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23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明)洪应明 撰,韩希明 评注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位绝意仕途的隐士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作者晚年隐居山林,生平不详。宋人汪信民就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朱熹云:“某观今日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明人孔兼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全书涉及修身、处世各方面内容,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之方而传于后人。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著作,《菜根谭》受到了文入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这样一本集中国人生智慧之大成的著作,透露出如下思想意识:他者意识:无论是强调自我道德约束,还是作为险恶官场上的自我防卫,我们总能感受到《菜根谭》作者对于相对另一方的假设,作者显然将“他者”作为思考中心。有人认为,意识到他人,感觉到他人,然后关心他人是所有道德的基本特征。《菜根谭》的他者意识首先表现为强调为别人着想、为他人提供方便的道德自律。作者在书中完全隐去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处境,然而我们可以从他的思考中洞悉其生存环境的艰难,因为他经常把未曾公开的那一方设想成危险的、恐怖的、道德低下的;人际关系原本是双向的交流,应该是相互对等、彼此信任、开放自在。
内容概要
《菜根谭》是一部清言集,以明代习见的格言体写就,书名《菜根谭》,又作《菜根谈》,书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有人以为化自宋儒汪信民之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而洪氏友人于孔兼在“题词”中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颠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几种廉洁,似乎皆合作者本意。
作者简介
作者:(明代)洪应明
书籍目录
前言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
章节摘录
一四七"鸟惊心""花溅泪",怀此热肝肠,如何领取得冷风月;"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得幻乾坤。杜甫的诗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乌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以这样忧时伤怀激烈情绪去看世界,怎么可能置身世外,看淡一切?山水是人品的真实写照和传神反映,懂得了这个世界的真正面貌,才能摆脱虚幻世界的种种牵扯。这里是劝人安于淡泊安于冷清的,但可以说,实质仍是不忘情于政治,"冷风月"之下的顿悟是出于政治上进取无出路。《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的确是实心实意地婉拒征辟:"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要"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但总体来说,由于执着的政治理想和强大的官本位文化机制,使得士子很少能真的像杜少卿那样洒脱。仕途的艰难,宦海的艰险,个体要自我实现又想保持安全感,这在残暴的王权面前难以调和;出仕还是出世,体现的是自我价值方面重荣重利还是重实重生的不同追求,士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在出仕还是蛰伏的价值选择中强化,使得绝大多数中国古代士子成为这样的矛盾体:宦途蹭蹬,意志却并不真正消沉;春风得意,却常常自感岌岌可危;虽热衷利禄,却又时时掩不住深层意识中对富贵的厌恶恐惧,对名利的淡漠担忧;一天也没有中断过关于如何处世的思考,却老是因为不能及时适应群体框范而动辄遭厄;每一天都有隐身避害的想法,但每一天又都想对社会大有作为。一四八富贵得一世宠荣,到死时反增了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得一世清苦,到死时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人诚想念到此,当急回贪恋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无论多么艰难,人们总还是千方百计想要活着,这就是强烈的生存欲望在起作用。人的生命,至多不过百把年,百余年岁月,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过。因此人们爱惜生命超过任何东西。对于生,有不胜其依恋之情;对于死,有不胜其恐怖之念。历史上多少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惶惶然于生,戚戚然于死,关注于如何在衣食住行诸多方面能维持其形体的长存,对于精神生命的价值,却不知道注重。惟有清贫能使人不再惧怕死亡。凡事就怕想到底。想像一下,那些享了一世富贵宠信荣耀的人,临终的时候是何等的恋恋不舍,反而连死也不得轻松;而那些一辈子贫贱清苦的人,临死就彻底摆脱了那种厌倦的生活,死亡就像是帮他除去了重枷。人们要是能够想到这一步,就会立即掉头不再贪恋富贵,也会立刻释然,不再因愁苦而蹙紧眉头。这显然是寒士在困顿中自我安慰的念头,在过去的那个黑暗的时代于无奈中给自己寻找些许心理平衡的理由。一四九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梯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巨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贻虚生之羞?明代陈白沙曾写过《戒戏歌》告诫人们不要因游戏而虚度光阴:"锣鼓喧天上翠楼,男人扮作女人头。少年容易成衰老,快活何难变困愁。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须知光阴如过隙,莫作等闲去浪游。"人的生命,好比是大谷仓里的一粒小米。是那样渺小I是耀眼的闪电.是那样的短暂,是悬崖上的朽木,是那样的险要}是汹涌的大海里的一朵浪花。是那样的稍纵即逝。了解了这些,珍惜生命的怎么能不悲哀,睿智的哲人又怎么能不乐观?按理说这个道理并不艰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就是不能看破而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做到长生不老,又怎么还有那么多人不看重自己的一生而白白虚度光阴?作为生命的个体存在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的,总之是幸运的,所以必须珍惜;生命的过程是短暂的,但也是漫长的,总之是艰辛的,因而必须正视。生命既然存在了,就要释放出能量,放射出光芒;就要拚搏奉献,用行动来证明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的意义。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