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8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张洪波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学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文化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由于异质于西方文化的东方各国的介入,比较文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比较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来,中国在文学与文化上的对话与比较意识是在与西方文化接触后被逼出来的;而今,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姿态,中国主动认同文化的多元化,并且以多元之中的一元寻求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对话。中西比较文学作为跨文化的文学对话,首先应该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话语,否则,对话就没有契合点,就会各说各的。钱锺书、叶维廉、刘若愚等学者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随着对话的深入,跨文化的中西文学展现出来的更多的将是差异性,甚至一些基本概念也具有不可翻译性。因此,如何站在当代学术的前沿,对中西文学进行整合,并从中概括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文学”,将是跨文化的中西比较文学的主旋律,也是我们这套丛书的宗旨。我们这套丛书也有拨乱反正的意图。一般来讲,文明之间的碰撞、冲突与交融,有一个规律性的过程,就是从一厢情愿的生搬硬套到较为客观的对话与比较。譬如,佛教初人中国,一般人就以道家的语汇去生搬硬套,后来才发现佛学与道家的差异。
内容概要
《红楼梦》的现代阐释所包蕴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视域,融作品、批评、理论于一炉,跨越古今,融汇中西,打通文史哲等诸种人文学科边界,这使得它自然成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内.以中外文学思想比较为旨归的比较诗学研究无法回避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 “事体情理”说作为《红楼梦》开章明义提出的核心观念,已提纲挈领地昭示着小说错综穿插的整体叙述所具有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浩大涵容与意义深度,且时刻生发着一种鲜活开放、生生不息的意蕴张力.它恰当到位地概括了“人情事理”之“整体”的复杂深广意蕴.也即人之“在世”情态所蕴含的全部规律性的意义元素。 《红楼梦》整个小说艺术世界所呈现的“事·体·情·理”的相摩相荡,同时也是“史·诗·思”的一体相融,既富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又蕴含深远的现代诗学意义。
作者简介
张洪波,湖南安化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中国文学专业学士,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曾赴韩国又松大学任教。2007年至2008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人文中心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诗学,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的东渐及中外小说美学研究,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编著一部。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红楼梦》现代阐释的比较诗学研究意义一“令世人换新眼目”:《红楼梦》现代阐释语境的重新审视二“取其事体情理而已”:核心命题的确立与展开三“朝向事情本身”:入思方式与问题意识上编“实录”·“传奇”的融通与提升:《红楼梦》对中国小说传统观念的推陈出新 第一章“史传”传统与《红楼梦》之“实录”说第一节“尚史”观念与索隐、考证派红学之发生第二节从“史蕴诗心”说到“事体情理”说第三节《红楼梦》对史传“实录”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章“传奇”精神与《红楼梦》之“谈情”说第一节“传奇”之历史源流与精神内涵第二节《红楼梦》对传奇精神的继承和拓展第三节 明清人情小说之“陈套”与《红楼梦》的创新意识 第三章《红楼梦》融通“虚/实”的“事体情理”说第一节以“实录”刷新“传奇”第二节以“传奇”刷新“实录”第三节“实录”、“传奇”的融通与提升:“取其事体情理”下编“事体”·“情理”的复调与浑融:《红楼梦》与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和而不同 第四章《红楼梦》叙述艺术的现代理论阐释问题第一节对《红楼梦》叙述艺术进行现代理论阐释的困难与可能第二节从时空维度看《红楼梦》“事体”观与西方叙述学的相应与相异第三节《红楼梦》叙述时间的“空间化”特征 第五章《红楼梦》叙述“事体”的“生态空间”特征第一节《红楼梦》叙述层面的“多重复合性”第二节《红楼梦》叙述视角的“散点透视性”第三节《红楼梦》叙述距离的“反讽张力性”第六章《红楼梦》“事体情理”的“复调感应”特征第一节“复调对话”理论与“天人感应”理论的整合第二节《红楼梦》的“复调结构”与“浑成事体”第三节《红楼梦》的“复调人物”与“悖谬人情”结语《红楼梦》“事体情理”观的中国风格与现代意义附录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现代方法论意义附录二胡适倡导“新红学”的学术动因辨析附录三对索隐红学与考证红学阐释思路的分析附录四主要参考书目后记问题即道路
章节摘录
第二章“传奇”精神与《红楼梦》之“谈情”说《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三处明点“传奇”:(一)空空道人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所见石头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除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之外,另有一首偈日:“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其最后一句是出于押韵的需要,才将“传奇”调换为“奇传”。(二)空空道人与石头就作品意旨进行的长篇对话之第一句:“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三)在此段对话结束之后,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有此三处,《红楼梦》作者之“传奇”意识的自然流露,应该是很明显的了;其中第二处“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尤为重要,因为它点出了“趣味”与“传奇”的密切关系。
后记
本书由我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上路的标记,是新路程的起点。长期以来,我一直盼望能以清醒笃定的自觉,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问学之路,经历艰险,渐入佳境。北大开明通达而精彩纷呈的学术氛围,在我面前敞开了无数先贤的闪亮足迹,同时也向我揭示了许多貌似捷径的迷途。恩师乐黛云教授润物无声的指引,使我渐悟比较文学研究真正的难度、高度与深度所在,同时也使我明白,自己的路须由自己来摸索,若想领略风景,就必须攀登险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经过一段时期的反复斟酌,我进一步认识到硕士阶段即已开始的《红楼梦》诗学阐释,无疑可成为中国比较诗学研究中一个具有桥头堡意义的重要个案,它牵涉和涵盖了几乎所有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论问题。我需要的是以更深广的理论视野,在此基础上重新出发,倾注一己微薄有限的努力,尝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诗学研究,为《红楼梦》思想艺术价值的理论阐释,发现新问题、打开新思路、探索新高度。
编辑推荐
《红楼梦》的现代阐释所包蕴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视域.融作品、批评、理论于一炉,跨越古今,融汇中西,打通文史哲等诸种人文学科边界,这使得它自然成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内.以中外文学思想比较为旨归的比较诗学研究无法回避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事体情理”说作为《红楼梦》开章明义提出的核心观念,已提纲挈领地昭示着小说错综穿插的整体叙述所具有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浩大涵容与意义深度.且时刻生发着一种鲜活开放、生生不息的意蕴张力.它恰当到位地概括了“人情事理”之“整体”的复杂深广意蕴,也即人之“在世”情态所蕴含的全部规律性的意义元素。《红楼梦》整个小说艺术世界所呈现的“事·体·情·理”的相摩相荡,同时也是“史·诗·思”的一体相融.既富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又蕴含深远的现代诗学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