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游记 七十八日游记

出版时间:2008-05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德富苏峰  页数:511  译者:刘红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代中日两国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0年,成立不久的明治新政府即派外交代表柳原前光等前来中国,游说清政府与其订约通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翌年,两国代表在天津最终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约定互设使领馆,准许彼此商民来往贸易等。六年后,以何如璋公使(副使张斯佳、参赞黄遵宪等)为首的第一届驻日使团进驻日本。尽管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与英法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天朝帝国”名誉扫地,但这些以学者、文人为主体的使馆人员,却受到日本朝野人士,尤其是文化界人士的热诚欢迎。他们经常聚集一堂,把酒论诗,交流思想,切磋文艺,呈现出与当时的政治环境迥异的友好气氛。何如璋的出使游历记《使东述略》、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等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些情况。1879年,以《普法战记》而扬名海内外的报业人士王韬东渡日本,由长崎经神户、大阪、横滨,抵东京,前后游历四个月时间,并将此次东瀛之行的所见所闻,撰写成《扶桑游记》一书公开出版。王韬此次访日,所到之处受到的欢迎可以说是空前的。日本文士均以能让王韬评诗题签为荣,争相设宴以待,或陪其出游。诚如《扶桑游记》序言中所记“壶觞之会,文字之饮,殆无虚日”,“承诸君子之款待周旋,可谓至矣”。  然而,近代历史的演变,对中国来说异常悲惨。数年后的中法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又让法国打得“落花流水”。再后来,甲午一战,泱泱天朝大国竟然败于“东夷小国”,这一悲惨的现实不得不让清朝上下为之震惊,使因循守旧的知识阶层猛醒。于是,传统文化上一直是师长之辈的被日本人尊称为“圣人之国”的国度,一下子把目光转向了这个西化成功的东邻之国,将其看作是学习效仿的对象。清政府基于挽救岌岌可危的自身统治的需要,亦只好推出一些以日本为样板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模仿日本制订新学制,设立新学堂,聘请日本教习,奖励赴日留学考察等项目。甲午战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就派出了13人的留日学生,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人赴日留学热潮的序幕。至日俄战争时的1905年前后,在日中国留学生人数高达八千人之多。与此同时,官绅及各地人员到日本游历、考察也蔚然成风,一时间,狭长的岛国日本,尤其是弹丸之地的东京汇集了众多来自中国各地的留学生和游历官绅。其中一些人还写下了考察日记或游历记,如:张謇《东游日记》、缪荃孙《日本考察事务游记》、吴汝纶《东游丛录》、黄庆澄《东游日记》、王之春《谈瀛录》、黄尊三《日本留学日记》、李筱圃《日本纪游》、王景禧《日游笔记》等,为我们了解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日记或游记通常被称为“东游日记”,已故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竭毕生精力收集这些游记,仅其个人收藏的就多达227种,其中晚清的148种,民国时期的79种。战争期间,为避免民间的贵重文献毁于战火,东京都教育局制订了“战时特别征收图书”制度,实藤将包括这227种游记在内的四千余部个人藏书全部贡献了出来。这些“东游日记”如今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里。  多年来,我国在“东游日记”的整理出版及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早在八十年代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中,就收录了《早期日本游记五种》。九十年代以后,又有王宝平主编的《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记集成》(后来改题为《晚清东游日记汇编》)问世,为推动此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中国人留下了众多的“东游日记”一样,近代日本人也撰写了大量的中国游记。目前散见于日本各大图书馆的近代中国游记专著多达数百部,其中以作为国立国会图书馆支部的东洋文库收藏为最,该文库近代中国研究委员会于1980年编辑出版了《明治以降日本人的中国旅行记解题》,对该文库所收藏的明治(1868—1912)、大正(1912—1926)、昭和(1926—1989)三个时期(截止至1979年)逾四百种中国游记,作了简要提示或简介。