文本 基本地理原则的确立 追仰《禹贡》之义第十二章:王朝地理之学 严密的领土政治秩序 历史解释 圣王之治不在荒远 水之为利害 《汉书•地理志》 地方志 余论后记主要参考历史文献(及注释)
章节摘录
插图:研读地理学思想史的目标,是启动我们的思考能力,认识到地理学是由一个个思想体系、思想流派组合起来的。地理学的工作不仅仅是“探险考察”,然后罗列所发现的东西,地理学内还包含思想体系。地理学家可以对诸多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取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张。至少我们应当建立起一种意识,即地理学是学者们在各自的历史环境中,为着不同的社会目标,在不同的思想背景下创造出来的知识学问长河。其实,地理学很难做到纯粹的客观,更不是只有一家一派的东西。识别学术流派的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学术能力。读某人的研究,他头脑里主要是一种什么观念,他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立场,如果有了这种观察思想背景的能力,我们学问的深刻性会大大加强。最近见到一本英文书,叫《地理意义的建构》,也是一本讲地理学思想的书。从书的名字看,是强调了地理世界的多种意义,“意义”(或含义)这个词也用了复数。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地理学史,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具有不同意义的地理世界。周代之前,人们理解的地理世界是一个神的体系,世界由神来规定和主宰。周代以后,中国世界成为人王的“天下”体系,然后又出现王朝体系,世界由王权或皇权来规定和主宰。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中国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科学规律对世界的规定和主宰,地理世界是一个科学体系。现在,地理学又注意到了文化价值。可见地理世界的意义是一个历史人文范畴的东西,在不同的意义体系中,地理学论证的内容当然不会是一样的。对一门学术的思想体系的认识,在欧美教育中是十分受重视的。比如美国一个著名的地理系对博士生要求的必修课只有两门,“地理学思想史”是其中一门,第二门叫“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两门课都注重思想理论,的确很有用,很重要。
后记
这本书,算是对自己学术兴趣的一个交待。回想一下,我选择做地理思想这类题目,有一个过程。“文革”期间,我上中学。国家政治出了什么事件,同学们爱聚在一起,问“有头脑”的同学:“这件事你怎么看?”我多是旁听者,但边听边问自己:“我怎么没有这么多看法呢?”渐渐地,我形成了一个认识上的习惯:事情第二,看法第一。用一句老话说,这是个“以头脑立地”的毛病。后来学习考古,学到仰韶文化,对陶片、花纹、墓葬的细节我总记不清,但读到《考古》、《文物》杂志上讨论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我对这些“看法”却很感兴趣。考古学,这门很实在的学问,在我脑子里,都被“另存为”抽象的想法、看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内蒙古大学开始做考古研究工作,于是努力阅读有关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学文献。内蒙古地区很辽阔,考古材料很多,常常是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兴趣很难调动起来。直到读了侯仁之先生的关于沙漠考古的文章,才找到了内蒙古地区考古研究的一个有“想法”的新思路,很感兴奋。后来,我有机会正式作了侯先生的学生,专门研习历史地理学。侯先生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注重问题讨论,写作中突出思考性。例如关于北京城的研究就很有代表性。在侯先生那里,北京城平面布局的重要特点不是被复原出来的,而是被思考出来的。而我自己,在北京城住了二十多年,北京地图早已深印在脑子里,却从未明白这个图形的深意。侯先生的研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编辑推荐
《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