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李超//姚笛//张金霞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3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 “文化简史”系列共10本,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部类入手,历时性地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从而为当代人的生活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原始绘画 岩画艺术 彩陶纹样第二章 先秦及秦汉绘画 帛画艺术 宫殿壁画和墓室壁画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 人物画的“传神”新标准 佛教画的初传 绘画理论的初步成就及山水意识第四章 隋唐五代绘画 人物画和道释画 隋唐五代的山水画 隋唐五代的花鸟画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五章 宋代绘画 “翰林图画院”和南宋花鸟画 北宋的山水画和南宋四家 宋代的文人画和道释画第六章 元代绘画 元初的士大夫画 元四家的文人山水 水墨花鸟和“四君子”第七章 明代绘画 明代院体绘画 浙派绘画 吴门画派 董其昌及其“南北宗” “南陈北崔”和“青藤、白阳”第八章 清代绘画 “四王”和“四僧” 大写意花鸟画 西冷八家 海派绘画深入阅读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原始绘画 中国绘画在历史悠久的传承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非常独特而连贯的发展脉络,并逐渐形成和发展成熟了一套自成系统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元素。梳理中国绘画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发现这些语言和元素产生、逐步成长、成熟、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萌芽,就是在原始人尚不知道何为艺术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原始艺术品里所蕴含的纯朴而自然的美感。 岩画艺术 中国绘画始于何时何地,这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因为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推翻或是修正那些既成的定论,但是,如果抛除严格或是片面的时间界定,而单纯从画面形式来讲,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雏形是岩画。因为无论是从出现的大致年代判断,还是从绘画工具和技法的发展阶段来看,岩画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最为原始天然的。 岩画,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画。这样的绘画手段也说明岩画的原始性和初步性。原始人只是凭借着天然的画材在天然的绘画空间 岩石上,开始了他们充满敬畏、毒觉神秘的创作。如果从创作目的上阱,恐怕还很难把这样的作品称为艺术品,因为它们不是出于审美考虑为了艺术而艺术,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使这样的“艺术”活动,带有天然的功利性——记录生活和巫术崇拜。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原始艺术那独具的魅力,那些原始的线条、色彩、图案、形象,在稚拙的模仿自然的似与不似间,合物象的写实与情节的想象于一体,传达着人类让自然为自己服务的美好愿望,也传达了人类早期的智慧闪光。如儿童的蹒跚学步一样,原始人类就是在这些岩画上,进行着关于点、线、面、色、形所构筑的美感的最初尝试。 中国的岩画数量巨大,分布广泛。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南北方18个省或自治区均有岩画发现。北方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宁夏、青海、甘肃、西藏和新疆等地,南方主要分布在福建、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江苏、台湾等地。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北方与南方的岩画各有特色。北方岩画多采用刻凿的方法,内容多以动物为主,典型代表有新疆的天山岩画、内蒙古的阴山岩画、甘肃的黑山岩画等;而南方岩画多采用涂绘的方法,内容也多以人物为主,典型代表有云南的沧源岩画、广西的花山岩画等。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我国岩画也不仅存在于原始社会,而是贯通了整个古代发展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持续到明代,都有岩画的创作活动。其中多数作品可以确知是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或是青铜时代的遗存,有些年代晚的则属于广义的原始艺术范围。不同的时期,岩画的制作方法、题材、风格等都有不同。时间、空间的广泛分布,使得我国的岩画研究成为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工程。但是,这里我们关注的主要的对象,是那些原始的岩画早期作品,因为这是中国绘画启蒙阶段的最初形态。在这些庞杂的早期岩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方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和南方云南的沧源岩画。 阴山岩画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画宝库之一。地点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阴山山脉中,东起乌拉特中旗的阿其尔山,西至磴口县的布敦毛德沟,东西横跨2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的石壁上,镌刻、凿磨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们分布面积广,内容丰富,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末期。早在北魏时候,阴山岩画就被地理学家郦道元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记述。阴山岩画主要反映了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牧猎生活相关的内容,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天体、牧野、狩猎、争战、艺术等。岩画的题材,也多取材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狩猎画数量可观,是整个岩画中最精彩的部分,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猎手、武器、狩猎、围阵等场面,表达猎人获得野兽的强烈愿望和对狩猎成功的祝祷。此外,放牧画也是其中重要一部分,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圈养动物,延续和保存其狩猎所得。另外,人物舞蹈、车辆及出行、骑士列队、征战图、穹庐毡帐、人面形、人手足印、图画文字、星图等,也时有所见。 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主要有敲凿和磨刻两种。敲凿是利用比画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属器或石器,在岩壁上打击成理想图形。磨刻亦称研磨,就是用钝器在岩石表面逐渐磨凹出所构思形象。纵观阴山岩画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原始游牧民族的艰辛和充满信心与自然抗争的原始生活,也可以通过那些鲜活和富于力量感的画面,来感受他们的不屈精神和早期智慧。 与阴山岩画相映成趣的,是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的沧源岩画,代表了南方农耕民族的艺术特色。这个岩画群有10个岩画点,图形1000多个。内容更多的与人有关,并有情节性。例如有一幅场面很大的村落图,中心是由不同样式的房屋聚合而成的村落。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早期房屋的基本样式,是以柱杆支撑的干栏式;当时氏族的居住模式,村中心有氏族公用的大屋子。在这幅图中还表现了村落的两侧各有道路向外延伸,路上的人群似乎表示一场战争的交战与凯旋过程。其他还有表现原始舞蹈的,如手拉手的圆圈舞、手持牛角的围猎舞和手持盾牌的战争舞等。绘画方法也明显不同于北方的雕凿,是以赤铁矿粉调以动物血,用手指或毛羽工具蘸着颜色涂抹绘制的。 在这些岩画中,原始人用最天然的矿物材料,或是石质材料,来雕凿和涂绘他们最熟悉的生活,来与自然沟通。那些经过他们加工的图形,显得古朴、自然、抽象、凝重,充满生机。在这些岩画里,他们的造型能力和概括能力使我们极为惊叹。然而我们知道,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创作当成有意识的艺术,他们涂画这些图形的目的,本身是以巫术实用性为出发点的,尽管我们知道这样的所谓‘‘实用性”,也只是一个并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望。但是,那些写实中略带夸张变形的作品,却也确实担负了真正的实用功能,就是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现、表现能力。那些历数千年之久,数以万计的岩画遗存,就是后来美轮美奂的中国绘画的最初形式。 ……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绘画简史》为“文史中国”丛书之一种,是专为青少年读者精心编写的通俗文化读物。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全中国的中小学生、全世界的华人学子,是本书的当然读者。读者们在清新优美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爱国、团结、和谐、奋斗”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国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