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蔡石山 页数:229 译者:江政宽
Tag标签:无
前言
不屈不挠的永乐,一直被看作是帝制中国最好的君主,因为他是一位不知疲倦又不知歇息的君主。在近代早期的时代,他不仅为十五世纪的中国,也为大半的亚洲,设定了政治议题。同时,他也一直被批评为帝制中国最坏的君主,因为他残害时任皇帝的侄子,犯了叛逆罪;也因为二十余年的时间,他让大多数的臣民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他是帝国专制的化身。本质上,他很有可能是个倔强易怒的人,能够轻易地丢弃多愁善感和忠诚,赞同残忍和野蛮行为。或者说,也许因为他不是双亲的长子——永乐是王朝创建者二十六个儿子中的老四——他挑战权威和当权派,可说是命运注定的,而且也是环境造就的。尽管他不是受宠爱的孩子,不过,他的表现说明他是坚强的、聪明的,而且还相当能干。他有很深的自知之明和十分敏感的性情;即使最轻微的冒犯,也会引起冷落和愤怒的强烈情感。在令人敬畏的父亲死后,永乐精力充沛地担任他兄弟和侄子的指挥,显露出干练和主人派头。他的统治在1424年结束之际,他不仅是王朝创建者的儿子,而且也是近代中国基本特征的创始人。这些突出的特点,以及分成两支的历史人格,使得永乐这位相当令人动心的中国君主,适合当传主。重要的传记问题,既涉及人的狡诈,亦涉及历史的狡诈。“谋反”和“篡位”之类充满政治情绪的事情,在永乐三十九岁时考验着他,而他真的准备好如何应付了吗?他是个愤世嫉俗的操弄者,还是因为被迫处理大规模的种种危机,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呢?没有这些危机,他还会跟不敢冒险又一事无成的那些人联合在一起吗?他如何让他那种绝对主义,符合传统中国的政治哲学呢?更重要的是,永乐成功地转化了无数臣民的生活和梦想,且最终转化了大明的政府特性和社会特性吗?
内容概要
与以往帝王传记完全不同,蔡石山以永乐朝廷中具体一天的活动场景为开端,迷人地叙说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一生的多重面貌。他考察了永乐的出身、教育、斗争与功绩,在剖析永乐之人格和价值观的同时,也描绘出一位中国帝王极富传统与革新色彩的富丽肖像。永乐皇帝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史上一段富于戏剧性又意味深长的时期。它始于内战和流血政变,见证了北京城的建造、大运河的竣工、帝国官僚体系的巩固,以及中国版图在北方和南方的扩张。永乐皇帝那庞大的野心和计划,既让无数后世人热血沸腾,也足以为来者戒,使人警醒……。
作者简介
蔡石山(Tsai Shih-Shan,Henry),1940年生于台湾嘉义,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交通大学讲座教授。曾分别执教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曾任美国阿肯色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为享誉国际的历史学者。1996年至l998年获沃尔顿基金(Walton Family Grant)以从事中国明代史研究工作。中文著作有:《西洋史学史》、《一个宦官的传奇经历:郑和的一生》、《明代的女人》等;英文著作有:The Eunuchs in the Ming Dynasty,China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1868-1911),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America,The Chinese in Arkansas等,并以Perpetual Happiness:the Ming Emperor Yongle(《永乐大帝》)获2001年亚太地区桐山奖(Kiriyama Pacific Rim Award)。江政宽,台湾中山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著有《世界文化史》,译有《马丹·盖赫返乡记》、《何谓历史》等。
书籍目录