其实正如此书前言所及:“这个数字与明治以来日本出版的全部中国旅行记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由此可以察知,这些游记的数量之多。而且,仅就该文库收藏的游记而言,其中以昭和时期的居多(几乎占整体的三分之二),明治和大正时期即大致相当于晚清民初时期的尚有许多遗漏。这固然由于这一时期距今时间久远,不少游记已很难寻找,一些书甚至已成孤本。而且收藏者又很复杂,除图书馆或特殊文库外,尚有不少是个人或民间团体。因此,全面收集这些游记本身甚为困难。可喜的是,日本游摩尼书房于1997年出版了由小岛晋治监修的《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二十卷,后作为其续篇又相继出版了《大正中国见闻录集成》二十卷,收录了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游记65种,其中包括一些世人所不易看到的珍贵资料,大大地方便了读者。但这套四十卷本的中国见闻录集成也只能说是这一时期中国游记的精选本。笔者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日本人所写中国游记的收集和考察,目前我个人收罗或目睹的仅清末民初时期的游记大大小小已不下三百余种,以后将择其精者陆续介绍给广大读者。  前面提到,近代中日两国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始于1871年的订约建交。应该指出的是,出于国策的打算,较之中国人,日本人在交流之初就显得异常积极主动。与迟迟至1877年末才派使团进驻日本相对照,1872年初开始,日本即先后开设上海领事馆(首任领事品川忠道)和福州领事馆(领事井上让未赴任),同年8月,政府派遣陆军少佐池上四郎等三人前往我国东北侦探考察。早在前一年政府就派福岛九成等九人赴中留学。1873年开设香港领事馆,并派遣美代清元中尉等八名陆军留学生赴中。1874年8月在北京设置公使馆,并开始常驻外交官。同年又开设厦门领事馆。两年后牛庄领事馆和芝罘领事馆也先后开设。同时期,与日本的出兵台湾相呼应,大批军人进入台湾和大陆,从事侦探和调查活动。1875年2月,受政府委托,三菱商会开通横滨至上海间的定期航路,投入“东京丸”等四艘汽船,开始每周一班的航行。同年8月,共同运输公司又开通日本一芝罘一天津一牛庄间不定期航线,大大方便了日本人的中国渡航。  日本政府及其后援组织或企业的这些举措,无疑鼓励和方便了日本人的中国进出。因此,自中日订约建交开始,前往中国的日本官民组织或个人逐渐增多。这些组织或个人目的多种多样,有的是来观光旅游,有的是来调查侦探,收集情报,有的是来求学或工作,还有的是出于其他目的。其中一些组织或个人把亲身所见所闻或所感所思以日记、游记、笔记、见闻录、报告书、调查书、复命书、地志、诗文等形式记录了下来,有的已公开刊行,有的尚未正式发表,有的归入秘藏档案。以上这些我们统称之为游记。  当然这些游记中,有的内容比较肤浅,价值不大,有的甚至是作者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偏见和谬误甚多。但其中也有许多颇有价值者。不少书不仅详细描述了作者所到之处的山川景物、风俗民情及物产,而且还记录了作者所拜会的知名人士的逸事,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在撰写游记的组织或机构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日清贸易研究所、东亚同文书院、满铁调查部等在华机构以及日本国内的学校修学旅行团等,其中留下游记最多的当属东亚同文书院。该校每年都组织毕业生分班前往中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踏查旅行,其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各个省区。作为义务,回来后撰写调查旅行报告书,如《旅行纪念志》(1911)、《孤帆双蹄》(1912)、《乐此行》(1913)、《沐雨栉风》(1914)等,即第8期至11期学生的调查旅行记。东亚同文会于1916年至1920年出版的十八卷本《中国省别全志》,就是根据该书院学生的调查旅行报告汇总编辑而成的。目前国内已出版了几本这方面的译稿和著述。  出自个人之手的游记为数最多。以明治、大正时期为例,这些撰写者从身分来看,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官僚或政治家。如作为驻华使馆外交官的竹添进一郎于1876年5月从北京出发,经河北、河南至陕西,进而翻越秦岭,横断栈道难关进入成都、重庆。后乘舟下长江,过三峡,8月抵上海。其将此次历时百余日的长途跋涉以优雅的汉文写成《栈云峡雨日记》刻印出版。卷首尚有李鸿章、俞樾等名流所作的序。另外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大鸟圭介《长城游记》(1894)、黑田清隆《漫游见闻录》(1888)、村木正宪《清韩纪行》(1900)、米内山庸夫《云南四川踏查记》(1940年版,实为1910年之行)等。  第二、学者及记者、编辑。这类游记较多,如曾历任过《大阪朝日新闻》、《台湾日报》、《万朝报》等报社记者或主笔、后任京都大学东洋史学教授的内藤湖南于1899年9至11月游历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地区,并与严复、方若、文廷式、张元济、罗振玉等会面笔谈。