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比人长寿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赵家璧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出版家赵家璧先生“编辑忆旧”系列的第三种,收录作者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所撰文字四十余篇。附录《赵家璧主持编辑出版的图书目录》、《赵家璧著译年表》,可供研究者与新文学版本爱好者参考。   “书比人长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给作者回信中的一句话。作者非常喜爱这句话,引为至言,这正是因为他编了许多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长寿”之书——这是作者晚年最感宽慰的事情。

作者简介

赵家璧(1908—1997),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现代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进入以出版《良友》画报闻名海内外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一九三九年起先后在上海、桂林、重庆主持良友复兴图书公司,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一九四六年末,与老舍合作成立晨光出版公司,任总经理兼总编辑。一九五三年后,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版协副主席、中国版协副主席。一九九。年,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曾主持《良友文学丛书》、《良友文库》、《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晨光文学丛书》、《晨光世界文学丛书》等图书的编辑出版。著有《新传统》、《编辑生涯忆鲁迅》、《编辑忆旧》、《回顾与展望》、《文坛故旧录:编辑忆旧续集》等,译有《室内旅行记》、《今日欧美小说之动向》、《月亮下去了》等。

书籍目录

写给飞去了的志摩不肯说假话的鲁迅先生“良友”十四年鲁迅与周文二三事——关于周文创作《父子之间》从《晨曦》想到我的老师追怀良友创办人伍联德先生从美丽的德国图书说起——参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书刊展览会有感大家来写《中国现代出版史》共同努力办好《出版史料》想起了“伍协力”阳朔一夕谈“第二个十年”祝上海书店的新生谈写日记赶上时代怀念《良友》画报《予且随笔》序《生活之味精》篇前《现代欧美作家》篇前《苏联童话集》发刊言《苹果里》(良友小说选)序丁玲《母亲》编者言《没有字的故事》序《今日欧美小说之动向》译者序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缘起《中国新文学大系》前言良友版《苏联版画集》谢言《新传统》序《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前记《我的良友》前言《月亮下去了》译者的话耿济之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出版者言《晨光世界文学丛书》出版者言晨光版《苏联版画集》出版者言《编辑生涯忆鲁迅》后记《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重印后记《月亮下去了》译本修订重印后记《现代文学期刊漫话》序《命运交响曲》序《回顾与展望》前言重印全份旧版《良友》画报引言港版《书比人长寿》后记生平自传(1908—1953)编辑生涯自述附:关于家父“自传”的说明(赵修义赵修慧)附录 赵家璧主持编辑出版的图书目录(赵修慧整理) 赵家璧著译年表(赵修慧编)附:关于两份资料的说明(赵修慧)后记(赵修慧)

