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04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周汝昌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概要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为广大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二部名作。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蒙作者慨允,本次得由中华书局再版,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二○○○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 全书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堪称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绝佳入门读物。 我们特为本书选配经典红楼插图四十馀幅,其中二十幅彩绘插图,更令全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作者简介
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1918年生,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书籍目录
新版小序痴情方许说红楼初版自序第一讲 《石头记》与《红楼梦》 副篇:版本异同 第二讲 《红楼梦》不好读 副篇:张爱玲眼中的《红楼梦》第三讲 女娲补天 副篇:注意三个问题第四讲 石头下凡 副篇:几大课题第五讲 宝玉降生 副篇:衔玉而生第六讲 两大主角 副篇:两大奇迹第七讲 正邪两赋 副篇:令人神往的人物第八讲 甄英莲——真应怜 副篇:有命无运第九讲 薄命女——香菱 副篇:《红楼梦》一百零八钗情榜第十讲 秦可卿 副篇:家亡人散第十一讲 第五回 副篇:贞淫美丑第十二讲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副篇:笔端隐现第十三讲 象征手法 副篇:饯春之节第十四讲 落红成阵 副篇:西厢警句第十五讲 精密的章法 副篇:结构奇迹第十六讲 刘姥姥 副篇:伏线千里第十七讲 一笔多用 副篇:手挥目送第十八讲 赵姨娘,坏女人 副篇:《红楼》写人第十九讲 结党为奸 副篇:几个大关目第二十讲 贾环 副篇:“二老爷”这边的侧室 ……附录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在北大讲《红楼梦》 大家一起读《红楼梦》初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感谢北京出版社的盛情要为这册小书印行问世。通俗讲解,提端引绪,抉示出几条大纲主脉,或许有助于读《红》爱《石》的思索寻味。感谢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教授为制佳序,作为一位杰出的红学专家,他给予了拙著以高度的评价。我对他的溢美、奖借的文章深为感愧,自问难以克当。但知己之言,环顾之论,梁先生也未必是一时率意下笔之作,谨著于卷端,以志高谊,并望广结墨缘,则厚幸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周汝昌先生有一本面向普通读者讲论红学的书要付梓问世,出版社希望有人写一篇小序让读者对周先生的“特点与成就”有所了解。周先生把这一任务交付给我,是谬托知己的意思,我虽然有点诚惶诚恐,也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