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出版时间:2001-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文史”2001年第3辑,收录了“王建生平考论”、“雍州势力与梁代政治”、“《全宋诗》 補”、“乐律与宫调”等等,全书以原文为校本,对每篇文章的重、难点词句进行详细地注释。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形式新颖,是广大文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后土后稷神农蓐收考(下)论殷墟卜辞命辞语言本质及其语气(下)史官的规谏记言之职与《尚书》、《国语》的编纂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为“鲁论”考《三国志斛义》续例雍州势力与梁代政治李训郑注矛盾与甘露之变——甘露事件研究之二王建生平考论中华书局校点本《新唐书》质疑一百一十则(上)敦煌表状笺启书仪探源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年考辨两宋政府与印刷术关系初探见于《永乐大典》的若干宋集三考(上)《全宋诗》补(上)西夏文曹道乐《德行集》初探南曲曲韵的沿革与流变金末诗人“稷亭二段”的卒年及出仕问题乐律与宫调(上)读书札记 《尚书》文献用字札记 记蒋善墓志 王维诗口语疑难词疑议《宋书》时误补校(续一)《宋书》时误补校(续二)《宋书》时误补校(续三)《宋书》时误补校(续四)《宋书》时误补校(续五)《宋书》时误补校(续六)《宋书》时误补校(续七)《宋书》时误补校(续八)《汉书·孙宝传》标点商榷《壮子》“螤斛”解

章节摘录

  六、李训郑注谋约与甘露之变  郑注李训谋约既定,就等着举事的那一天了。然而,当着十一月十八日,郑注派遣其妻兄、凤翔府少尹魏逢至长安再次与李训确定谋约以诛宦官之际,李训却推翻了原定计划而决定提前起事了。这是为什么呢?据《新唐书·郑注传》说是:“训畏注专其功,乃先五日举事。”《通鉴》记载亦同。若依此说,则似乎是李训私心发作,为了独揽杀宦官的功劳而改变原定计划的,也就是说,李训竟然置“中外协势”于不顾,为专其功而不惜铤而走险了。  然而,笔者却以为,甘露之变的发生(即提前起事)不能说没有李训私心作怪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却是:李训、郑注原定之“谋约”并不可行。  记载谋约最详细的还敷《通鉴》,笔者在第三节中已经征引,造里不妨重出,以便分析:  始,郑注与李训谋:至镇,选壮士数百,皆持白桔,怀其斧,以为亲兵;是月戊辰,王守澄葬于渡水,注奏请入护丧事,因以亲兵自随;仍奏令内臣中尉以下尽集,涟水送葬,注因阖门,令亲兵斧之,使无遗类。初读此节文字,觉得注、训“谋约”,未免如同儿戏。王守澄虽曾为右神策军中尉、行右街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但是否能“令内臣中尉以下尽集,渡水送葬”,已是一大问题;即使能够使之送葬,若内臣中尉带着神策兵士精锐之卒,又岂区区数百(五百)壮士能够对付?尤其是“注因阖门,令亲兵斧之”之门,不论为官门、殿门,抑或是城门,均非郑注所能控制--因而,其谋约不可行。  继而,又觉得此谋约可谓是缜密无比。宦官送葬王守澄实不成问题,因为既有郑注之奏章,又有李训之赞助,加之唐文宗本人亦欲尽诛宦官,一纸诏令便可使宦官尽集;而“注因阖门”之门,乃为王守澄宅门,郑注自是熟悉无比,一经阖门,任凭宦官带有神策军之千军万马,亦可将其尽行拒之门外,而“内臣中尉以下”断然插翅难飞,歼灭以后再作计议(甘露事变中,宦官被诱至金吾卫左仗,“间者将阖扉”,恐即受此谋约之启发)--于是,便认为此谋约可行。  最终,笔者以为此谋约还是不可行。其原委就在于此谋约是建立在宦官没有防备的基础之上,假若有了防备,则谋约再缜密、计划再周全也将付之束流,失去其意义了。郑注是王守澄死党,早为仇士良辈瞩目,带着敷百亲兵,必然引起宦官震动。事实上,郑注的两次上奏就已经促使仇士良辈作出了戒备反应。以李训之奇,岂能看不出此中关节--于是,谋约总归不可行。  谋约既然不可行,与郑注之“中外协势”亦必成泡影。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