事后写下游记《燕山楚水》(1900)。另有小室信介《第一游清记》(1884),尾崎行雄《游清记》(1884),户水宽人《东亚旅行谈》(1903),德富苏峰《七十八日游记》(1906)、《中国漫游记》(1918),桑原骘藏《考史游记》(1942年出版,实为1907—1908年之行),竹中清《蒙古横断录》(1909),小林爱雄《中国印象记》(1911),宇野哲人《中国文明记》(1918),川田铁弥《中国风韵记》(1912),那波利贞《燕吴载笔》(1925)等。  第三、作家或艺术家。如曾被胡适称为“新派小说家”的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社委托,于1921年3月末至7月初,前来中国。从上海登陆后,先后游历苏杭、南京、九江、汉口、长沙等地,然后经洛阳至北京,最后由天津经沈阳、朝鲜归国,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华期间还拜访过章炳麟、郑孝胥、李汉俊、辜鸿铭、胡适等人,并在游记中分别记下了对前四人的访谈录。后结集出版的《中国游记》(1925),即这位年轻作家留下的民国10年时的中国印象记。这类游记还有:鸟谷又藏《中国周游图录》(1914)、夏目漱石《满韩漫游》(1909)、河东碧梧桐《游中国》(1919)、佐藤春夫《南方纪行一厦门采访册》(1922)、木下奎太郎《中国南北记》(1926)等。  第四、教习及留学人员。清末学堂聘请日本教习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史实,教习所留下的中国游记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遗产。如北京东文学社教习高濑敏德的《北清见闻录》(1904)、先后在陕西宏道高等学堂和湖北武昌陆军小学堂担任过教习的小山田淑助的《征尘录》(1904)、成都补习学堂兼优级师范学堂教习中野孤山的《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1913)等。留学人员的游记有从师于俞樾的井上陈政的《西行日记》(1883)、后藤昌盛的《在清国见闻随记》(1884)等。这类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的留学时的身分是学者,则列入第一类型,如桑原骘藏、宇野哲人等。  第五、军人或所谓大陆浪人。如海军少尉曾根俊虎于1874年为筹备军需物品被派往上海,两年后又被派到中国从事谍报等活动,1878年回国后向政府献上《清国近世乱志》和《诸炮台图》。其后又多次潜入中国侦探调查。《清国漫游志》(1874)、《北中国纪行》(1875)等,即其游历之记录。另外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岛弘毅《满洲纪行》(1887)、小越平陆《白山黑水录》(1901)、植村雄太郎《满洲旅行日记》(1903)、日野强《伊犁纪行》(1909)、吉田平太郎《蒙古踏破记》(1927年版,实为1919年内蒙古东部及洮南地区的旅行日记)等。  第六、实业家或商人。如:实业家木村粲市《北清见闻录》(1902)、古董商中村作次郎《中国漫游谈》(1899)、设立图南商会的阿川太良《中国实见录》(1910)、曾担任过日本邮船公司上海支店长的永井久一郎《观光私记》(1910)、在天津经商十余年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的山本唯三郎《中国漫游五十日》(1917)等。第七、宗教界人士。自古以来,中日宗教界的交流与往来就十分活跃,以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遣唐僧、遣宋僧、遣元僧等为代表的中日佛教之间的友好交往,最能说明古代日本学习中国的这一史实。但到了近代,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出现了日本佛教徒主动打人大陆的所谓“中国开教”。1876年8月,东本愿寺即于上海开设其别院,当时中国人称之为“东洋庙”。其实早在1873年,东本愿寺和尚小栗栖香顶就以调查和布教为目的前往大陆,后以留学身分在北京龙泉寺从本然师学北京话。《北京纪游》和《北京纪事》(1873)即其游学记录。其他较著名的游记还有:河口慧海《西藏旅行记》(1904)、橘瑞超《新疆探险记》(1912)、来马琢道《苏浙见学录》(1913)、大谷光瑞《放浪漫游记》(1916)、青木文教《西藏游记》(1920)等。  第八、儒学者及民间人士。如与何如璋、黄遵宪、杨守敬等驻日使馆人员交往甚密的儒者冈千仞,应王韬之邀,于1884年5月至翌年4月前来中国巡游观光。他以上海为据点,先后游历苏州、杭州等地后,又北上天津、北京,最后入广东,经香港回国。其每到一处,必求见当地官绅名流,阔谈时局和救国之策,先后拜访过李鸿章、盛宣怀、俞樾、张裕钊、袁昶、李慈铭、张焕纶等知名人士。其撰写的《观光纪游》(1886)是了解中法战争开战前后时期的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思想状况的绝好材料。另外,山本梅崖的《燕山楚水纪游》(1899)也是这类游记的代表之作。这里的两部纪游与前面提到的竹添进一郎的《栈云峡雨日记》被称为明治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部汉文体中国游记。  这些游记本身内容广泛,其社会影响也较复杂,加之作者身分多样,动机不一,因此不应猝然定位,亦难于一概而论。