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9-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吕思勉 页数:1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国史话》16篇,194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8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原书基础上又添加《三国史话之余》4篇,收入吕著《论文集林》内;200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将《三国史话》和《三国史话之余》一并以《三国史话》为名收入“新世纪万有文库”内出版。 本书除收入《三国史话》16篇、《三国史话之余》4篇外,还将吕思勉生前写就的,收入其丛稿、札记和遗文中的与本书各篇相关或相近的关于三国人物、三国社会生活和三国社会组织的18篇考据性文章,作为附录放在文后,除了有利于读者加深了解史话中各篇的学术依据外,也供有志于更深入了解吕思勉三国研究的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卒于1957年10月9日,享年74岁。他和陈垣先生、陈寅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先生的一生,不仅是刻苦钻研、勤奋著书的一生;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一生。" 先生毕生尽瘁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曾先后任教于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馆、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上海沪江大学。1926年9月,吕思勉先生进入光华大学,从此便与光华终身厮守。尽管抗战期间光华时常欠薪,也有北大、清华、燕京先后相邀,先生均一一辞谢,不顾年逾半百,从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民族史到史学研究法、史学名著研究甚至文字学等课程轮流开课。1951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光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先生也随往,继续传薪授徒。正是在长期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实践基础上,先生形成了他独特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教授风格,亦为后世的历史教学指示了门径和阶梯。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楔子宦官外戚黄巾历史和文学后汉的地理董卓的扰乱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曹孟德移驾幸许都袁绍和曹操的战争赤壁之战的真相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替魏武帝辨诬从曹操到司马懿替魏延辨诬姜维和钟会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一司马懿如何人司马氏之兴亡晋代豪门斗富附录袁曹成败论魏武帝曹嵩之死诸葛亮南征考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奖率三军,臣职是当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马钧关羽欲杀曹公李邈姜维不速救成都孙策欲袭许边章、韩遂张纯之叛君与王之别罢社吞泥三国之校事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历史和文学 讲《三国志》,大家所最喜欢听的是战事。我现在说了许多话,一点战事也没有提到,读者诸君一定要不耐烦了。且慢!战事是可以讲的,《三国演义》式的战事,却不能讲,因为这根本是文学,不是历史。文学固然有文学的趣味,历史也有历史的趣昧。 充满了离奇变幻的情节,使人听了拍案惊奇,这是文学的趣味,但意义实在是浅薄的。因为文学是刺激感情的东西。要求感情满足,其势不能使人多用心。所以演义一类的书,所说的军谋和外交手段等,看似离奇变幻,神出鬼没,要是我们真肯用心,凭着事理想一想,就知道他所说的话,都极幼稚,只好骗小孩子罢了。 讲历史却不然。历史上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其中如军谋和外交问题等,关系何等重大!应付这些问题的人,各方面都要顾到。而他们当日的环境,就是他们四面八方的情形,十分里倒有八九分是我们现在不知道的。那么,他们当日应付的手段,我们如何会了解?更何从批评其得失呢?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只是旁观者不负责任之辞,并不是真理。因为当局者的环境,旁观者总不能尽知。假如一个人对付一个问题要顾到三方面,而旁观者只知道两方面,那从旁观者看起来,这个问题自然要好对付得多。在当局者,还要多顾全一方面,旁观者所主张的办法,他就决不能采用。在旁观者看来,他的手段就很不高明,而要说他是一个迷者了。其实何尝是如此呢?读史的所以难,解释古事、批评古人的所以不可轻易,其原因就在乎此。 然则史事根本无从说起了,还会有什么趣味呢?不,听我道来。 P28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解释古事、批评古人,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不过要很谨慎,限于可能的范围以内罢了。谨守着这个范围,我们能说的话,实在很少。然在这些少的话中,却多少见得一点事实的真相。其意义,要比演义等假设之以满足人的感情的,深长得多。 ——《吕著三国史话·历史和文学》 赤壁之战,曹操固然犯着兵家之忌,有其致败之道,然而孙、刘方面,也未见得有何必胜的理由。 ——《吕著三国史话·赤壁之战的真相》
编辑推荐
《吕著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著作。 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和三国文学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和地理环境之间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完全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认为读史要审慎对待各类资料。 《吕著三国史话》文字流畅,问题意识强,是一部难得的三国普及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