谢辞前言第一章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1423年2月23日第二章 成长的岁月/1360-1382第三章 等待的岁月/1382-1398第四章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1398-1402第五章 重建的岁月:政府与政治/1402-1420第六章 中兴的岁月:社会和经济/1402-1421第七章 文皇帝第八章 永乐和蒙古人第九章 荣耀的代价第十章 结语附录洪武帝子女参考书目朱棣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1423年2月23日一夜,罗马皇帝提图斯(Titus,39-81)与他的几位挚友一起进餐时,他意识到,他整天没有为任何人做善举。就在那时,他说出了他的不朽隽语,“朋友,我又少了一天了啊!”明朝的永乐皇帝,驾崩于1424年8月12日,自从1402年7月17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间——而且所有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人类始终以“日”为生活的基础:尼安德塔人或北京人不会理解“月”或“年”,但毋庸置疑地,他或她会了解,日子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他或她会知道,在那段短暂、充满危险的时间里,人必须为了生活而奋斗。的确,日子是生活本身的一种缩影,而每天在时间中的逗留,仅仅是更大旅程的一种倒影。叔本华(Schopenhauer)说,“每一天都是一个人生的缩影”。至少,为了小规模地一瞥永乐日常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让我们伴随着永乐皇帝,走过宫廷生活的一天。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日(乙未日),西历1423年2月23日。中国一片欢闹、有自信,没什么好忧虑的,欢天喜地正要过元宵节,而经济也以全速进展。1423年,在这个寒冷冬日的前夕,一组五人的更鼓房太监,轮流爬上了北京的玄武门——把宫殿建筑群跟紫禁城北端之煤山隔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打着夜鼓(明代中国人将一夜分为五更,而一更又分为若干点。一更揭开了夜幕,三更表示子夜,而五更则示意破晓)。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十余位太监在文华殿后方的刻漏房工作。水从一小孔流入一个容器,漏箭在水上的刻度指示着时间(八刻度一小时)。每一小时结束时,直殿监太监便将“时辰牌”带到永乐皇帝过夜的乾清官,换成一个新的。“时辰牌”大约三十公分长,青地金字。任何看到它的人必须侧立让路,而坐着的人必须起身,表示他们对时辰牌信差的敬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六十三岁的永乐听到四更鼓声时便起床。当永乐开始沐浴更衣时,灯笼和提灯迅速照亮了整个乾清官。奉御净人已经带了器皿来清理永乐皇帝的小便和痰液。他们手上有内官监制造的薄软厕纸,也提来了几桶从附近宫井汲取的井水。他们仔细检查了澡盆,以及所有混堂司提供的洗洁液、毛巾和其他的洗浴设备。在洗完一个温抚的澡后,永乐穿着一双紫白相间的便鞋,坐在一张有垫褥的椅子上;一位奉御净人弄干、梳理着他的头发,而另一位则修剪他好看的髭须和长长的胡须。永乐皇帝沉思默想了片刻,这一天他要完成什么事。这天是个典型的北京冬天早晨——严寒、多风又潮湿——但他的房间有惜薪司提供的燃料木炭和薪柴,相当暖和。永乐想起明天——正月十四日——惜薪司太监会来拖运垃圾和大粪,也会清理手推车、木炭堆,以及紫禁城的每处垃圾场。永乐皇帝随后喝了点茶,吃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监督下的厨师所准备的早斋。过去三天,永乐皇帝不饮酒、不茹荤,因为他这一天需要向上天报告帝国的状况;也因为这一天,是明朝十三个最重要的国家祭祀之一,永乐不问疾,不吊丧,不昕乐,不理刑名。而在这三天斋戒期间,他也要避免临幸任何的妃嫔。早餐之后,奉御净人协助永乐皇帝着上他的服饰、头饰、围巾、龙袍,还有尚衣监特别裁制的鞋子。他准备要离开主要寝宫的时候,刻漏房太监听到九刻水的第一声时,便迅速走到宫门去通报拂晓的来临。当他们听到九刻水的第二声时,立即禀报永乐皇帝的御前。整个紫禁城突然间充满了生气。着红蟒衣的司礼掌印太监(正四品),在司札秉笔太监(从四品)伴随下,到达了乾清宫。即将下班的司礼秉笔太监,把一个大约三公分长的象牙小牌,交接给下一位秉笔。除了永乐皇帝的锦衣卫之外,掌宝玺的官员也来了,他们带来各种功能的宝玺。因为永乐今天安排要祭天,他们带了最神圣的宝玺,也就是明朝继承自唐宋朝的皇帝奉天之宝。黎明前的几分钟,御前侍从已经跨过了“龙道”,跨过这条将紫禁城工作区跟生活区分隔的不成文分界。慢慢朝南走过一个大庭院之后,永乐沿着华盖殿和奉天殿,趋近1421年春天曾因祝融而受损的谨身殿。永乐偶尔一瞥几个青铜香炉,把手伸进了两个镀金大铜锅的其中一个,确定一下容器里面救火用的水有没有冻结。