但如果把它们笼统地分为纯粹以游山玩水为目的的游记和以特殊使命或特定目的而出游的行役记两种性质的话,那么近代日本人留下的中国游记则多属后者。由于当时日本人的中国之行,总体上与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相关,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所写的游记大多不同于纯粹以访古探胜、欣赏大自然为目的而做的“观光记”,而是以调查和探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风土、人情等为目的的“勘察记”或“踏勘记”。正因为这一点,从今天来看,这些游记本身已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而是涉及历史地理学、中外关系史学、经济史学、文化史学等多种领域、多门学科的综合科学,是我们研究近代中日两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所必不可缺的重要史料。而且,这些游记多配有图画、照片等,非常珍贵。这是同时代中国人写的“东游日记”中所少见的。  我们常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逆转,即古代日本学中国,近代中国学日本。同时也常说,到了近代,尤其是以甲午之战为契机,日本人对中国人由崇敬而变为蔑视。那么,中日关系是如何发生这种逆转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由对中国人的敬仰而变为蔑视的?这些游记不失为解读这种演变过程的一方上好材料。因为它们对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像短期内一再重版的德富苏峰的《七十八日游记》(1906年11月初版发行后不出两个星期即再版,一年后则发行第三版)、尾崎行雄的《游清记》等不少游记,对当时的日本人,甚至是决策层在对华态度上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还有像安东不二雄的《中国漫游实记》(1892)以及极力主张对俄开战的户水宽人的《东亚旅行谈》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曾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考察和研究的课题。  本丛书主要收录自中日建交的1871年至1920年前后的游记,但其中也有一部1862年“千岁丸”航渡上海时的比较全面的见闻资料。考虑到这是日本开国后第一次有组织地踏上中国土地,并留下的见闻录,故一并收录进来。在收集和考察近代日本人的中国游记时,笔者一直在思考并痛感到这样一个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对于小到一个人、一个组织,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认识并明白自己,了解并熟悉对方,同时吸取教训,重视积累,日求进步,是何等重要之事!相信贤明的读者会从这套丛书中得到诸多启发和思考。这也是笔者企划和编选这套丛书的主要动机和目的之一。

内容概要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中国漫游记 七十八日游记》包括《中国漫游记》和《七十八日游记》两篇,是作者访游中国的记录。内容不仅有对风景名胜的描写,对中国政局、中国各界名流及当时社会状况的记录,还有作者回国后对所见所闻的评论及感想,为我们了解近代日本思想界对中国的认识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证据。

作者简介

  德富苏峰(1863—1957),日本熊本县人,本名猪一郎,是明治与昭和时期活跃于日本文坛的著名新闻记者、历史学家和评论家。自发表《第十九世纪日本的青年及其教育》、《将来之日本》后,登上文坛。曾于东京结成民友社,并主编《国民之友》,1890年创办《国民新闻》,提倡平民主义。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以皇室为中心的国家主义,对近代日本思想和战争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书籍目录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总序译者序中国漫游记七十八日游记

编辑推荐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中国漫游记 七十八日游记》记载了德富苏峰两次中国之游的所见所感,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当时日本对中国的国民心态、日中关系等都有不少的帮助。《中国漫游记》和《七十八日游记》是德富苏峰分别于1917年和1906年游历中国时所写的两本游记。德富苏峰是日本明治、昭和时期的著名记者、历史学家和评论家,被称为“日本的梁启超”。他对风景名胜、各地风物的描述,他与中国政界、文化界人士的接触,他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认识和评价,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也为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漫游记 七十八日游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大多日本学人,不管是京都学派、东京学派的大师,亦或是像本书作者这样的新闻工作者,基本上都在甲午战争之后经历了一种将大清王国所统治的天朝当作是膜拜的对象而变为了蔑视、充满敌意的转变。