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明]王守仁原著,[明]施邦曜辑评,王晓 整理 页数:全2册 字数:7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包括理学编四卷、经济编七卷、文章编四卷。理学也称道学、性理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理学继承古代儒学,融会佛老,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并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等诸多领域,继承改造了许多旧有的哲学范畴和命题,也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
《阳明先生集要(全2册)》》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有关论着的精选集,按类编排,分为理学、经济、文章三编,文字内容的体裁包括书信、奏疏、诗作等,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明代理学的第一手资料。书中有大量眉批和尾批,又是了解阳明思想及阳明后学的宝贵资料,系首次整理刊布。
原著者王守仁,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与南宋的陆九渊合称“陆王”。
作者简介
作者:(明代)王守仁 其他责任者:(明代)施邦曜 王晓昕 赵平略
书籍目录
前言
凡例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年谱
理学编卷一
传习录一
传习录二
传录录三
理学编卷二
语录
大学问
理学编卷三
答王天宇书 其一
答王天宇书 其二
与陸元静书 其一
与陸元静书 其二
与陸元静书 其三
与陸元静书 丙子
答舒 国用书 癸未
与黄勉之书 其二
答周道通书 其一
答友人问书 丙戌
答歐陽崇一书 丙戌
答顧东桥书 乙酉
理学编卷四
经济编卷一
经济编卷二
经济编卷三
经济编卷四
经济编卷五
经济编卷六
经济编卷七
文章编卷一
文章编卷二
文章编卷三
文章编卷四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即如来书所云知食乃食等说可见二则已略言之矣。此虽吃紧救弊而发,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耶?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耶?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以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繇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合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渭之不知羲也。心一而已,以其全体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然尽心细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 尽心繇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此语然矣。然而推本吾子之意,则其所以为是语者,尚有未明也。朱子以尽心、知性、知天为物格知致,以存心、养性、事天为诚意、正心、修身,以妖寿不贰,修身以俟为知至仁尽,圣人之事。若鄙人之见,则与床序正相反矣。夫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毕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妖寿不贰,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吾子骤闻此说,必又以为大骇矣。然其间实无可疑者,一为吾子言之。夫心之体,性也;性之原,天也。能尽其心,是能尽其性矣。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又云:【知天地之化育】,【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此惟圣人而后能然。故曰,此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理学丛书:阳明先生集要(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