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与生死

出版时间:2008-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蒲慕州  页数:315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墓葬形制的转变与死后世界观的发展是社会结构转变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相应表现。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从战国末期开始的大转变,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死后世界观在这一段时期中的发展,而两者均与秦汉编户齐民社会之形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书结合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推测,从战国末期开始,中国人对于死后世界的面貌有了比较具体的想法,也有了具体表达这种想法的墓葬方式。这种想法的出现很可能早于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所能印证的年代,但现有的各种证据至少显示,在经过战国时代的大变动之后,中国的社会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墓葬制度的演变是此次大变动中的一环,不但反映出这一变动所触及的文化层面的深度,也反映出远在佛教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对于人死之后的归宿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想法。

作者简介

蒲慕州,台北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著有《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和《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等。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性质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问题之界定 第三节 材料性质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先秦墓葬制度发展大势 第一节 文献记载中之古代墓葬制度 第二节 史前时代 第三节 殷商至西周时代 第四节 春秋至战国时代第三章 汉代墓葬概论 第一节 汉代墓葬之类别 第二节 汉代墓葬之时代与地理分布 第三节 汉代墓葬之方向第四章 汉代的竖穴木椁墓 第一节 椁外部分析 第二节 棺椁结构分析第五章 汉代的砖室墓 第一节 墓形结构分析 第二节 墓形内部分析第六章 随葬品分析 第一节 铜器 第二节 陶器 第三节 铁器 第四节 竹木漆器 第五节 其他器物第七章 墓葬形制转变与宗教社会变迁之关系 第一节 墓葬形制之转变 第二节 随葬品之转变 第三节 装饰壁画出现之意义 第四节 死后世界之面貌第八章 汉代之厚葬风气及其批评 第一节 先秦时代与薄葬有关的言论 第二节 汉代之厚葬风气 第三节 汉代之薄葬论第九章 结论附录一 竖穴墓资料分类代码表附录二 砖室墓资料分类代码表附录三 随葬品分类代码表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三节 殷商至西周时代  中国古史上的夏代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在考古遗址中是否能找到证据?这些都是考古学者迄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现在学者公认最有可能与夏代有关系的,是河南偃师二里头的遗址。一般将二里头遗址分为四期,此四期到底与夏商文化有何相对关系,目前由于二里头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之中,又缺乏文字材料出土来证明其地是否确为夏代遗址,学者们尚无一致的看法。  在二里头上层遗址中所发现的墓葬,最大的一座墓坑口呈斗口形,上端长2.9公尺,宽1.77公尺,坑底长2.4公尺,宽1.5公尺,其余的墓葬长约2公尺,宽0.9公尺,死者多为仰身直肢葬,葬具不明,随葬品以实用陶器为主,杂以珠、玉、石、贝等饰物。另有一类灰坑葬,死者无一定葬式,亦无随葬品,可推测为非自然死亡之罪犯与奴隶之埋葬坑。由这两种不同的墓葬方式,可以推断此时二里头文化的社会已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阶级,但是这种情况本身并不足以说明二里头文化与前此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有何重大的差别,因为甚至在仰韶文化中也早已有了灰坑葬的事实。真正赋予二里头文化重要性的,乃是在遗址上层发现的大型宫殿遗迹,以及出土的各种青铜工具、兵器、礼器,说明此一时期的政治和工艺有了重大的发展,也因而提示我们,现有的墓葬材料并不足以表现二里头早商文化的特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墓葬与生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专业,内容很严谨,值得专业人员一读。
  •   书不错,我们图书馆也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