章节摘录

所以到一九三四年白色恐怖的手伸向良友时,幸赖伍联德、余汉生两位经理的坚持反帝爱国、主持正义不畏强暴的立场,许多风风雨雨都平安过去了。至今回想,在中国现代革命文化史、出版史上,像良友这样一个民办书店是有它独自特色的;而像伍联德这样的企业家、出版家,如果和艺华电影公司的严春棠之流相比(事见第五节)也是值得称赞的。四  邵洵美的插曲我现在要谈谈,在我一九三二年秋,将从大学毕业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这在我此后一生的生活和事业中,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为这件生活琐事,本来不值得写进回忆录去,但是在缅怀伍联德先生时,不得不联想到它。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时有两条不同方向的路并列在你面前,由你随意选择时,一念之差,是会影响你的一生的。事情要从老师徐志摩谈起。前面已说起过,我在大学选修英国文学。一九三。年冬光华大学发生学潮,停课一段时间后,徐志摩愤而离沪去北京大学执教。一九三一年春起,徐志摩开的课都由邵洵美先生来替代。他们二人同属新月派诗人,都是英国留学生,研究英美文学,但学生比较之下,对后者颇感失望。邵洵美先生在课堂上对我特别客气,我也曾到他所住南京路同和里宽畅讲究的大住宅去参观过他的藏书,他对英国诗人史文朋有特殊爱好,家藏一套多卷本《史文朋全集》,每次去,总要大吹一番,说是国内唯一珍本。他曾独资开过金屋书店,投资过新月书店;当教书时,他已在筹备创建时代图书公司,花巨资向国外购进一套最适宜于印刷影写版画报的凹版卷筒印刷机,设备先进,接着出版《时代画报》,准备与《良友》画报展开竞争。邵洵美请了著名美术家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三位担任画报编辑,实力雄厚。那时,良友自己并无这种先进印刷设备,是委托商务印书馆代印的;而时代公司除画报外,还请章克标编文字刊物《十日谈》,还创刊《时代漫画》等,在上海美术出版界独树一帜,来势迅猛。一九三二年五六月问,我将自大学毕业,良友的半工半读生活即将结束。邵洵美就托张光宇、张正宇兄弟两人宴我于愚园路镇宁路(今名)转角处一家西人开的高等餐厅。席间,张氏兄弟就对我说:“洵美对你非常赏识;很希望你大学毕业后,邀请你到时代公司去;工作方面,画报、期刊、图书由你自选,月薪按良友现在付你的加一倍。”我对他们表示感谢,那一年,《中国学生》由于我的建议已停刊,我正在伍联德支持下,开始编辑袖珍本《一角丛书》,经过一段挫折,得到新来的郑伯奇先生的帮助,著名革命的和进步的作家胡愈之、林伯修、丁玲、沈端先、阿英等名家名作陆续到手。《良友文学丛书》的出版构思,也在我头脑中逐渐酝酿。我与张氏兄弟原是朋友,所以我说,我准备就在良友呆下去了。他们看到不易说服我,却说出了似乎开玩笑的话,他们对我说:“良友公司是广东人开的,里边全是广东人,你何必为广东人去卖命呢?还是到洵美这里来,我们都是上海人(即江浙人),自己人,洵美也是极够朋友的。”他们未说此话前,我还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谈笑笑。听完此话后,我认为他们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便干脆回绝了他们的要求。现在,洵美、正宇、光宇都已先后离开了人间,解放后张氏兄弟还曾在京与我屡次见面,和我友情很深。在此写下这一插曲,说明旧社会里互挖墙脚之类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而我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邵洵美这一着棋,不知如何传人了伍联德耳中,两三星期后,伍联德也在愚园路这家西人所开西餐馆约我吃饭,说是久闻这家餐馆菜肴很好,因此来此吃顿饭,祝我毕业之喜。饭后,谈到了正事。伍联德正式邀我毕业后全日来良友办公,名义是出版部主任,在画报、画册之外,另辟一个文艺图书部,由我一人负责。在此之前,良友公司通过伍联德、梁得所的私人关系,也曾出版过田汉、叶鼎洛、孙师毅、梁得所、傅彦长、张若谷、徐蔚南等的单本文艺作品,总数不过二三十种,不成体系。伍联德给我的这一任命,就像苍鹰初长,给我添上健翮,在中国新文艺出版界的广阔天空里,放手让我去自由翱翔了。又因为伍先生自己是美术爱好者,对我所提出文艺书方面的装帧设计和用纸用料等较高要求,无不大加支持,因此今天文艺出版界中人,对当年良友文艺图书装帧精美别具一格的优良作风,还是留有好印象的。五  白色恐怖的魔手伸向良友我一九三二年九月从大学毕业,正式参加工作,刚刚起步仅仅一年,国民党白色恐怖的魔手已伸向良友公司。为写这篇文章,我作了些调查研究,翻阅有关资料,把当时闹事的背景搞清了。现在先根据鲁迅《准风月谈》后记所载资料摘录一部分如下:自从艺华公司被击以后,上海电影界突然有了一番新的波动……