当他到达华盖殿时,他要求歇一会儿,以便脱掉袍服里的羊毛背心。他通常在华盖殿举行早朝,不过,南郊的国家祭祀即将来临,于是便在奉天门(后来重新命名为皇极门)举行小型的早朝。永乐皇帝重新整好衣装后,十二位人高马大、身强体健的都知监太监,即引领他进入一顶黄色的皇轿。接着永乐坐上轿子,往南到奉天殿,该殿有离地的三段台阶,是最高的皇宫建筑。殿内,独一无二的帝王庄严端坐,与令人敬畏的雕龙屏风相配。才在两个星期前,永乐就是在奉天殿办除夕晚宴的,宴请诸位藩王、公爵、侯爵和伯爵。根据传统,永乐皇帝要到这一殿来带领国家过农历新年与冬至。他发出诏令,召见科举考试的杰出举子,以及任命领导讨伐的指挥官,也都是在这个殿。然而,这个早上,永乐不会踏入奉天殿;相反地,他的轿子直行到宏伟的奉天门,该宫门由巨大的红色圆柱支撑着,两只看起来很凶猛的青铜狮子在门侧踞守。三段的台阶通向三个雕饰过的大理石露台,永乐皇帝在那里看到文职官员(从四品以上)排成一线,站在门的东侧,而高阶的武职官员则站在西侧。与此同时,掌宝玺的官员将各种宝玺放在桌上,一动也不动地紧靠在桌旁。五更鼓的声音减弱到听不见时,一名着红色蟒袍的太监就开始所谓的“鸣鞭”。永乐开始早朝时,这栋巨大建筑物的四周,寂静无声。端坐的永乐皇帝,单独面朝南方,他听到数以百计的声音,同时呼喊“吾皇万岁!”伴随欢呼而来的是依仪式而行的叩头,而乐队则奏起宫乐的组曲。因为今天是一个吉日,祭天的日子,一位司礼官员大声宣布,朝会提早结束。那些有急事要禀报的人,被提醒说午朝时再报。当永乐起身示意随从要继续往南移动时,司礼太监便再度“鸣鞭”。永乐的轿子往下移到中间的台阶,而文职官员和武职人员则各自找路下左右的台阶。在穿过一座国家典礼期间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广大庭院之后,御前侍从走过架在著名金水河上的一座有大理石栏杆的桥(总共有五座桥,但中间这座桥只有永乐皇帝才能使用)。永乐现在进入了五凤楼围绕的巨大午门。永乐在午门前面的广场,廷杖冒犯他的官员,而在午门的城楼上,校阅军队和观看游街示众的战俘。永乐走进午门的其中一间休息房,脱掉他的晨袍,穿上一套特别为祭祀典礼裁制的绚丽服装。在离开午门之前,他询问太监管理的司设监和巾帽局,是否备妥祭祀仪式所需的所有装备,比如说服装、帐篷、褥垫、顶篷、桌子和桌巾、帆布,以及旗帜。太常寺卿与神宫监掌印太监亦向他报告说,盛典用的各种仪式食物和酒类已安排妥当。永乐在午门外坐上了龙车,而御前侍从直直往南走,就像织布机那般往来穿梭。永乐皇帝沿途会看到太庙在他的左方,社稷坛在他的右方。他非常熟悉这些神圣的地方,因为每逢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和十月的初一,他必须到那里去作国家祭祀。然而,一年前,因为农历新年有日蚀,他不得不取消所有的朝会,而将祭祀典礼改为正月初五。随后,永乐的龙车通过端门与巨大的石制承天门(后来重新命名为天安门)。永乐的诏令总是在承天门上首度大声宣读,然后放进一个云匣,用彩绳绑在龙竿上。看到云匣由承天门上降下,看到礼部官员在取下诏令以颁行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之前,对它又舞蹈又四拜,此一景象始终是个奇观。跨过承天门下的五座白玉石桥之后,永乐与侍从进入了被称为天街(其在1651年扩建,1958年又再度扩建而成今日的天安门广场)的T字形庭院。天街两侧,是十又二分之一米高的城墙,而城墙由每一个角落的塔楼隔开。两座大门,长安右门和长安左门,矗立在天街的尾端,日夜有重兵镇守。永乐的官员每天穿过这些门,到紫禁城令人敬畏的诸殿。每逢殿试之后,永乐会选拔出前三名的进士,依照传统,他们很快会被引领至长安左门,带到顺天府府署,府尹会以盛宴为他们增添光辉。礼部尚书在一两天内,会为所有的新科进士准备一场宴会。矗立在长安左门南边,有若干建筑物的街区,是永乐的六部、鸿胪寺、钦天监和太医院。正对着这些建筑物的,则是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和锦衣卫。当永乐走过这些建筑物的时候,典乐官演奏起了许多的列队行进乐曲,直到他到达大明门,而该门只有像今天这样的盛典才会开放。在御前侍从驱车过了正阳门之后,现在永乐可以看到大祀殿在他的左方一点六公里处闪耀着。永乐皇帝的龙车在石头路面上,从正阳门一路前往梯形的天坛(后来重建为天坛建筑群)时,他充分体会到,三年前,也就是1420年,他的建筑师和工匠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在这个地点建造了一座建筑杰作,还有几个月前为今年的大事所做的准备。沿着这条路,观众竖直了观看棚,以便一瞥永乐皇帝。在最上方的露台上,永乐注意到若干代表风、云、雷、雨、山川诸神的牌位。他也看见陈列在这些神像旁边的其他仪式器材。以象征财富和权力之玉石和青铜所制造的仪式容器,里头盛装食物和酒,炫耀性地献祭给这些雕像所代表的诸神。