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梁启超 页数:2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一样,系梁启超先生二十多年史学研究的总结,其中所讲许多治史经验,至今仍具有指引历史研究门径、启迪后学的价值。全书分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及《五种专史概论》。梁启超说:研究“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他还阐明了史家应具备的“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和史才。在分论中,作者详尽地论述了有关“人的专史”、“文物的专史”等专史的撰写方法。 本次出版,附录作者另外两篇讲专史的文章,即《历史统计学》、《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书籍目录
绪论总论第一章 史的目的 甲 求得真事实 乙 予以新意义 丙 予以新价值 丁 供吾人活动之资鉴 戊 读史的方式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 甲 史德 乙 史学 丙 史识 丁 史才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甲 人的专史 乙 事的专史 丙 文物的专史 丁 地方的专史 戊 断代的专史分论一 人的专史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相 第三章 做传的方法 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 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 甲 年谱的种类 乙 年谱的体例 丙 年谱的格式 丁 做年谱的益处 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 甲 《孔子传》的做法 乙 《玄奘传》的做法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 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 甲 语言史 乙 文字史 丙 神话史 丁 宗教史 戊 学术思想史 己 文学史(略) 庚 美术史(略) 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跋附录一 历史统计学附录二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
章节摘录
(二)增益的活动政治的治乱,不过一时的冲动;全部文化才是人类活动的成绩。人类活动好像一条很长的路,全部文化好像一个很高的山。吾人要知道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责任,须得常常设法走上九百级的高山上添上一把土。因是之故,第一要知道文化遗产之多少。若不知而创作,那是白费气力。第二要知道添土的方法。我是中国一分子,中国是世界一分子,旁人添一把土,我亦添一把土,全部文化自然增高了。次述个人活动方面。严格说起来,中国过去的历史,差不多以历史为个人活动的模范,此种特色,不可看轻。看历史要看他的影响,首当其冲者就是个活动。亦可分为二目:(一)外的方面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其本来目的就是拿给个人作模范的。自从朱子以后,读此书的人都说他“最能益人神智”。甚么叫益人神智?就是告诉人对于种种事情如何应付的方法,此即历史家真实本领所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可以益人神智之处甚多,毕秋帆的《续资治通鉴》可以益人神智之处就少了。因为毕书注重死的方面,光书注重活的方面。光书有好几处记载史事,不看下面,想不出应付的方法,再看下面,居然应付得很好。这种地方,益人神智不少。(二)内的方面我们看一个伟人的传记,看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往往有许多在很小的地方,所以自己对于小事末节,也当特别注意。但不单要看他的成功,还要看他的失败,如何会好,如何会坏,两面看到,择善而从。读史,外的益处,固然很多,内的益处,亦复不少。史家有社会个人两方俱顾虑到的,好像一幅影片,能教人哭,能教人笑。影片而不能使人哭,使人笑,犹之历史不能增长智识,锻炼精神,便没有价值一样。戊 读史的方式附带要说几句:关于读历史的方法,本来可以不在这儿讲。不过稍为略说几旬,对于自己研究上亦有很大的益处。如何读历史,才能变死为活,才能使人得益,依我的经验,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一种是解剖式。(一)鸟瞰式这种方法在知大概。令读者于全部书或全盘事能得一个明了简单的概念,好像乘飞机飞空腾跃,在半天中俯视一切,看物摄影,都极其清楚不过。又可以叫做飞机式的读史方法。(二)解剖式这种方法在知底细。令读者于一章书或一件事能得一个彻始彻终的了解。好像用显微镜细察苍蝇,把苍蝇的五脏六腑看得丝丝见骨。这种方法又可以叫做显微镜的读史方法。此回所讲,偏于专史性质,既较精细深刻,所以用的方法以解剖式为最多。然用鸟瞰式的时候亦有。最好先得概念,再加以仔细研究。一面做显微镜式的工作,不要忘了做飞机式的工作。一面做飞机式的工作,亦不要忘了做显微镜式的工作。实际上,单有鸟瞰,没有解剖,不能有圆满的结果。单有解剖,没有鸟瞰,亦不能得良好的路径。二者不可偏废。至于参考书目,关于专门的,我想开一总单,不分章节。因为图书馆少,恐怕分配不均。开一总单则彼此先后借阅,不致拥挤。下礼拜打算就开出来(名达按:先生后因身体不健,未及编此参考书目)。关于一般的,可以先读下列各书;没读过的非读不可,读过的不妨重读。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在投考清华以前已经念了几遍。回想起来,像梁先生那样渊博的人,才真正配讲中国历史研究法。 ——历史学家 黎东方《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诸书,后来国内搞史学的几乎无人不读,笔者多年前亦就其写过研究文章,可是今天重读它,却又有很多新的感想涌出来,引人再思索。 ——知名学者 王也扬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跟大师学国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