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梁启超著,朱维铮校订 页数:171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吾著此篇之动机有二。其一,胡适语我:晚清“今文学运动”,于思想界影响至大,吾子实躬与其役者,宜有以纪之。其二,蒋方震著《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新成,索余序,吾觉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乃与约,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
内容概要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 《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此次重刊,使用朱维铮先生的校注本,详列全书的篇目提要,附有2万余字的导读,希望有益于读者。
书籍目录
《清代学术概论》导读节目提要自序第二自序一 [论时代思潮]二 [略论“清代思潮”]三 [清学的出发点]四 [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五 [阎若璩和胡渭]六 [黄宗羲和王夫之]七 [颜元]八 [梅文鼎、顾祖禹和刘献廷]九 [由启蒙到全盛]十 [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十一 [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十二 [戴门后学]十三 [“朴学”]十四 [经史考证]十五 [水地与天算]十六 [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十七 [清代的“学者社会”]十八 [清学全盛的时代环境]十九 [桐城派与章学诚]二十 [清学分裂的原因]二十一 [清学分裂的导火线]二十二 [清代今文学与龚魏]二十三 [康有为是今文学运动的中心]二十四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创作]二十五 [梁启超的今文学派宣传运动]二十六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分歧]二十七 [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谭嗣同]二十八 [清学正统派的殿军——章炳麟]二十九 [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三十 [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学]三十一 [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点]三十二 [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三十三 [结语]附录一 《清代学术概论》序附录二 《欧洲文艺复兴史》序附录三 校注本再版跋
章节摘录
畅销书未必赢得雅俗共赏。某些俗不可耐的劣作,借助权力、金钱或“关系”,而被趋炎附势的所谓传播媒介“炒”成畅销书,在中外的例证比比皆是。严格地说,作为总结清帝国二百六十七年学术变迁史的《清代学术概论》,既非同类课题的首出之作,更非具有专门史经典意义的佳作。当然,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改革家兼政论家的名望,可能是促使本书畅销的一个原因。如胡适在一九二三年所撰《五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变迁大势》一文中,论及梁启超在清末《时务报》、《新民丛报》所作政论文的效应所说的,“二十年来的读书人,差不多没有不受他的文章的影响的”。但文章与学问,属于并不同归的殊途。梁启超从学习桐城派古文而化出更为直捷明快的“新民体”,在自幼诵习八股制艺的晚清读书人看来,确实有梁启超自赞的“魔力”①。但正如梁启超与乃师康有为在戊戌维新时期倡导的不缠足运动的效应那样,裹小脚的妇女抛弃裹脚布,固然是惊世骇俗的一种解放,而在提倡“天足”的女权主义者看来,不再裹足的妇女依旧是“小脚女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论著提供的文章范例,那种杂糅桐城派古文与《三国演义》之类小说文体的“新民体”,在清末虽被厌倦八股文程式的青年学子激赏,但在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以后,自然也对读者越来越缺乏“魔力”。 可见,从本书初版以来,四分之三世纪过去了,它不仅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间,它的价值也不断上升,乃至成了清学史研究必备的经典性名著,那秘密当然主要不在文字。不消说,《清代学术概论》所以能够获得雅俗共赏的悠远效应,秘密在于它的内容。梁启超不是思想家,但对中外古今的思想学说都极感兴趣。他也不是纯学者,但也许饱受康有为教导的缘故,尤其爱好考察“学术源流”①。他是清末的改革家,民初更直接登上国内政坛,直到去世前夜,不仅亲历了从戊戌维新到北伐战争的三十年间中国政局的一切变化,而且多次置身于变化的漩涡中心。他是政论家,也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因而他的政论取向,不能不对他的历史认识产生莫大的影响,反过来说也就是“以史论为政论”②,或者说他观察历史,总以他自己的政治经验作为判断尺度。他其实并不隐讳这一点。《清代学术概论》的作者自序,劈头便说“吾著此篇之动机”,首先是因为接受胡适的劝告,记述自己“实躬与其役”的晚清今文学运动云云,即为例证。可见,《清代学术概论》,并不是一部单纯的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专门史著作,同时也是梁启超个人的一部学术回忆录。作者曾在清末舆论界执牛耳的地位,本来就使人们对他在政、学两界的实际经验感到好奇,并且不断歆动学者们的研究兴味,况且作者又强调,他自述这段历史,“纯以超然客观之精神论列之,即以现在执笔之另一梁启超,批评三十年来史料上之梁启超也”。他是否做到了对于“史料上的梁启超力求忠实”①,容后讨论,但随着不忠实的风气愈来愈成为叙述与己有关的历史的一种时尚,这种“精神”也愈来愈对读者具有吸引力,似也难以置疑。梁启超与“五四事件”《清代学术概论》初稿问世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一年有半。以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涌到天安门前向北洋政府进行示威活动为开端的“五四运动”,它的历史取向与未来效应,海内外学者仍然异说纷纭,但它的导火线是当时的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出卖“国权”,则无疑义。梁启超没有直接卷入北京的“五四事件”,却可说是引爆这次事件的重要人物。
媒体关注与评论
离开了他三十几年,再看他一生所著的几部得意之书,仍然是本本皆好,句句精彩。《清代学术概论》何等扼要;《先秦政治思想史》何等公允;至于《佛教研究十八篇》,试问又有什么人能写得出来? ——历史学家 黎东方他是一个史学家,特别是学术文化史专家,有巨大之贡献。既富有渊博的学识,又富有综合之才能,扼要钩玄、深入浅出。 ——历史学家 周传儒《清代学术概论》,虽属短书,形式又不合后世的学术教条,在出版后却在读者中不胫而走……它又堪称一部天才论述,越是离著作情境更远的读者,越易将它看作客观胜于主观的学术史佳作。 ——知名学者 朱维铮
编辑推荐
《清代学术概论》:跟大师学国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