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钱理群 页数:2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和三个“八字尾”的年头联系在一起的:它写的是发生在1948年的事情,写作、初版于1998年,现在,又再版于2008年。其背后,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一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1948年,所谓“新中国”与“旧中国”生死大决战的时刻,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在历史的大转折中作出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的时刻,正是这一时刻围绕各类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而发生的极其复杂也极其丰富的社会、思想、文化、心理现象,构成了这本《1948:天地玄黄》的基本内容。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任中专语文教员十八年。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育问题。2002年8月退休。
主要著述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心灵的探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压在心上的坟》、《1948:天地玄黄》、《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之一》、《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六十劫语》、《鲁迅作品十五讲》、《语文教育门外谈》、《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生命的沉湖》、《鲁迅九讲》、《我的精神自传》、《致青年朋友》、《论北大》等。另主编或合编《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八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四卷)、《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新语文读本》、《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等。
书籍目录
楔子一、面对转折——1948年1、2月二、南方大出击——1948年3月三、校园风暴——1948年4、5、6月四、诗人的分化——1948年6、7月五、批判萧军——1948年8月(一)六、朱自清逝世前后——1948年8月(二)七、胡风的回答——1948年9月(一)八、“新的小说的诞生”——1948年9月(二)九、战地歌声——1948年10月十、北方教授的抉择——1948年11月十一、南下与北上——1948年12月不算尾声年表(1946~1953)参考文献我怎样想与写这本书——代后记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叶圣陶1948年1、2月日记(摘抄)1月8目(星期四) 续选教材,写信。午后五时,开业务会议。报告而外,多为闲谈。通货膨胀益甚,物价跳涨益速,货物售出得货币,将无从取回原货,因而营业不如不营业之为愈。然开明之机构已不为小,如何维持支撑,实非易事。来日大难,局面不变不成,而变亦将趋纷乱。就一般人生活而言,今后难堪殆将十倍于抗战时期矣。会毕聚餐,八时归。10日(星期六) 上午忽传斯大林逝世,系英美电讯社误传,至晚报出版,始知为谣言。前数日曾传苏联有一要人患癌病,请瑞士某专家往诊。今忽闻此谣,足见英美人仇苏之深。16日(星期五) 夜七时,读书会集会,诸人阅读高尔基之《母亲》,讨论历两小时。(按:这是在中共影响下的进步期刊的编辑人的秘密聚会,除读书外,还交换有关信息。)23日(星期五) 放工后,与伯祥诸人趋车至振铎家,观其所新得之俑。一般之俑多正立,不为动作之形相,此次所得九俑,皆作舞蹈之状,其一则倚石侧立,衣服为粉彩,上加金饰,故为可贵。既而共饮,陈冷盘三十二具,各色不同,皆其家制。酒次谈及二十余年来之往事,欢笑满座。振铎藏有较旧之墨,余向索三锭,他人亦各取数锭。辞出后,于车中闲谈,予同谓振铎之忽超考古,亦精力无可寄托之所致。九时半到家。
后记
这本书是和三个“八字尾”的年头联系在一起的:它写的是发生在1948年的事情,写作、初版于1998年,现在,又再版于2008年,前后整整六十年。其背后,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一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史。1948年,正是两个中国——所谓“新中国”与“旧中国”生死大决战的时刻,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在历史的大转折中作出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的时刻,正是这一时刻围绕各类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而发生的极其复杂也极其丰富的社会、思想、文化、心理现象,构成了这本《1948:天地玄黄》的基本内容。而1998年,又是“新中国”经历种种曲折,从1978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转折的二十年;2008年,这样的转折还没有完成,又迎来了三十周年的纪念。这几天,我在重读此书时,不免要回顾这六十年的“天地玄黄”,几番转折,几番选择,真是感慨万端,竞至无言。这本书的背后,也有我自己的历史。1948年,我还是九龄孩童,却已经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本书的许多章节里,留下了或显或隐的印记。而在写作本书的1998年,我年届六十,思想与学术都已进入成熟时期。于是就有了自觉的追求,写作《1948:天地玄黄》,对于我来说,既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系列研究的第一部,采取的是一种“从中间拎起,带动两端”的写作策略;同时又是一次“文学史叙述学”的试验,本书“代后记”《我怎样想与写这本书》有详尽的说明。2008年伊始,我在重新审读此书时,退休后所写的《我的精神自传》刚刚出版,这是计划中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的最后一部,是被《1948:天地玄黄》“带动”起来的“末端”之作。同时完稿、出版的还有《拒绝遗忘:“1957年学”研究笔记》,写的是1956至1966年间民间思想者的精神历程。十年间写了三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精神史”,三部书自有内在联系,也为我以后的研究、写作奠定了基础。因此,此书的再版,连同这篇《再版后记》,既为十年研究打上一个句号,又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此刻我的目光已经转向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的民间思想史、精神史领域的开拓与研究,那“前面的声音”永远在催促着我,我不能停下,只能继续写下去。最后是照例的交代:此次再版,主要对标点符号进行了重新规范与处理,也校正了个别引文的错误,其余文字基本不作改动,以存原貌。还要向本书的责编李世文君致意,这也是中华书局在《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原书题为《周作人论》)之后,第二次再版我的旧作,如此的厚爱,我也是深为感动和感激的。2008年1月29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有什么办法泥,我实在有这样的感觉,天玄而地黄。要玩点诂学的老套的话,“玄黄,病也”,天地的病情还没有彻底澄清。 ——郭沫若:《天地玄黄》(1945年10月)大局玄黄未定……一切终得变。从大处看发展,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则无可剧终。 ——深从文:《写给吉六的集》(1948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