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04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李小龙 译注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墨子》:本书以王焕镳的《墨子集诂》为底本,因其书为集解性质,故所收极为丰富,一册在手,众善毕集,可以参照诸家,择善而从。而且,王之按断亦多精义,许多前人莫衷一是的问题,他都有别具手眼的考论。当然,也有个别地方似未得当,则参酌吴毓江《墨子校注》或张纯一《墨子集解》甚至孙诒让《墨子间诂》正之,偶尔也参以己意。此外,谭家健的《墨子选译》严谨而得当,故亦有所取资。 关于正文,一般情况,以底本为主,不作改动,以尊重原貌。 全书正文对话与引用极多,层次过于繁复,为避淆乱,兹从王焕鏣书不用引号标识,译文亦从此。其实,全书在各段对话与引用前均有相应提示语,不用引号亦可明白,如用引号,反徒生滋扰而已。 《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它主要介绍了墨家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宗教思想和军事思想。在这里,它极力主张:兼爱、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本书以王焕镳的《墨子集诂》为底本。内容有原文、译文、注释等。是一本方便理解《墨子》的良好教材。
书籍目录
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尚贤上尚同上兼爱中非攻上节用上节葬下天志上明鬼下非乐上非命中非儒下墨经·光学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备梯
章节摘录
明鬼下 与墨子的“天志观”一样,这一篇同样是用唯心主义的外壳装饰了墨子改造社会的良苦用心。在文章中,墨子非常雄辩地向假设的论敌证明鬼神的存在,而且他理直气壮地说,鬼神的存在应该以人的耳闻目见为据,所以,他举了很多例证,其实,这些例证都是墨子的取巧,因为古代典籍的记载并不真实,但没有人能够论证其伪。 其实,从其论述的一个漏洞便可以看出他的“明鬼”不过是一种整顿社会秩序的信仰,而非他确实相信的宗教。他说圣王既没,天下失义,于是出现了民为淫暴寇乱盗贼的现象,他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就在于人们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当然也不相信鬼神可以赏善罚恶,所以希望天下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其实,若是真的相信的话,也不用怕别人不信,因为鬼神可以来惩罚那些作恶的人。所以,这只是一种策略。 子墨子言曰:逮自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征。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①,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注释: ①退:当为“迓”,即“御”,有袭击的意思。率径:当读为“术径”,在古代,术为车行的道路,而径为步行的道路。译文: 墨子说:自从当初夏商周三代的圣王去世以后,天下就失去了道义,诸侯以武力相征讨。所以出现了君主对于臣子没有恩惠、臣子对君主没有忠心,父对子不慈爱、兄对弟不关心、子对父不孝顺、弟对兄不恭敬的现象。各级行政长官不努力于政事,平民不努力生产。民众中变为淫暴的流寇与混乱的盗贼,用兵器、毒药、水火,在大小道路上袭击无辜的人,抢夺别人的车马衣服来为自己谋得利益的人一起出现,从这时起,天下就大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为人们还疑惑不定于鬼神究竟是有是无,也不了解鬼神能赏贤罚暴。现在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信鬼神能赏贤罚暴,那么天下怎么还会混乱! 今执无鬼者日:“鬼神者固无有。”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疑天下之众,使天下之众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天下乱。是故子墨子日: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不明察此者也。既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不可不察已,然则吾为明察此,其说将奈何而可?子墨子日: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若是,何不尝入一乡一里而问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若莫闻莫见,则鬼神可谓有乎? ……
编辑推荐
关于正文,一般情况,以底本为主,不作改动,以尊重原貌。 《墨子》正文对话与引用极多,层次过于繁复,为避淆乱,兹从王焕鏣书不用引号标识,译文亦从此。其实,全书在各段对话与引用前均有相应提示语,不用引号亦可明白,如用引号,反徒生滋扰而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