当永乐站在天坛发光的中心,吸着点燃的香所散发的愉悦香气时,有着复杂图案的巨大灯笼,光线照射天际,而乐队和男性歌者与舞者,在天坛上和天坛前表演着。天坛四周,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皇室族人(包括皇储)、文武百官、太监与平民,所有人都找寻着天象,希望从诸神那里收到他们自己的特殊祝福。在号角、鼓和二十三种其他的乐器组成的庄严韵律声中,献礼开始了。尽管流程极度复杂,不过,永乐却驾轻就熟,就像其他的日常工作那样。虽然如此,典礼接近尾声时,他也开始觉得疲倦,无法控制地咳嗽了一阵子。然而,他很高兴听到他的父亲亲自为这类国家祭祀所谱曲的九首歌。这场固定又漫长的祭祀仪式,使永乐疲惫不堪。等他回到紫禁城的时候,早就过了十点。他觉得疲倦,脸色有点苍白,因为1386年(那时他二十六岁)时的一种神秘疾病之效应从未离开过他。他苦于恶心、头痛,以及偶发的癫痫发作。没有人真正知道那是什么疾病,但每位官员都惧怕永乐突然的龙怒。后世学者做的假设是砒霜中毒,亦即一种神经性疾病,乃至于是一种精神性疾病(永乐的确是暴躁、反复无常又古怪的)。后来,他的人生苦于风湿症和其他疾病。他这些年来,努力定期服用太监司药人员制作的药丸,来维系他的健康。他们受过各方面医学知识的训练,培育和采集着各种动植物药材。他们一年四季把处方材料研磨成粉末,而且使用蜂蜜作为黏合物来制作药丸。他们将永乐每天的药丸,保存在他主要的寝宫,但把其他常用的药草和药物,储存在文华殿的附属建筑御药房。不论永乐皇帝何时何地,想要服用预防性或滋养性的药丸,他的奉御净人总是能即时取得。从国家祭祀返回之后,永乐在文华殿下了轿子,马上走进御药房。两名穿着吉服的御医,几乎立即赶到永乐皇帝的房间。在向皇上叩头之前,他们先在那里焚香。叩头毕,一名御医跪诊永乐的左手,另一名跪诊他的右手,依循的是中国传统的“望、闻、问、切”方法。诊毕,相互换边,在相互磋商之前,会问皇上几个问题,再诊一下脉。他们一起开了一帖兼有动、植、矿物的药方,包括舒缓神经紧张的辰砂与琥珀、改善血液循环的桃核与红花、减少盗汗的麻黄,以及强化心脏功能的高丽参与鹿鞭。永乐的司药人员走到受严密看守的药房,从一排叠着一排、排列整齐的抽屉里抓出材料,依处方供药。在配好所有处方材料之后,两名司药人员把药材放进一个大药壶,加水熬煮。当草药煎好时,他们倒进两个碗等它凉。一位御医和一位太监,先一起喝了一碗,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永乐喝下另一碗。当永乐皇帝开始觉得比较好的时候,他示意御医和司药人离房,让他能小睡片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蔡石山先生的《永乐大帝》,研究严谨,文笔优美,展示了大量的细节,从而获得了赞誉。 ——美国旧金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碧卿这本书不仅展示了一位引导中国进入世界性时代的篡位者的视野,而且也提供了有关明帝国的政府、经济以及外交关系的写实性描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Morris Rossabi蔡石山先生呈现了一部丰富而完整的传记,其传主是过去一千年里最具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帝王之一……《永乐大帝》将激励其他人从事这种研究,蔡树立了一个会得到广泛追随并可以模仿的典范。 ——美国新圣西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主任 Kenneth J.Hammond
编辑推荐
《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之后又一海外华人学者明史力作,探究中国历史的嬗变之大道,《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荣获2001年亚太地区桐山奖。同样身在海外,同样讲明朝——黄仁宇切进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剖析传统官僚阶层的逻辑,洞烛中国历史的奥秘;蔡石山聚集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讲述永乐二十二年的故事,揭破中华帝制的真相。封面题图永乐迁都是明代重大事件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未绝·聪图为明人绘制的《皇都积胜图》(局部),描绘了明代中后期北京城的繁华景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