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张竹梅 页数:573 字数:6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就读于南京大学在鲁国尧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对于这部曲韵书的内容体例,它所反映的音系进行了悉心考订和全面的构拟。以《切韵》所反映的中古时期的读书音系统为标杆,参考了大量的有关元明清戏曲理论以及音韵与方言的文献资料,考察这个音系的声韵源流及其演变轨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用力之勤,徵引之广,考辨之精,难以笔墨描绘,堪称全面系统研究《中州音韵》的第一部。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緒論 一、其人其書 二、版本流行 三、歷史評價 四、内容體例 五、研究方法第二章 《中州音韻》同音字表第三章 《中州音韻》聲母系統 一、反切上字表 二、聲母系統分析 三、有關聲母問題的討論 四、聲母表第四章 《中州音韻》韻母系統 一、反切下字表 二、韻母系統分析 二、韻母系統音韻特徵 四、韻母表第五章 《中州音韻》聲調系統 一、無陰調、陽調類之分 二、濁上變去 三、人作三聲第六章 《中州音韻》語音基礎 一、《中州音韻》的音系性質 二、關於明代吳方言語音閉口韻、人聲韻問題的討論結語附錄一 聲母對照表附錄二 韻母對照表附錄三 《中州音韻》與《中原音韻》對照表主要參考書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王文璧的《中州音韵》问世于明弘治末正德初,约十五、十六世纪之交,时届明代中叶。它与周德清《中原音韵》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韵分十九部、人派三声,最明显的区别则在于平声不分阴阳、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全浊音声母体系,并于每一小韵下注有反切。但是,它的反切又不尽同于《广韵》。这部韵书的产生有两个重要的背景。其一,人明以后,由于政治、文化、地域等种种原因,盛行于元代的北曲杂剧已渐行衰微,《琵琶记》、《拜月记》等南剧则逐渐兴起。进入明中叶以后,随着“弋阳”、“海盐”、“义乌”、“乐平”腔调在江南各地的广泛流行,南戏盛行,“北气总已消亡矣”。①其二,元代盛行北曲,周德清《中原音韵》被奉为壬臬,“作北曲者守之,兢兢无敢出入”。②但是,人明以后,除《洪武正韵》外,先后出现一系列改造《中原音韵》的韵书。有朱权的《琼林雅韵》、陈铎的《菜斐轩词林要韵》、桶李卜氏《中原音韵问奇集》、范善臻的《中州全韵》等,这其中就有吴兴王文璧的《中州音韵》一一出现在《菜斐轩词林要韵》之后《中原音韵问奇集》之前。这些韵书的共同特征是,韵分十九部(或类十九部)、人派三声;其不同处则在于或平声不分阴阳,或平声、上声分出阴阳,或有反切,或无反切。这些不同之处也多表现出与《中原音韵》的相异。 本书正是以王文璧《中州音韵》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韵书体制为何既类《中原音韵》又不同于《中原音韵》?是对《中原音韵》的改良还是改造?它的语音基础是什么?它与《中原音韵》的韵书性质是否相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