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左健 页数:212
前言
左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取得硕士学位,论文日《自得说——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理论探索》。自此之后继续攀登,于90年代出版了《古诗鉴赏法》一书;今又作了深入的探讨与全面的开拓,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自得论》这一新着。我有幸一一先读这些著作,今略叙观感如下: 一曰: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新着。目下有关中国文学批评方面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大而至于几百万字的大着,小而至于一字一句的专题,都有人钻研,都有人发掘。但观其选题,一般都着眼于与当今文艺理论有关者,如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分析“辞情”,用风格说分析“体性”等,这类题目易于与西方理论相比对,可将中国的旧有命题转化为容易被人接受的新理论。有的专家喜欢讨论“意象”“境界”等说,这也可与新的美学理论比附,采用西方最时新的学说加以审视,藉以显示个人修养之高,又能有所参照而易奏功效。左健此书,则以鉴赏为中心,进而探讨“自得”之说。这一选题,以前似未见有人涉及;即偶有触及者,也只是涉及其中的部分内容,而像这样全面深入进行探讨者,学界似未出现过。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可以认为这是一本有特色的书。如用当下常用的话表达,也可说是填补了中国学术的空白。 二曰:这是一本可以满足学界要求的书。读者如果用另一角度观察,或会提问:这书的选题何以会显示新的特色?阅读全文,可知作者提出了一种根本性的看法,首先对鉴赏与批评这一对文学理论中常用的概念作了细致的区分。作者认为,批评每着眼于群体的接受,一些群体常持相同的观点,遵循共通的准则,对文艺方面的问题进行顺理成章的剖析。
内容概要
左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取得硕士学位,论文曰《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自得论》。自此之后继续攀登,于90年代出版了《古诗鉴赏法》一书;今又作了深入的探讨与全面的开拓,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自得论》这一新著。
作者简介
左健,1954年生,江苏滨海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兼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与编辑出版理论研究。出版《古诗鉴赏法》(专著)、《喜剧理论》(译著)、《美育辞典》(主编)、《体大思精的》(专著)、《哲人思絮》(合作)等。
书籍目录
序引论第一章 自得说与鉴赏主体性的历史考察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鉴赏意识第二节 魏晋至唐时期的文学鉴赏观念第三节 宋代提出“自得说”与文学鉴赏主体性的确立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自得说与文学鉴赏主体性的高扬第二章 自得说与文学鉴赏的创造性第一节 亲身历练以培自得第二节 守持虚静以待自得第三节 熟读吟咏以孕自得第四节 神游想象以达自得第三章 自得说与两大审美对象关系的考察第一节 自得说与含蓄之境第二节 自得说与不可言说之境第四章 自得说与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第一节 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略述第二节 关于读者的功能与地位第三节 鉴赏趣味与文本结构的关系第四节 关于文学史的观念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自得说与鉴赏主体性的历史考察 主体性,是个现代名词,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着意强调的一个观念。它意味着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造就;它强调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自觉地把自己推向未来的存在,一方面追求自我本质力量、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实现,一方面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本性负责。文学鉴赏的主体性,就是指读者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我能动性、自觉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中国古人关于文学鉴赏的论说之中,我们发现,“自得”一说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文学鉴赏主体性的内涵,反映了古代读者文学鉴赏的主体性精神,“自得”说从宋以前宥蔽、宋代发生到清代发扬光大的过程,揭示了中国人对鉴赏主体性,对读者的作用、价值、地位以及对文学鉴赏创造性功能认识的历史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揭示,可以见出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富有民族特色的基本内涵。同时,也会让人们看到,“自得”说不仅是古典主义的,也颇具现代意义。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鉴赏意识 一、先秦两汉时期鉴赏意识的孕育 先秦时期,文学观念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品格,自然,文学鉴赏观念也处于孕育之中。但随着文学的发展,《三百篇》和《楚辞》两大系统的文学创作,如两座高峰,辉映南北。有文学作品就有文学鉴赏实践,有鉴赏实践就有鉴赏意识和观念的产生。《尚书·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既是讲作诗的道理,也是讲赏诗的道理,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欣赏谈。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自得论》以鉴赏为中心,进而探讨“自得”之说。这一选题,以前从未见有人涉及;即使偶有触及者,也只是涉及其中的部分内容,而像这样全面深入进行探讨者,学界似未出现过。如用当下常用的话表达,也可说是填补了中国学术的空白。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