先不说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做惯了东亚霸主是一种如何强大的打击;更为关键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这种态度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历史延续感,基本上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最近的钓鱼岛事件,说句实话,日本人似乎从未看得起中国,不管是民间还是主政者,甭管嘴上怎么说,报纸上怎么宣传中日世代为邻,一衣带水,但骨子里这种对于中国的蔑视和将大和民族当成是东亚王者的感情是永远不曾消失的。
      
       所以无怪乎德复苏峰在写作本书时,处处都以一种高人一等的态度来俯视整个中国的文化。但凡其踏足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就不得不对这一地的风土人情从日本人的角度妄自评论一番,当然绝大多数评论也没有多难以接受,基本上还是事实,虽然有些东西也仅仅是看到了表面。所以现在看起来有多么不爽估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或许是译者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亦是忠于了作者的本意。以至于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并且还是通过中华书局,想来也是一件稀罕的事情。
      
       作者在中国的两次游历说是以考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主,但看起来更像是和中国最高统治者和地方高官之间的一次长时间的接洽,并且当时作者的“国家”意识已经相当强烈,在天朝上国的思维笼络下,处处觉得如果这些地方有日本人统治的话完全是应该是一副更美满的局面还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显然当时那些爷们儿虽然对这种思想略加提防,但碍于国家面子和日本强大的压力,估计也不好意思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于是作者难免觉得自己的这种判断是非常客观并且中肯的。在分析日语在中国逐渐消失时,作者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是“天大的麻烦”,因为这代表着日本从精神上对满蒙的控制已经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或许归功于国民革命的成功,因而也不难看出,全书上下,作者对革命始终是持否定态度的,并将其说成是“暴动”。这也不难看出当时整个日本国内对于中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革命的一般态度。
      
       当然,最不爽的除了作者叙述的语气和态度之外,最重要的有些话实在是说得过分,“在日本看来,可以说中国的独立是依靠日本得到保障的,中国的和平是依靠日本得到维持的,中国的进步也是在日本的帮助下取得的。不仅日本人,就是中国人,如果心平气和地想一想的话,也应该承认这一点”这话估计拿到现在来说,将其定位“右翼分子”是一点也不过的,只是奈何当时的中国人,即便是读书人看了估计也只能忍气吞声,谁叫人家是与日俱增的强大,而大清国和民国在四分五裂的局面下,只能是“落后就得挨打“的局面呢?
  •      先要说的是这书我以倒贴一元的价格出售!
      
       11.10这一天我入手中华书局出版的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系列套书。现在我要说的是,我手里这本刘红(请原谅我不称你为先生)译的《中国漫游记 七十八日游记》现以倒搭1元价格出售,若有想看的朋友,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及银行卡号,我会给你汇一块钱并特快专递送上该书。
       为什么这本书令我如此愤怒,不是德富苏峰这个小日本记者以主人姿态对东北对中国横加点评,也不是这个小日本令人肉麻说着日本要担起建设“满洲”的责任,不让世界失望。而是刘红你的翻译。我只举三个例子,因为我看到第39页就决定倒搭钱卖了你翻译的这本书。
       你翻译的书拗口无比
       1以前俄军占领的时候曾经很粗暴地对待这些经文,所以现在主僧们就好比像是在宴会上喝了苦味汤而把肉也都吐出来了。
       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
       2 张作霖一段 总想捉住别人的要害,就像俗话说的你说你的我还做我的那样,说到有趣的话题,从中可窥见其人本色之一二。
       也请告诉我这句,我不知道那个俗语是哪来的,它可真不俗啊。
       另外,后半句我也不太明白,也请您教教我。
       3 最重要一点,也是令我决定贴钱卖书的原因,刘红你丫压根不知道历史常识!
