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张庆善 编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都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的成员,是国内知名的一批研究专家。 本书在吸收以往《红楼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深入、详细地剖析《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为重点,并通过介绍这些人物的家庭出身、社会活动等。揭示其性格及行为特征形成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本书不仅是年轻人理解和把握《红楼梦》人物的有益参照读物,也是广大读者了解《红楼梦》比较思想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张庆善,男,汉族。出生地:大连,祖籍:辽宁大连。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195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2年生。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文学统筹,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特别是《红楼梦》研究。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启示与期望有感“早得道,早得到”不合时宜的贾宝玉 贾宝玉的出生和名字 宝玉的容貌和气质 宝玉的不合时宜 爱博而心劳:宝玉的悲剧痴情才女林黛玉 黛玉的美与才情 黛玉爱哭:还甘露之恩 宝黛钗并非三角的爱情关系 黛玉的性格小析是是非非说薛宝钗 “薛宝钗”这个名字 宝钗的容貌、着装和气质 宝钗为什么进京 宝钗金锁的来历 “宝钗扑蝶”时是有意嫁祸黛玉吗 宝钗的才华和学识 宝钗的“冷”与“无情” 薛宝钗的结局贾元春与贾探春 贾元春的容貌、才华与识见 贾元春的淑女儒风及对贾府的影响 贾探春的秉性才华 贾探春的庶出身份王熙凤与巧姐 王熙凤的好强逞胜与精明才干 王熙凤的贪婪与阴狠 王熙凤的结局 巧姐的因缘史湘云与妙玉 史湘云:侯门日暮,身世孤苦 史湘云:英豪女儿,生性阔大 史湘云:诗文流丽,采姿倜傥 史湘云:兄妹情深,结局堪怜 妙玉:性情清高,格调不俗 妙玉:丰神绝世,终落泥淖 妙玉:续书扭曲,人物变形难掩精华美香菱 三个名字蕴含的坎坷身世 宝玉黛玉给予的诗情爱意 小说首尾贯穿的甄贾故事风流袅娜秦可卿 关于秦可卿的出身 秦氏与可卿仙子 贾宝玉和秦可卿 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贾府中三个温柔的大丫鬟: 平儿、袭人、紫鹃 平儿不幸的身世 平儿难堪的处境 平儿,王熙凤管财理家的得力助手 平儿,一个有原则的大善人 袭人、蕊珠与珍珠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 袭人的冤枉 袭人悲苦的身世 紫鹃与鹦哥是否同为一人 紫鹃名为丫鬟实为良友 紫鹃心地善良但处事有原则贾府的太太和姨娘:邢夫人,王夫人、赵姨娘 “尴尬人”:邢夫人 邢夫人的出身:娘家贫苦 邢夫人的性格特点:愚昧、贪婪、刻薄、寡情 毕竟是世家夫人 “慈善人”:王夫人 王夫人的身份和地位:富贵双全、位尊权重 王夫人的能力识见 王夫人是个“慈善人”吗 王夫人“虚伪” “狠毒”吗 人性的复杂与人生的悲哀 “鄙贱人”:赵姨娘 赵姨娘的可恨 赵姨娘的可怜
章节摘录
不合适宜的贾宝玉贾宝玉毫无疑问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用现在大家熟悉的话讲,他就是《红楼梦》中的男一号,是最能体现曹雪芹创作思想的人物,而恰恰这个贾宝玉又是最不好认识和理解的。《红楼梦》开头有一首诗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好像成心地与读者们过意不去,要读懂他的“荒唐言”,理解他的“辛酸泪”真是不容易。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贾宝玉,真正认识贾宝玉,就是解读《红楼梦》之“味”的关键所在。贾宝玉的出生和名字《红楼梦》中的贾府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两个府,他们原本是一个祖宗,宁国府是长房,但((红楼梦》中主要是写荣国府的事。贾宝玉就是荣国府中的二老爷贾政的儿子。大家都知道,贾宝玉在荣国府中地位极其特殊,受到整个家族特别是贾府中的老祖宗贾母的宠爱,视为“命根子”。在贾府中青年男子和男孩子不止贾宝玉一个,还有贾琏、贾环、贾兰等等,为什么单单贾宝玉一个人这么受宠呢?原来贾宝玉一出生就与众不同,他是含玉而生,嘴里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到了人世。《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本书引文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冷子兴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几件事:(一)宝玉是王夫人所生,(二)贾宝玉有一个哥哥、有一个姐姐。他的大哥贾珠也就是李纨的丈夫,很早就病死了,生在大年初一的姐姐就是后来成了贵妃的元春;(三)宝玉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他衔玉而生。说到宝玉的名字,《红楼梦》中还有三处描写很可注意: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点名要见宝玉,一见宝玉便称赞说:“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这里主要是赞美宝玉长得漂亮。第五十六回江南甄家四个女仆到贾家送礼请安,说他们家也有一个宝玉,叫甄宝玉,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这里我们要注意虽说甄宝玉和贾宝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名字也一样,但命名的意义则大不相同。