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将斋金石丛稿

出版时间:1977年10月第1版,1996年再版,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马衡,傅振伦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凡将斋金石丛稿》1996年再版书中,收录了启功先生所提供的两件马衡先生手稿:一是为题跋,载“元白先生得松江本叶石林摹皇象书急就章篇摹本”;另一是关于讨论“明典礼纪察司半农印”的一封信。
序(郭沫若)
卷一 中国金石学概要上
第一章 金石学之定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金石学与史学之关系(缺)
第三章 历代铜器
卷二 中国金石学概要下
第四章 历代石刻
第五章 金石以外诸品
第六章 前人著录金石之书籍及其考证之得失(缺)
第七章 今后研究之方法(缺)
第八章 材料处置之方法(缺)
卷三 铜器
卷四 度量衡制度
卷五 石刻
卷六 石经
卷七 书籍制度
卷八 序跋杂文
附录
编辑后记(中华书局编辑部)

作者简介

马衡先生,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生于1881年,卒于1955年,浙江鄞县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先生早年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1924年参与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翌岁,故宫博物院成立,当选为理事兼古物馆副馆长。1933年起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保护北京故宫的历史文物、档案资料、宫殿建筑及历代艺术珍品,并进行整理研究、陈列展出、编辑出版等宏大而繁复的工作,业绩炳彰。
抗日战争爆发,故宫珍品先期南迁,继而西运入蜀,历尽艰辛,幸保古物无损,马衡先生功绩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任全国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195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五岁。
马衡先生早年即以学识渊博、精于文物考证鉴别而名闻遐迩。他一生致力于金石考古研究,锲而不舍,许多研究结论至今被国内外金石考古学界视为定识,声誉久享。同时,他还是位富寓才华的艺术家。能诗词,工篆隶,精篆刻,其中尤以治印称名于世。西泠印社草创时期,他已列名社籍,时年三十岁。编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印存》等,著《凡将斋金石论丛》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凡将斋金石丛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马衡先生的《凡将斋金石丛稿》,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本比较专门的著作,可能不为广大读者所注意。可是“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这本书的出版,实在意义重大,叫人无限欢喜。郭老为此书手写的序文最后一段说:“凡德业足以益人者,人不能忘之。马先生虽颇自谦,然其所成就,已应归于不朽。”以郭老的身份,对一位老学者作出这样的评价,不仅恳挚感人,其影响尤非浅显。
      
      书前将郭老这篇序文,用胶版纸单面影印三页。纸张上了一层底色。因序末钤有马先生在一九三九年为郭老所治的名印,所以第三页除底色外,并以朱、墨两色套印。出版社这样郑重地设计版面,足见对此书、此序的充分重视,而这是它们当之无愧的。
      
      序文写于一九六三年八月。据《编辑后记》说明,中华书局于一九六二年秋开始整理马先生的遗著,一九六五年已将《丛稿》编成,而我们今天才看到这本书出版。编者虽没有说更多的话,却作出了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有力批判。读者一看到序文所署日期和编辑部对编辑过程的简单叙述,决不能无动于衷。
      
      郭老和编辑部对马先生著作事业的评价,也是对“双百”方针和对知识分子政策的着力宣传。读了此书的序文和后记,不能不感奋。竹头木屑,亦思自效,求无负于生际伟大的时代。
      
      可惜现在新书往往不见广告。这一本书的出版,我觉得是很值得专门报道的。郭老此序如附上简短的说明登诸报刊,显然抵得上一篇战斗的檄文。
      
      对于出版社,我不免由得陇望蜀的要求,希望能迅速新编和重印更多的好书,用以批驳“四人帮”“黑线专政”的谰言。
      
      
      (载一九八七年七月《出版工作》第十期,署名刘春亭。收入谷林 著,止庵 编《上水船甲集》)
      
      
      
      
      
      
      
  •   看到下面,“得陇望蜀的要求”让人诧异,再往下,才发现是转贴~
  •   转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