       请见第37页,作者对武德时期的注释 :日俄战争签署波茨坦条约的俄方首席全权代表。
       感情在你这日俄早40年就先把二战打完了,武德这哥们也真够牛的了。
       如果这里是笔误,那么请看下一页
      (一五)满洲的落日
       第39页 波茨坦条约签订的结果,是把长春以南割给了日本,从此以后哈尔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出口处于被封堵的状态。
       好吧,现在我确定你是不知历史常识了,而且你可能不会英文,因英文好的人都可从片假名把英文猜个差不离,虽然日本人的片假名英语怪诞得很。我要说的是,尽管朴茨茅斯和波茨坦在片假名里的开头很像,但ポーツマス和ポツダム还不至于让你这日本上智大学博士翻译错吧。
       你现在是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师,这很好,你要继续祸害海那头的小日本们,千万别回来,我怕你教的学生将来中日战争时把密码电文翻译成情书。
      
      百度百科:日俄战争条约
       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代表在美国朴次茅斯市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日本和俄国和平条约》),宣告日俄战争的结束。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把在中国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日俄战争中俄军伤亡27万人(其中战死5万余人),日军伤亡27万人(其中战死8.6万人)。日俄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沙皇远东政策的失败,俄国的实力遭到重大削弱,加速了俄国革命的到来。日俄战争不仅仅给两国造成了重大损失,更给中国东北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无数中国平民在战争中伤亡。
      
       再重复一遍这本刘红(请原谅我不称你为先生)译的《中国漫游记 七十八日游记》现以倒搭1元价格出售,若有想看的朋友,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及银行卡号,我会给你汇一块钱并特快专递送上该书。看完全书的朋友,我敬佩你。
      
      
  •   为什么中华书局出的书会有这种错误呢
  •   我要1块钱 不要书
  •   中华书局还有于丹的书呢
  •   你要书吗。。。
  •   纸质怎么样,会染痔疮么
  •   这是39块钱的书!有图!
  •   中华书局好像是有些很烂的书
    幸亏有夜奔的书评
    我就不惦记这些书了
  •   可惜没有负一颗心的评价。
  •     你现在是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师,这很好,你要继续祸害海那头的小日本们,千万别回来,我怕你教的学生将来中日战争时把密码电文翻译成情书。
    ---------------------
    评书一定要用这么狭隘民族主义的词句吗?有错误你尽管骂,但将来中日战争云云还是留给自己YY吧。
  •   1 评书是自己的事 大可爱怎么写怎么写 不喜欢就点那个“我不喜欢”
    2 我承认这是喷粪
  •   那什么……这本书的本名其实叫做《大家来找茬系列之中国漫游记——七十八日游记》
    捶地ing~~
  •   给我来看看~我就喜欢拗口的!
  •   夜奔我越老越喜欢你了~
  •   我要我要我要~~哈哈哈
    我现在喜欢被雷一下后战栗震颤的感觉啊~~~
  •   中华书局也这样呀!也就是说,这个时代难道真的不可救药了?
    嗯,谢谢夜奔!
  •   写得爽啊 现在翻译得好的书几乎没有 我再也不想看翻译版的书了
  •   赫赫,一块钱也不要,书也不要。。。
  •   很明显 日本呆久了 中国话都不会说了
    你例得第一句话 我也没看懂
  •   大师算个P 只不过会六B
  •   2008-11-14 13:00:51 littlefaye  写得爽啊 现在翻译得好的书几乎没有 我再也不想看翻译版的书了
  •   同情..
