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光江鄂日记(外二种)

出版时间:2010-06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姚锡光等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前言

  政府的文牍和官修的史典,自然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途径。然而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成功与失败之间,其区别往往仅在于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一些细碎微妙环节的处理。而这些内幕,恰恰是我们难以通过冠冕堂皇的公文和春秋模式的正史而加以寻觅和稽考的。可在当时当地、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些事件的人们的私下记载,反而可以丰富我们的视听,使我们发现那些“重大事件下面的渺小的一面”,发现大量客观史实后面的人们的主观意向,发现那些被结果掩盖了的曲折过程。这些满纸当时当地事实和感慨记述的私人文献,就是这样一再提醒我们,“历史一度曾经是实际生活”,是纷繁复杂的。  在社会不同层次生活的人们的日记,还可以向我们揭示:当历史每一个新的趋向莅临之际,每一次潮流波动之余,社会各个层面对之的反应和随之而采取的动作,使我们感到历史是一个多维力量相互作用下的流体,而不再仅仅盯着某一个层面或某一条线索。  基于这种认识,使我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对搜寻各层人物日记、杂记的稿本的兴趣不衰。在我们从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曾从《江鄂日记》、《校士日记》、《莅官日记》等私人记载里截用过一些很有价值的史料,其中的一些记载帮我们解开了某个疑案或给过我们极有益的启示。因此我们将其整理出来,以期这些史料对其他近代史学者在研究变动激剧的晚清社会时稍有裨益。

内容概要

《江鄂日记》约十万字,始与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二日,止于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895年11月28日至1896年10月26日),几近一年。日记初始,姚氏往谒张之洞,被留驻南洋筹防局任事。姚氏到局后即随德国来华军事教官勘察南洋炮台。光绪二十一年末,张之洞卸两江总督任移节湖广,姚氏因曾在李鸿章治下的天津武备学堂执教,遂被张之洞邀往湖北,委以武备学堂总稽查职。在此期间,姚氏两度随洋员勘察东海及长江下游炮台;参与了湖北武备学堂整个筹办过程,故日记内对此两事记述甚详。也在这一时期,姚氏完成了《东方兵事纪略》的构思及写作,其写作时爬梳资料、寻访当事人的情形和即兴感叹于日记中随处可见。为筹备武备学堂,姚氏时与张之洞幕中的亲信僚属过往,言谈中得知很多官场秘闻。他将这些听闻一一记入日记,多时日记三四千言。因此,这部日记是了解清政府及封疆大吏在甲午战后一两年间推行新政展开自救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披露了许多官方文牍避而不载的内容,尤其是记录了很多与当时报界所刊文字大相径庭的事实,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    《校士日记》起始于光绪元年十月初九,止于十二月二十九日(1875年11月6日至1876年1月25日),约两万字。在此时期,他正奔波于州、府、县之间,按临主持生员科试及童生院试,故而日记定名为《校士日记》。通过《校士日记》可以看出,当时在西学东渐之时,在教育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到广大士层群众,对改革传统教育方式和内容尚无意愿和行动。虽然中国大地上已相继出现了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东同文馆、求是学堂、操炮学堂等新型学校,但改革只是零星的行动,西学对传统教育体系远未构成真正的冲击;那微弱的改革呼吁及实践,甚至不为广大社会所知。另外,透过《校士日记》,还可以观察近代中国主管地方教育科考官吏的社会地位。祁世长巡试往返于州、府、县之间,在与各地生童的频频接触中,他了解到不少社会下层的情况,以及县级基层官员的政绩。这些亦可供了解晚清中下层官场及社会民情的实况。    《莅官日记》还有关于催缴辖区内租税捐款,率领团练抗拒流寇,倡导捐献举办社仓,亲自督导生童学业科试,逢灾率民设坛祈祷,整建地方环境交通等方面的详细记载。是考察晚清地方官日常行为是宝贵史料。    《姚锡光江鄂日记》、《莅官日记》、《校士日记》均为晚清中下层官员(指写作日记时)所记,内容又以反映中下层官场和社会情况为主。日记写作的时间不同,恰可为不同时期情况的参照。

书籍目录

前言江鄂日记  卷一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月十二日——十二月初九日  卷二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月初十日——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二月十三日  卷三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二月十四日——五月二十一日  卷四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二十二日——九月二十一日校士日记莅官日记

章节摘录

  日本现以造无烟火药用过硝磺查[渣]滓,以法出新,令复原色,已质存而性去,专售我国;现亦颇有人能辨识。特恐中国诸事阘葺,在在中饱,将来必有不肖采办军火委员,串通洋行经纪,贪图贱价,以便作奸。日本既善作伪,而我国复不惜自欺,军国至计,罔所顾惜,后此必有受其弊者。设法防维,是在当道。  二十日(12月6日)  晴。早八点钟,自林家港即通州口门起碇,向西北,沿北岸行。盖南岸沙滩极多,难认水道。至青草州东尾,始行中道,偏近南岸。过北岸之六圩港,复过一灯塔,江有大湾,舟复折而北,直指北岸,乃渐转而西,复转而西南,皆傍北岸行。遥望段山俗名长山,江面渐狭,已见江阴。南北岸炮台,最据形胜,如人身束腰处,乃长江内口第一重门户。其筑台处所日大石湾,舟即傍其下驻焉。  通州林家港,东去里许岸角,轮船线路必经其下,南去多沙,舟行必经此角下。于此下建筑炮台,亦足扼要。  二十一日(12月7日)  早八点半钟,登岸,至西山炮台。适李统领光义宜民亦至。盖江阴南岸炮台分东、西山。西山炮台及广义军五营、江靖军七营内有三营驻江北,咸隶李统领。其江靖军,则张景春少堂旧部也。李亦淮将,从南皮制府至山西,而两广、而江南,最为制府信任。  是日,先阅西山东偏之大石湾炮台,为西山炮台最低处,逼近江岸。排列老炮十二尊,皆明台。每炮口皆有墙垛,只能打至七八十度,敌船最易驶过。是台自吴筱轩创筑,已三十余年。先是暗台,至光绪十年左右始改明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姚锡光江鄂日记(外二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相比较那些说教,这些当时人的日记更能告诉我们晚清时代的社会风貌。比较于二手的总结,还是更喜欢一手的材料。二手的总结是好,但是往往教人朦胧感乏味感,或者干脆是被人为地篡改歪曲了的。还原历史本真,还是需要一手的材料。
  •   外二种内容并不少,为什么书名不称为“——日记,——日记,——日记”?
  •   内容不错,虽然不是大人物的日记,但是有收获。
  •   书印刷的很好,值得作为专业文献资料
  •   多赚积分写评价啊啊 忘了啊
  •   政府的文牍和官修的史典,自然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途径。然而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成功与失败之间,其区别往往仅在于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一些细碎微妙环节的处理。而这些内幕,恰恰是我们难以通过冠冕堂皇的公文和春秋模式的正史而加以寻觅和稽考的。
  •   中华书局这个系列的书都不错,一版一印2000册,难得的好书,趁活动入手,价格小贵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