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陈捷先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前言
《研究丛刊》是为完成清史编纂工程而出版的四种丛刊中的一种(其它三种是《文献丛刊》、《档案丛刊》和《编译丛刊》),其任务是及时编辑出版清史专题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修纂清史是新世纪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中央对新编的清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编纂的清史质量要高,必须是精品,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读性。确保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清史巨著,使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2003年1月28日李岚清在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有很多的条件,作艰苦的努力。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_一条,就是要始终不渝地把全部工作建筑在对清代历史的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的基础之上。专题性研究同综合性学术成果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学术工作者都十分清楚的。专题性研究是基础,综合性学术成果则是概括、提炼、深化和升华。一部优秀的综合性学术成果的产生,又为更加宽阔、更加深入的专题性研究提供契机,开辟道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上个世纪八十多年对清代历史的各个方面的专题研究,也不可能有今天提出清史编纂工程的成熟条件。《清史稿》的不如人意,除了其它种种原因之外,整个学术界缺乏对清史的前期研究,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先天不足。
内容概要
《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是编年体清代史料长编。有“蒋录”﹑“王录”两种。蒋录保存了传本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对研究清初历史仍有重要参考价值。《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作者以详实的史料考订了蒋良骐的家世与生平,于《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的版本,蒋良骐的史学修养、编录动机、经世思想等等,均作了专门的论述。
作者简介
陈捷先,江苏江都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六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一九五九年获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后应邀赴美加入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计划研究,返台后曾任台大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一九八0年应聘为美国麻州大学客座教授,一九九0年荣获韩国国光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退休,移居加拿大,现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专攻清史、满族研究、方志学、族谱学,著有专书《满洲丛考》、《清史杂笔》(一至八辑)、《清代台湾方志究》、《东亚古方志探论》、《不剃头与两国论》、《康熙写真》、《雍正写真》、《乾隆写真》、《努尔哈赤写真》、《皇太极写真》、《顺治写真》、Manchu ArchivalMaterials、The ManchuPalace Mernorials及中英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序学术之路常青——恭贺陈捷先教授《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定稿一、小引二、蒋良骐的家世三、蒋良骐的生平四、蒋氏《东华录》作者考订及其触讳内容与对清末史书的影响五、蒋良骐《东华录》的版本六、谈日本所见的蒋氏《东华录》七、蒋良骐《东华录》刻本错误举隅八、蒋良骐《东华录》刻本新增文字来源初探九、蒋良骐《东华录》平议十、蒋良骐的史学素养十一、蒋良骐编载《东华录》的动机臆测十二、蒋氏《东华录》中透现的经世思想十三、结语十四、后记
章节摘录
从前面一章引述的《嘉庆全州志》中,我们可以看到蒋良骐曾著有《下学录》、《京门草》、《伤神杂咏》、《覆釜纪游》等诗文专集,可惜都“藏于家”,未能出版问世。现在能读到他的诗篇也只有《题南园守株图》、《登白云山后山绝顶》、《寿黄刺史兼以赠别》、《定心桥》、《舍身崖》、《千叟宴恭纪七律四首》等少数几首。他的文章可以从他写的奏折中似乎也能略知其风格。大体言之,文字简洁清晰,诗句清丽多含深长寓意。方志里称他“才思宏富,倚马千言”,堪称“粤西文人之冠”,应该不是过度夸大之语。他的好友周于礼称他“通古今,达世变”,显然是对他具有极高史学才华而发的赞词。他在乾隆三十年又恭逢其盛,进入国史馆参与列传的纂修工作,参阅到珍藏大内的史料,他为了“以备遗忘”,经常用“片纸录之”,后来日积月累的成了专书,当然是可能的。
后记
杜甫曾经写过很多诗篇,有一句极富哲理的是“人生由命非由他”。当时他可能是感到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并不能随着个人的主观愿望而实现或达成的,冥冥中像似有个命运之神在主导。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不过,在我的治学生涯中,确实让我体会到少陵先生的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记得在五十年前,也就是上一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末,我在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念书时,因为阅读了前辈清史大家孟森先生的专书与论文,从而接触到了蒋良骐及其名著《东华录》。也许由于孟先生推崇蒋录,我也对蒋良骐其人其书有了好感并产生崇敬之意。1964年,我去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寒暑假日有时我也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看看书,查查资料。
编辑推荐
《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