    地球上就是人多
    也就什么人都有拉
  •   哈哈 我也要1块钱 不要书
  •   给我一块钱~~~~~~那书您自己留着~~~~~
  •   那就自己留着吧,不要让其它人也一样痛苦
  •   建议把夜奔这个作为序和宣传的重点,这年头,有这样的宣传,肯定火了
  •   中華書局-砸了砸了
    你應該不給分哦,還給了一個星
  •   翻译也不容易的啊
    信达雅 很难的 好像越是翻得多的人风格越是保守
  •   话说我昨天才把它放入卓越的购物车~ 汗
    赶紧去删
    可惜这一套只差两三本就收齐了
    看来要成为残缺的丛书了
    除非中华书局把错误地方改掉再版
    但估计希望不大
  •   楼主打扰了,本来是想找德富苏峰氏的小组,却找到了您这儿,怎么说呢,抛开别的不说,书相对来说还是挺贵的,毕竟40元能买好些珍贵的旧书,另外就是其实人学一门外语,个人愚见,他精通是一回事,但如果让他转述(如翻译成母语)却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一个中国人可以津津有味地读原版的芥川龙之介氏的小说,但要他把小说翻成汉语却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比如有的人虽然不甚精通外语,却能翻译好的文章,也不是不可能。人都有其所长所短,包括通译在内,也不见得就是每一个人的翻译都充分且无误地表达了对方的所有想法。当然,误译就好像校勘,古人说的好,鲁鱼亥豕,也是人之常情。阁下应该以日本人所谓“大目见”看待别人,人非圣贤,愿读通全书!
  •   那你认为把条约名都译错是什么原因呢,词不达意,句不通顺也就算了,连音译条约名都想当然地翻译就有些夸张了。德富苏峰地书本来就没什么文学性,只要翻译准确就可以了,连这点都达不到还出来丢什么人。
    我一直觉得,学任何外语到一定程度上之后,如要进一步融会贯通,则必须要扎实的母语功底作基础,诸位有空可以去各大学外语系听听讲,看看有几位老师是母语也跟得上的,学来学去到最后把自己学成个没有异国国籍的二鬼子岂不可笑。
    再者,我批评此书,则是出来卖你就得准备挨骂。说得难听点,有脸翻译出版还不敢让人纠错吗。我已经通读了此书,并且已经送人了。
  •   嗨,书都送人了,我还跟这费什么话啊。得,耽误您了,不好意思了。
  •   朋友刚推荐了这本书,不知道还要不要上贼船体验一把,纠结ing
  •   这书我也略略看过,先不说翻译得怎么样,校对编辑是白拿工资的吗?翻译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得了的,出版之前得有很多人一起审查,在这里只把译者骂得一钱不值是不是太过分了?
    现在真是可笑,在网上居然能看到这样围攻一个翻译,这就是素质?把外语翻译成自己母语是件多难的事恐怕在这里有空骂人的人是不能体会到的吧!发表言论可以,对书评论就行,只针对人来谩骂甚至用侮辱人的话那岂不是多此一举?只要是正确有话好好说也没什么关系,毕竟中国一部分是言论自由的。但是看在这里的言论,只能让人感觉到现在的网民太没有素质太没有水平了。
    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总会有错误。所以才通过校对和编辑来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很可惜中华书局的人没有重视译者的努力成果,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   注册个马甲来喷评论,这种感觉好拙劣,您是译者本人?
    把责任推到校对编辑身上,您真的和这书没关系?
    1、LZ虽然注销了,我还是得为她说两句话。她喷粪她自己承认,但她说的翻译错误,不能否认,而且还是很荒谬的常识性错误和病句错误,这部分可不是人参公鸡。
    2、翻译是难,正因为难,所以才要认真对待,不认真对待就是没有翻译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手册里对各种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规定,没有达到就不配从事这个职业。自己没做到不要抱怨别人要求高,就是这样。
    3、骂网民没素质,倒不如骂有些不够翻译资格的人混到翻译队伍里,把自己质量低下的作品卖给读者。书又不是白给的,谁的钱是从天上飘下来的?
    4、不认真对待语言的翻译,被好好看了这书认真抠字眼的读者拍砖,这是翻译该汗颜,不是读者该自责,更不该把责任都推到校对编辑身上。
  •   为了来评一个08年的书评,RainInSummer同学特地在2013年8月20日注册一个账号,还真是用心良苦。
  •   为扑藤点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