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明清史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前言

  这部《文物中国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的专家、学者们合作撰写的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设定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正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年轻人或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在读者阅读本书之前,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先向读者说明。  一、顾名思义,所谓“文物中国史”,是以文物为线索来讲述中国历史,这当然与一般主要依据文献史料讲述历史的著作不同。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或称物化的历史。透过文物,我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历史。

内容概要

本书的作者都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专家,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展览王作经验。所以,我相信读者读这部书,会有走进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的感觉。精心选择的、优美的典型文物图像,  附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使读者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领悟与欣赏文物,增加许多文物知识。这应该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据我所知,类似的著作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日本都出版过,体例并非本书首创,但是由于本书作者们均具有博物馆专家、学者身份,故而本书在文物选择之得当与诠释之准确方面,应该是同类书很难达到的。    本书虽不属于学术专著,  但是,从将文物、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通过文物去研究、阐释历史方面看,本书显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我认为,以文献研究为主的历史学只能称为狭义的历史学,如何将其更好地与考古学相结合,使二者真正成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双翼,这个问题虽已开始受到历史与考古学界的重视,两种学科的交流、融合也不断产生着新的成果;但是目前大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似仍未能充分重视从文献史学与考古学两 个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对于促进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是有裨益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重归一统   第一节 明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二节 “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 第二章 巩固边疆   第一节 奴儿干都司与永宁寺碑   第二节 乌思藏和朵甘   第三节 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   第四节 瓦剌三王和俺答封贡 第三章 安养生息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   第二节 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第四章 经世致用   第一节 徐光启与利玛窦   第二节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第三节 奇人奇书   第四节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第五章 大家辈出   第一节 王守仁和王艮   第二节 “异端之尤”—李贽   第三节 汤显祖和《牡丹亭》   第四节 “四大奇书”和“三言二拍”   第五节 “独抒性灵”   第六节 “吴门四大家”及其他   第七节 解缙与《永乐大典》 第六章 四方宾服   第一节 郑和下西洋   第二节 对日、对朝关系   第三节 初遇西洋强盗 第七章 大明末日   第一节 “土木堡之变”和正统之后的政局   第二节 张居正施政   第三节 “国本之争”与天启党争   第四节 明末农民起义 第八章 清朝建立   第一节 满族源流   第二节 肇建基业   第三节 定鼎北京 第九章 安疆平乱   第一节 剿定三藩   第二节 收复台湾   第三节 雅克萨战争和中俄《尼布楚条约》   第四节 平叛西北   第五节 对西藏的管辖   第六节 多民族之邦 第十章 盛世滋生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治河   第三节 手工业   第四节 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第五节 对外贸易 第十一章 科学文化   第一节 清初启蒙思想家   第二节 编修类书、丛书   第三节 考据学与史学   第四节 文学和戏曲   第五节 科学技术   第六节 各派书画与手工艺品   第七节 建筑艺术 第十二章 列强入侵   第一节 鸦片战争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节 中法战争   第四节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五节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第六节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第十三章 忧患中的中国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节 求强求富—官僚买办办洋务   第三节 戊戌维新   第四节 清政府的新政与立宪   第五节 晚清经济文化的新潮流 第十四章 辛亥革命 帝制终结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武昌起义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政府统治结束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蚊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仁柔少断,许多藩王——建文帝的叔叔们拥兵白重,窥视皇帝的宝座。其中,以年长势大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1360—1424)的野心最大,他在自己的封地暗中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建文帝身边的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说服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手段,先后把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人贬为庶人,最后把矛头指向燕王。  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在得到建文帝即将对自己动手的情报后,便在北京正式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号称“靖难”之师,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夺位之战,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得到燕王起兵的消息后,连忙派大军北上迎击。两军大战于真定、济南等地,燕王先胜后败,数次处于危险境地,但因建文帝在出兵前屡次告诫诸将“勿使朕有杀叔父之名”,明军不敢置燕王于死地,使他得以侥幸逃脱。  建文三年(1401),燕王重整旗鼓,先后于滹沱河、夹河、真定等地大败明军。建文帝驱逐齐泰、黄子澄等人,企图平息事端。但燕王并不满足,继续率军南下,直指南京。次年六月,燕军渡过长江,进抵南京金川门。金川门守将开门迎降,南京失陷。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与诸妃在宫中纵火自杀(一说出逃为僧。是为历史上一大谜案)。  燕王占领南京后,发布安民告示,全国传檄而定。建文旧臣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有的自杀殉难,那些不肯屈服的则遭到燕王的血腥屠戮,祸及九族,名士方孝孺甚至被诛杀十族(九族以外加上门生),上演了一出历史惨剧。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浙江宁海人。建文帝时任侍讲学士,以才学闻名。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之一,建文帝对他十分尊重。遇到什么国家大事,建文帝总是要征求他的意见。建文帝好读书,有了疑难问题,总要请方孝孺为自己讲解。临朝奏事,或行或否,经常让方孝孺在御前拟旨批答。燕王起兵之后,朝廷所有的讨燕诏檄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燕王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拒不投降,闭门不出,并为建文帝穿丧服,昼夜啼哭。燕王久闻方孝孺的学问,试图召用他,但他不肯屈从。燕王要他拟即位诏,方孝孺宁死不从,当着燕王的面投笔于地,一边哭一边骂道:“死便死了,我是决不会拟写诏书的!”燕王按捺着火气道:“你一个人死了也就罢了,难道你不顾惜九族吗?”方孝孺以更大的声音答道:“即使是十族,我也不写!”燕王顿时大怒,恨其嘴硬,命令左右将方孝孺的嘴割破,直割到两耳,然后下到狱中,并大肆搜捕其宗族门生。每逮系一人,就把他推到方孝孺跟前,但方孝孺却连头都不回。最后,方孝孺连同他的“十族”全被杀害。  燕王在血泊之中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建文四年(1402)为洪武三十五年,以次年为永乐元年。

