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沈长云 页数:629 字数:5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第一部关于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通史。全书分15章。第一章系绪论,第二章谈赵国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三至八章分阶段叙述赵国的远祖、建立、发展和衰亡,第九至十五章分专题考察赵国的经济、军事、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各类代表人物。在系统、全面展现赵国历史的同时,揭示了先秦时代中原华夏和北方戎狄的冲突与融合。书前刊载历史地图2幅、有关考古遗址、文物照片20余张,书末附《赵国大事年表》等。李学勤为该书作序。 这部书规模宏大,充分利用了文献及考古材料,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线索和问题,确实是先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贡献。可以说,一部赵国史集中反映着中原迤北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收藏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结论 一 赵国史研究的范畴 二 赵国史研究对于中国古史研究的意义 三 赵国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四 赵国历史文化的几个特点第二章 赵国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 一 赵国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 赵国地区的人文环境。第三章 赵氏远祖——赵立国以前的历史(上) 一 女修的传说——赵氏的族姓及赵氏的渊源 二 作为赵氏男性祖先的大业与大费 三 赵氏祖先在商代活动的踪迹 四 赵氏的成立及其在西周时期的业绩第四章 赵氏在晋国的发展——赵立国以前的历史(下) 一 赵氏人晋 二 文公霸业的辅佐——赵衰 三 主持晋政的赵盾 四 赵氏的内乱及中衰 五 赵氏复兴与晋六卿专政局面的出现 六 赵简子的业绩 七 赵氏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兴盛原因的归纳第五章 赵国的建立 一 襄子的继立——赵氏国家建立的标志 二 赵襄子的文治武功 三 赵国初建时期的疆域 四 早期赵国所面临的列强争霸局势 五 赵献侯为巩固赵国采取的措施第六章 赵国建立后的初步发展, 一 赵被列为诸侯与赵烈侯改革 二 赵敬侯统治时期的赵国 三 赵成侯时期与邻国的战争及魏拔邯郸之役 四 赵肃侯时期的内政及其与邻国的交往和战争 五 赵国初步发展时期的疆域变化第七章 赵武灵王的功烈——赵国的强盛 一 赵武灵王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 胡服与骑射改革, 三 武灵王时期的领土扩张 四 武灵王修筑长城 五 沙丘之变 六 武灵王时期的赵国疆域 七 武灵王功烈余荫下赵国的强盛第八章 从孝成王到王迁——赵国走向衰亡 一 赵太后执政的一年 二 赵国衰亡的原因 三 长平之战——赵国由盛到衰的转折 四 邯郸保卫战与合纵运动 五 赵孝成王末年与邻国的战争 六 赵国疆域的急剧缩小 七 赵国的灭亡第九章 赵国的经济与经济制度 一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 手工业取得的成就 三 货币、度量衡制度与商业的繁荣 四 赵国的交通、城市与人口 五 赵国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财政收人的管理第十章 赵国的政治制度’ 一 君主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 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形成 三 赵国的人事管理制度 四 赵国的法律制度第十一章 赵国的军事制度 一 赵国的军事领导体制 二 赵国的兵役制度 三 赵国的兵种 四 赵国的设防 五 赵国的军事赏罚制度 六 赵国的武库制度第十二章 赵国的祉会结构 一 家族 二 社区 三 民族结构 四 阶级与阶层第十三章 赵国的思想文化 一 赵国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理论 二 赵国的语言文字 三 赵国的文学、史学与艺术 四 赵国的科学技术第十四章 赵国的社会生活 一 上层社会的礼仪 二 饮食、服饰与住行 三 宗教信仰与占卜祭祀 四 丧葬风俗与制度 五 婚姻习俗与婚姻制度 六 赵国的民风民俗第十五章 赵国人物 一 祖先 二 国君 三 列女 四 宗族 五 封君 六 功臣 七 客卿 八 义士 九 佞幸 十 诸子 十一 隐逸 十二 工商 十三 其他附录 赵国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论文目录 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