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出版时间:2004-06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吴小如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不反对演员创建新流派,但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期考验,功到自然;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对观众施加外部影响(即不要求通过艺术实践给人以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在这本小书中除了综说京剧老生各个艺术流派之外,还附录了几篇近年来谈戏曲的文章。总称之为"附编"。有的做为正文的补充,有的则属于回忆录性质,当然也表达了我对京剧艺术的一贯看法。

作者简介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秋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高中,1941年毕业,升入私立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1943年先后在天津私立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又重新读大学,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即离去。1946年夏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为插班生,1947年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肄业,至1949年才于北大中文系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在天津津沽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51年秋,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52年进行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留北大中文系任讲师。一直干了近30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也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末,调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退休。1992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1953年在北大参加九三学社。
他在业馀时间曾为中华书局义务编过一年《文史》(1980―1981)。业余爱好为戏曲(特别是京戏)和书法。
吴小如著作颇丰。1955年即出版了《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后来又出版《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对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也写过一些专题论文。对戏曲写过《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还出版了《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此外,属于综合类的有《读书丛札》,先后在香港、北京两地出版,是较有见地的著作。另外有一本《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也先后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出版,受到好评。近年出版的还有《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莎斋笔记》、《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常谈一束》等。

书籍目录

浅议京剧流派的继承和发展(代序)自序一  说谭派形成以前和与谭派同时形成的老生流派二  说谭派三  说余派四  说余派补  附录二五  说言派六  说言派补七  说高派八  就马派  附录二九  说麒派十  综说之综说  附记  校后附记  再版附记附编 读《红毹纪梦诗注》随笔 附:《读》订补 我从贯大元先生问业始末 ——纪念贯老逝世十三周年 看昆曲演出断想 关于《牡丹亭》的札记三则 试论《潞安州》的改编和表演付印后记

编辑推荐

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不反对演员创建新流派,但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期考验,功到自然;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对观众施加外部影响(即不要求通过艺术实践给人以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在这本小书中除了综说京剧老生各个艺术流派之外,还附录了几篇近年来谈戏曲的文章。总称之为“附编”。有的做为正文的补充,有的则属于回忆录性质,当然也表达了我对京剧艺术的一贯看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书内容很好,就是作为再版图片应该尽量找些清晰的,首版时八十年代没条件,现在应该可以改善了,这方面有点对不起吴老先生如此经典的论著!!希望老先生多出好书!!
  •   这本书使用价值极强,京剧界需要吴小如先生这样的敢说话的评论家
  •   而且举事实摆例子很客观。专业性还是比较强的
  •   吴教授的这本书客观而理性。作为对京剧流派艺术颇为熟稔的学者,对各家流派娓娓道来,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介绍了京剧老生的主要流派,并给出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可以说是相关题材著作中的优秀之作。
  •   给老爸买的,我也不懂,他喜欢就行了
  •   绝对的好书,写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人生,一个人的职业经历。
  •   喜欢京剧,可了解鲜为人知的故事。
  •   书太轻 象盗版 内容名不符实 慎购啊
  •   吴小如先生不愧是大家,文章非常严谨谦恭,内容深入浅出,很有用。
  •   作者是李先生,是真行家,是真看过戏,看过名角的。信赖!
  •   不错,介绍了京剧老生主要流派,内容比较详尽
  •   虽然这本书的纸张一般,但是内容是货真价实的。吴小如先生这本书86年首版,如果想了解老生流派的一些东西,这本书的确值得读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