媒体关注与评论

  《广州日报》慧远 2009年4月——《文物中国史》:活色生香看历史  所谓“文物中国史”,即是以现存文物为线索来讲述中国历史,这既需要以大量文字勾画出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需要以丰富的文物图片与之相互佐证。作为一套图文相辅的中国通史著作,《文物中国史(全八卷)》最值得称道之处首先即是它的权威性。这套书的图片,以优美、典型的文物图像,最大可能地还原了久远而复杂的历史场景,让读者以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了解历史、欣赏文物的同时,亦仿佛亲身走进了一座琳琅满目的纸上博物馆。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当悠久的历史已然消隐在时光深处,也只有它们能够打捞起即将被人遗忘的历史碎片,让消逝年代的生活细节重新进入后人的视野。《文物中国史(全八卷)》以文物图像为线索讲述中国历史,图像与文字之间已并非附庸的关系,而是各具其独特的价值——其中无论是支离破碎的陶片、风雨剥蚀的石碑,还是色彩斑斓的瓷器、晶莹剔透的玉器,在这些精美图片的映照下,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积,而变成了一种可触可感、活色生香的现实。有人说“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我们从《文物中国史(全八卷)》的文字勾画中所看到的,固然是从史前到明清、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的中国历史之全貌,而我们从《文物中国史(全八卷)》选取的两千多幅精美的文物图片中所饱览的,又何尝不是一幅无比直观、无比鲜活的中国历史之长卷呢?  我一向认为,面向普通读者的历史著作,好看、易于读者接受就是硬道理。如果说《文物中国史(全八卷)》旨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活’起来”已殊为不易,那么这套书的“以历史为纲,让文物‘动起来’”亦同样难得——把文物置于历史的坐标之上,使之从零散的个体变成流动的过程,让更多的读者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接受历史、感受历史,正是这套书最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

编辑推荐

  《文物明清史》虽不属于学术专著,但是,从将文物、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通过文物去研究、阐释历史方面看,《文物明清史》显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物明清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建议读这套书的时候可以配套去国家博物馆看看,基本是那里的馆藏文物,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文物的历史
  •   文物中国史(全八卷)》以文物图像为线索讲述中国历史,图像与文字之间已并非附庸的关系,而是各具其独特的价值——其中无论是支离破碎的陶片、风雨剥蚀的石碑,还是色彩斑斓的瓷器、晶莹剔透的玉器,在这些精美图片的映照下,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积,而变成了一种可触可感、活色生香的现实。
  •   挺好的 能把文物和历史相结合 不错
  •   图说历史,在现在这个读图时代似乎成了一个时髦,很多出版社都出了不同的版本,由于有出版社情节,也一直不出手。当看到这套由书局和国家博物馆共同打造的图说国史,就马上出手了。无论是读史还是收藏,强强联手的结晶都是值得选购的。值得一提的是,全书尽管是套色印刷,里面的附图都很清晰,并不是灰灰一片。赞一个。
  •   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中国历史,一套我都买了,放着慢慢看
  •   明清之治史之前车,忽视历史的人必定被历史淘汰!
  •   国家博物馆的这套书图文并茂,是难得的精品!
  •   有彩图有文物解说有历史知识,十分不错
  •   印的好,[写的也好,值得收藏。
  •   确实不错,值得收藏。
  •   全彩页啊
  •   以文物为线索讲中国史,可以了解 历史,也能看文物,是这本书的特点。
    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将历史与文物结合,有点形的文物表现
  •   很漂亮,有点意思。
  •   我已经买下了8本,没有想象的丰富和权威,大路货,适合不怎么懂历史的人。
  •   书的内容和纸张都好,一套八本我齐了。可这本的封皮很让人遗憾,刚拿上手翻看就有声响,很快直接脱离书心。其他七本都没有这种现象,而且我也不是一次买齐的,第一次买的基本早已看过一遍,质量挺不错。这本“坏包率”被我摊上了,我嫌麻烦。不换了,自己粘粘得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