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关系史研究

出版时间:2008-05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陶晋生  页数:1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著者十数年来研究宋辽外交关系这一课题的成果的总的呈现。全书分为十一章,囊括宋辽间外交关系研究的各个层面,史料翔实,论证严密,创见颇多,对于宋辽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内容包括宋辽关系的历史背景、宋辽间的平等外交关系:澶渊盟约的缔订及其影响、辽的对宋政策与贸易等。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宋辽关系的历史背景第二章 宋辽间的平等外交关系:澶渊盟约的缔订及其影响第三章 辽的对宋政策与贸易第四章 雄州与宋辽关系第五章 北宋庆历改革前后的外交政策第六章 北宋朝野人士对于契丹的看法第七章 王安石的对辽外交政策第八章 宋辽边界交涉的问题第九章 宋、高丽与辽的三角外交关系第十章 从宋诗看宋辽关系第十一章 对于北宋联金灭辽政策的一个评估史渊及参考书索引增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宋辽关系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外族对华夏民族的威胁,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商周时代,野蛮部落散布华北,其中若干与华夏民族混合,另一些则被逐往边远地区。商朝即已受到如鬼方等外方部落的威胁。西周起于与戎人混杂的西部,似乎没有鄙视夷狄,但是最后亡于犬戎。东周时期,中原霸主必须挑起“尊王攘夷”的重担。《春秋》一书充分表达了传统华夏民族对于夷狄的“严夷夏之防”的态度。“中国”和“夷狄”中间的界线,至少是文化上的界线,必须划分清楚,所谓“内诸夏而外夷狄”,指出处于天下之中的文明中国,不可与“野蛮”的夷狄杂处。夷狄喜爱中原文化,愿意采取中国风俗习惯的,可以“人中国则中国之”;不愿采取中国文化的,则应当与文明的华夏民族隔离,永为化外之民。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孔子称赞他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主张“夷不乱华”表现了他重视中原文化的持续,不被外来民族影响的关心。儒家的理想进一步要以高度的文明和道德去同化和感化外夷。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不但视“用夏变夷”为当然,并且显示了一种文化的优越感。  战国时期,由于北方夷狄采借了中央亚细亚民族的骑马技术,其对中原的威胁更加严重。北边和西方诸国不得不筑城防御,并且必须模仿游牧民族,训练骑兵,以对抗夷狄的入侵。前者到秦代连接战国城墙而成为长城;后者例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秦汉时代,匈奴崛起。汉高祖受平城之辱后,文景二帝不敢向匈奴挑战,努力安定内部,与民休息。至汉武帝方能远征匈奴,屡建边功,拓疆至西域。此后中国建立了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令臣服的诸国为藩属,按时入贡。在此一制度下,中国政府运用羁縻、贸易、和亲、屯田、分化、以夷制夷、以夷攻夷等政策对付夷狄。同时,固有的对外夷的态度也在朝贡制度之下发展。中国人鄙视环绕文明中心的夷狄,以维持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制度为国际关系的最高理想。并且以武力与德治(“威德”)交互运用,促使夷狄人贡。自此汉族养成了一种鄙视夷狄的“我族中心”主义。就当时的游牧民族如匈奴而言,朝贡制度对他们也有若干好处,一般说来,朝贡本身就是一种贸易的方式,朝贡使节除接受赏赐外,并从事采购和销售等交易。朝贡的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以此一形式来保证正常贸易关系的运行。由于游牧民族需要很多中原的农产品和日用品,以及贵族消费的奢侈品,向中国入贡成了维持经常透过贸易取得这些产品的一种手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辽关系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P9,“酋长耶律阿保机于西元九O三年建国”。不知作者依据,通史的说法:901年为遥辇氏联盟的夷离堇;907年八部酋长罢免痕德堇可汗,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梁贞明二年)建立契丹国,自称帝。
      P8,822—823年的唐与吐蕃长庆会盟“由此建立了两国王室间的姻亲关系”。文成公主641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710年金城公主和亲尺带珠丹。唐朝前期,只与吐蕃和亲过两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自从金城公主逝世后,唐朝与吐蕃再无和亲,和谈也再无诚意。
  •     一直觉得宋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迷人,最值得研究的一页。在那个时代,我们已经遇到了一些现代人的问题,例如外交。在宋代以前,虽然也出现过南北朝这样的政权对峙的局面,但是政局混乱,暗淡无光。宋朝则不然,宋朝君臣求治之心甚炽,而北敌终不可灭。在宋辽的外交来往之中,边界问题,礼仪问题,甚至间谍问题等现代外交事务无不具备。恰可以为后事之师。
  •   宋史块头最大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