后记

今年是家父赵家璧的百年诞辰,记录他半个多世纪编辑生涯的《编辑忆旧》和《文坛故旧录》,终于在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下再次出版了。现在我们将未收入这两本集子的其它回忆文稿,也结集起来,作为《编辑忆旧》的“集外集”,取名《书比人长寿》。三本书一起面世,可以说几乎收齐了有关他编辑生涯的全部论着。家父自己结集成册的两本回忆录写于一九七六年之后,记载了他漫长编辑生涯的许多往事、交往的许多故旧,既有最初就职于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从助理编辑、编辑、文艺部主任、副经理直到经理共计十八年间的众多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比人长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赵家璧先生有关编辑回忆的三本书都买了,不论是三联还是中华,制作的都很好。原来是抱着读史料的态度学习的,结果发现非常实用,对选题的策划和思考、编辑的社会交往、装帧设计等内容真是感同身受。
  •   爱书人看的书。
  •   赵老先生是出版界的名人,对于书的爱好不浅,所述可为珍贵史料
  •   中华书局此系列很好,值得一读
  •   书籍养心。
  •   内容非常适合小孩看,经典好书。
  •   刚收到,感觉不错。封面角有折痕,遗憾。
  •   今日尚有乎?
  •   赵家壁先生的3本书我都买了。作为一个图书编辑,读了这本书真的很有启发,赵老先生的感受实际上我们组稿和出版工作中也都有感受,所以读起来非常亲切的。我认为一个现代的图书编辑,特别是社科类图书的编辑都应该看看这些书。感谢中华书局出版了这套书。
  •   书有些旧,可能是放久了的缘故吧.....
  •   精美的散文,丰富的史料,读起来休闲轻松,值得收藏!
  •     小文题目,是赵家壁先生书作的同名,上午又去中国书店,又翻了这本书,还是没有买。赵家壁:1932年任良友图书公司文艺出版部主任,次年起编《良友文学丛书》40种、《中国新文学大系》10卷,又编《良友文库可》16种等文集画集,这些丛书编辑认真、制作精良,在当时享有盛誉;抗战爆发后良友破产,1939年他改组成立了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并任经理兼总编辑,继续出版《良友画报》及重印大量文艺丛书;日军侵入“孤岛”后,良友因宣传抗日被查封,之后前往桂林、重庆,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脱离良友;1946年和老舍合办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主编《晨光文学丛书》40余种,出版《晨光世界文学丛书》24种。赵先生解放前与良友和晨光的故事,大致就是这样的;叙述就用了大半篇幅,然而并不过头:就是这两个图书公司的名字,读民国那些人的书时经常见到;作品内容的精致,自然让人对出版公司也多了一些兴趣;有时看到一二书影,那装帧设计总能触动心思。还是说《书比人长寿》:副标题是“编辑忆旧集外集”,里面自然少不了书影插页,竟然还有二三十张,最能勾起对民国那些文人书事的回忆;此书和另外还两本构成一个系列。三本下来百十块,没有急着买,再就是现在时间也紧:给以后留个想头吧。
  •      王蒙给沈昌文的书作序时谈到了编辑的“有无”。有,固然好理解:有追求、有操守、有容量、有热情、有大的思路、有服务精神、敬业精神。无,则多少让人自愧弗如:无先入为主、无偏见、无过分的派别倾向、无过分的圈子山头、无过多的自以为是无过小的鼠目寸光、无太厉害的排他性、无过热的趁机提升自己即为个人的名利积累的动机。
       惟其“有无兼备”才能让好稿子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正因为如此,一个太认真的学者却往往做不成一个好的出版者,正如当年叱咤风云的甘阳。他太“有”——有定见、有派系、有烙印、有渊源、有预期、有风格、有个性、有自信。他们是孤胆英雄、独来独往的小马哥,而不是沉潜自若、运筹帷幄的带头大哥。
       这话用来说沈昌文,实在恰如其分。
       但用来说赵家璧,又稍嫌不够。
       说来惭愧,读大学之前都没有听说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赵家璧”仨字更是闻所未闻。直到现代文学史上,老师谈到了这一套蔡元培作总序,胡适、郑振铎、茅盾、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阿英共同编选的现代版昭明文选,我不得不对它背后的编纂者心生敬意。
       前些天在图书馆见着这本书,顺手借来翻翻。
       这是各处文章凑为一集的书,倒很能读出赵家璧的特征。
       他首先是一个很“有”的人。
       开篇长文为徐志摩逝世时悼念所作。作为徐志摩在光华大学的学生,他深受其浪漫气质的影响。徐志摩所追求的poetic time和consciousness of the beauty of form,在他的文中已经演化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情调,文笔细腻雅致也决不是简单的悼亡伤怀能催生的了的。
       之后自承醉心于美国文学,自得其乐地编出了《现代欧美作家》《今日欧美小说之动向》,还亲自操刀上阵译出了一本《月亮下去了》。
       整部书读下来,文字爽朗干净、韵律节奏多少有些新月派的味道,他已然是一位比较成熟的著者。
       而这样一位很“有”的著者却能以一己之力,网罗下民国文坛一时之选,编纂而成一部《中国新文学大系》,他所必备的“无”的气度则可以想见了。只有放得下架子、抛得开成见、忍得住异议,才能用一个统一的书名囊括下胡适与鲁迅、茅盾与周作人这些文笔或者截然不同甚至相互抵触的风流人物啊。
       相对而言,我读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和范用先生的《我爱穆源》便觉得他们自己写文章也是冲淡平和的编辑味道,没有突出的“有”,那份“无”的味道就来得自然。但论人格的张力就远不及赵家璧了。(当然,沈范两位老先生我十分敬重,此处并无贬损之意)
      
       要论“有”,赵老爷子还是个很有性格的人。
       纪念徐志摩先生吧,却偏要用这样一个开头: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我们中华民国,正是万事‘豁了边’,这混乱的局面,到近几天来,已渐渐上升于峰点。”(p1)
       而在“文革”以后,老爷子花费了很多心思重建起中国的出版业,但也常常给文章捎上一个尾巴:“再把他们笔下所描写的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比比四十五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新社会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才会进一步体会到我们这里早已换了人间。”(p131)或者是:“这样的工作方法,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下,才能够做到。”(p79)
       实在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但我忽然有看到老爷子在1931年的书里写下这么句话:
       “有人要写一部《现代中国作家》,我就劝他不必动笔,因为在今日中国的文坛上,每个会写几行字会讲一个故事的人,都自命为作家。因之要替这许多“作家”写部书,根本就是一件伟大工程。而同时,你就不能带一些自己批评的目光去衡量他们,因为你一衡量,所存的够上可成为作家者,就只可怜的存了二三位而已。”(p96)
       这句话用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文坛,不正是绝妙么?
       倒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