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李商隐,王汝弼 笺注,聂石樵 笺注 页数:356 字数:33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八一二),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八五八)。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从他祖父李浦起,迁居荣阳(今河南荣阳),因此荣阳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李商隐的父亲李嗣,曾做过获嘉(今河南获嘉)县令,他即诞生在父亲的任所。三岁时,父亲罢获嘉令,改任绍兴、镇江一带的幕僚约六七年。他随之在江南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十岁时,父亲死于幕府,他不得不奉丧侍母由江南返回荣阳。这时期,他的生活是极端艰苦的,所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柑故丘,便同逋骇;人生穷困,闻见所无”(《祭裴氏姊文》)。在荣阳住了两年,父丧除后,又把全家迁到洛阳。严峻的生活环境砥砺着他的性格,迫使他勤苦学习。“九考匪迁,三冬益苦”(《上汉南卢尚书状》),正是他勤苦精神的自我写照。他希图通过学习能科举进身,重振门庭。当时他的一位堂叔对他帮助很大。这位佚名的堂叔隐居不仕,愤世嫉俗,并擅长古文、古体诗和书法。李商隐对之十分敬佩,并深受其影响,在他的熏陶下,幼年早熟,“以古文出诸公间”(《樊南甲集序》),开始走向应举的道路。
内容概要
此书笺注李商隐诗歌156首,主要是以冯浩的《玉谿生诗详注》本为主,同时参考了其他各家的笺释、评注,加以补充、校正、钩沉、索隐而成。此书引证丰富、论断准确、讲解清晰,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绝非普通的诗文选注。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目录[隐藏] 生平 家世 早年 仕途 社交 与令狐楚的交往 爱情 诗歌 诗风 无题诗 文章 笺注 影响 传说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的故事 对李商隐的评价(有关对商隐的两个误解) 越剧剧目 生平 家世 早年 仕途 社交 与令狐楚的交往 爱情 诗歌 诗风无题诗文章笺注影响传说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的故事对李商隐的评价(有关对商隐的两个误解)越剧剧目 [编辑本段]生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编辑本段]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编辑本段]早年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编辑本段]仕途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留史经典。 [编辑本段]社交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编辑本段]与令狐楚的交往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编辑本段]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书籍目录
自序日高隋师东初食笋呈座中北青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夕阳楼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寿安公主出降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西南行却寄相送者自山南北归经分水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无题四首选二(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漫成三首选二(不妨何范尽诗家、沈约怜何逊)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下苑他年未可追、浪笑榴花不及春)细雨(帷飘白玉堂)无题二首选一(昨夜星辰昨夜风)次陕州先寄源从事荆山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临发崇让宅紫薇过伊仆射旧宅曲江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听鼓赠刘司户龚淮阳路哭刘黄哭刘司户蔶灞岸登霍山驿楼和刘评事永乐闻居见寄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寄令狐郎中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落花秋日晚思瑶池贾生……
章节摘录
李商隐诗艺术特色之三,是语言凝炼。李商隐十分注意锤炼语言,在他笔下的成语典故、清词丽句、民谚方言,经过敷色加工,都涵义丰富,造境新颖,能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古人所谓“纡曲其指,诞漫其词”(《静志居诗话》引石林评李义山诗语),应主要指他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他特别着力于锤字炼句,使自己的诗歌章无碍句,句无疵字。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是在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上下功夫,称为诗眼。李商隐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如《风雨》:“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着一“仍”字,诗人的悲凉自见,下句着一“自”字,其被遣弃的倦态全呈。这是锤炼虚词以增加诗歌的神色的,但他更多的是锤炼动词。如《楚泽》:“集鸟翻渔艇,残虹拂马鞍。”“翻”字写活水禽飞舞、嬉乐自如的形态,“拂”字描尽残虹行空如彩练的景象。又如《无题四首》:“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笼”、“度”二字下得又稳又活。 李商隐不止锤炼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而是随意之所适,足以表现诗境的字,他都用心琢磨。锤炼第二字,如《思贤顿》:“舞成青海马,鬬杀汝南鸡。”因为“舞马”的技艺难度很大,得来不易,故着一“成”字,以见造诣之高;鬬鸡以决胜负,譬之射手,着一“杀”字,表明不至没金饮羽,不肯罢休:均备见轮扁匠心。锤炼句尾的字,如《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四海秋风阔,千岩暮景迟。”秋风来临,天地肃清,着一“阔”字,则秋气弥漫无垠。“暮景迟”的语序应为“景迟暮”,“迟暮”是古代成语,作者把“暮”字前置,不仅就律叶韵,而且突出一个“迟”字,表示时序潜流,不停晷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