甄宝玉仅仅因为长得漂亮,或者是为了延寿消灾,或者是为了辟邪,而取名宝玉,这在一般的家庭中是常见的。而贾宝玉命名则是因为他是衔玉而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来历,这是甄、贾宝玉命名的重要区别。第三处描写见于第六十二回,当时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行酒令,香菱说“宝玉”二字有出处,湘云说:“‘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纪载并无。”香菱当即反驳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香菱说的岑嘉州即唐代诗人岑参,“此乡多宝玉”句见于他的《送张子尉南海》诗,其诗最后两句是“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早有专家指出,香菱这里特别地点出岑参的诗句,其实是宝玉以后悲惨生活情景的暗示,正如第二回《(西江月》中所说“贫穷难耐凄凉”,又如脂评所说“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宝玉”这个名字来历不凡,而宝玉含在嘴里的“玉”和贾宝玉这个人更有着不凡的来历。《红楼梦》第一回讲了两个神话故事:其一是石头的故事。说的是女娲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了一块未,便弃在青埂峰下。这块未被补天所用的石头,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一听到一僧一道说红尘中荣华富贵,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于是便求僧道帮忙携带到尘世中去。后经僧人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变成一块扇坠大小鲜明莹洁的美玉,并带走了。其二是还泪的故事。说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使得绛珠草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并修成了女体。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草也要跟了去,并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就是“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不仅新鲜生动,而且有着很深的含义。看似两个不相关联的故事,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原来宝玉的前身就是神瑛侍者,黛玉的前身则是绛珠仙草,难怪第三回宝玉:黛玉初会时,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样,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亦是如此,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说:“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而含在宝玉口里,后来挂在宝玉脖子上的那块通灵宝玉的前身则是女娲剩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无才补天的顽石,它原本就不是一块“真(甄)宝玉”,而是“假(贾)宝玉”。宝玉的容貌和气质读《红楼梦》的人,总想知道贾宝玉长得什么样,林黛玉长得什么样?有趣的是每一个读者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想象。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宝哥哥林妹妹的形象,这话说得不错。《红楼梦》中的人物都写得十分丰满,特别是主要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然而由于每个人的阅历、认知的不同,在阅读《红楼梦》时就会有自己的理解,这很正常。一个人物的形象是由外在的容貌(包括着装打扮)和内在的气质组成的。那么在《红楼梦》中作者笔下的贾宝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回,也就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第一次亮相可谓光彩照人,书中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对宝玉的形象作了十分具体的描写。书中写道: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这是黛玉眼中看到的宝玉第一次亮相,一会儿换了装再出来,宝玉又是一番打扮: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辩,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在《红楼梦》中这是对宝玉外在容貌和着装打扮最集中的两段描写,宝玉确实长得十分漂亮,用北静王水溶的话讲“如‘宝’似‘玉’”,正是“外貌最是极好”。长得好这也是宝玉受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注意到,在上面的两段描写中,宝玉的穿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他有不同的着装。第一段的穿戴是写宝玉去庙里还愿回来,所以他的穿戴是出门的着装。跟黛玉见了一面后回来换了衣服,这时的穿戴是平时在家里的着装。关于宝玉的穿戴和打扮,不少专家有过深入的研究,也有争论。具体的争议就是宝玉的穿戴和打扮,到底是清代的还是明代的、是汉族的还是满族的?比如宝玉的发型,如果从“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来看,应该是满头,接近于明代的发型,只是不戴网巾,又编了辫子;如果从“小辫”、“大辫”,“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来看,又接近清代的发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