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王家鹏主编 页数:406
Tag标签:无
前言
两年前,我有幸在冯其庸先生的介绍下,偕同我的学生沈卫荣、谢继胜、王家鹏等一行藏学研究新锐,参观了北京东方瑰宝公司的艺术精品展示室,亲眼目睹了李巍先生个人收藏的数以百计的明清金铜佛像。年过八十的我,从事藏传佛教学习研究已近六十年,有老一辈师尊子道泉教授和王森教授引导,并有幸亲近了贡嘎上师和东噶·洛桑赤列先生。在他们的关怀指导下,我踏入藏传佛教门坎,平生走访参拜过的佛教名剎已很难确切记忆,也曾于欧美、日本等地参观过不少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馆,观赏并参与过规模盛大的藏传佛教艺术展览,本以为麟凤龟龙,已无缘再览。可当我置身于李巍先生呕心沥血收集、珍藏的这批明清金铜佛像之中时,顷刻之间我仿佛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艺术殿堂。李巍先生一人的收藏在数量上差不多抵得上我平生所见到的,而且留下难忘记忆的同类金铜佛像的总和,而其造象样式之丰富、铸造技术之精美,更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这始料不及的事情明白地告诉我,明清两代铸造的金铜佛像不但数量之多难以估量,且其形制之精美、造像风格之多样,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但让我大开了眼界,而且也令我不由得对汉藏佛教艺术交流的那段美好年代生起无限的向往和缅怀之情,并对为保存这批国宝级的佛教艺术珍品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李巍先生生发出由衷的敬意。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开始,我有幸多次在欧美和日本不少著名学术机构中从事藏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代表中国藏学家参与了许多国际性的藏学学术研究活动。其间曾多次碰到过一些可能是出于无知,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他们舌灿莲花,不顾历史事实地否认明代汉藏两个民族间十分紧密的政治和宗教关系,愣说明朝缺乏其前朝蒙古人所拥有的那种摧枯拉朽的军事力量,所以对西藏事务涉及不深。这显然是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对明代汉藏关系史缺乏起码的了解而自以为是的谬论。事实上,由于元朝对西藏地方近百年的有效统治,西藏与中原的关系在行政、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已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元、明政权的更迭,并没有影响到西藏与中原王朝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从元朝在西藏地区划分的三个宣慰司到明朝在同一地区设立的三个行都指挥使司,名称虽然起了变化,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统治却没有任何改变。明朝的军事力量虽不及元朝,但明廷与西藏之间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则远胜于前朝,汉藏两个民族在大明王朝的统治之下和平共处,根本无须兵戎相见。继元之后,明廷国策是“众建多封”。汉藏关系史上有著名的“明封八王”(即大宝、大乘、大慈三大法王和阐化、阐教、护教、辅教、赞善五大教王)。他们是明初应邀来朝廷弘法和依例入贡,并受到朝廷敕封“法王”、“教王”名号的西藏喇嘛中的著名代表。
内容概要
本书的问世,能为研究藏传金铜佛像的艺术史家们提供极其丰富和宝贵的一手资料,使得这个研究领域的进步有所依托。这部集子的出版恰逢国庆六十周年这一大好日子,它无疑是献给国庆六十周年的一份厚礼。我们的国家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统一的国家,不管是汉族,还是藏族,我们都只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汉人,还是藏人,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我们很难将一尊明清铸造的金铜佛像明确地划归汉藏佛教艺术或者藏汉佛教艺术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内一样,汉藏两个民族不管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宗教上早已 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出版这部明清金铜佛像图集,展示汉藏、藏汉佛教艺术特点,不但对于我们重温汉藏佛教互相交流和融合的历史,建立汉藏两个民族间文化和情感上的亲和关系大有帮助,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中华民族这一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民族认同,树立起各个民族同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书籍目录
题词 季羡林 冯其庸 郑欣淼 吕章申 拉巴平措 谈锡永序 汉藏佛教交融 汉藏佛像辉映专论 汉藏佛学交流与汉藏佛教艺术研究总论 甘青地区民间藏传佛像新发现图片 多元艺术风格佛像 明宫廷艺术风格佛像 清宫廷艺术风格佛像 佛像精华 国之瑰宝 收藏金铜佛像珍品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跋 保护金铜佛像 弘扬民族文化
编辑推荐
《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繁体竖排版)》展示了从民间收藏家李巍收藏的上千尊金铜佛像中精选出来的99尊元、明、清稀世汉藏金铜佛像,有照片400多帧,文字10余万字,采用汉、藏、英3种文字,阐释了绚丽多彩的佛教造像艺术。据悉,该图集以汉藏文化交融发展为历史脉络,将这批金铜佛像放回到元、明、清时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与治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交流的大背景中逐件考证,个案研究,对汉藏两种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渗透和交融进行新的探索和发掘。 图集由故宫博物院馆员、著名佛教造像艺术鉴定专家王家鹏,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著名西藏宗教文史研究专家沈卫荣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目前已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