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周裕琼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谣言,自古有之,于今尤甚;传统社会中有之,转型社会中尤甚;现实生活中有之,虚拟网络上尤甚。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报告了国内首次针对网络谣言的综合性应用型实证研究的成果。在对中外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作者选取过去十年间中国社会最为典型的网络谣言,以个案研究和模拟实验为主导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和深入访谈等方法深入细致地考察了不同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过程。最终,总结实证研究的成果,作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新谣言时代”,谣言的本质特征、传播媒介与社会功能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转变。

作者简介

  周裕琼,女,博士,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8年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信息管理科学系;  2001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0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同年加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书籍目录

绪论文献研究篇第一章 核心概念的厘清第一节 谣言研究的历史第二节 定义谣言广义VS狭义第三节 谣言的特征和分类第四节 网络谣言有何不同第五节 流言、谣言、传说第六节 界定本书的研究对象--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第二章 谣言研究成果综述第一节 谣言的产生第二节 谣言的评价第三节 谣言的传播第四节 谣言的影响第五节 这一切在互联网上有不同吗?第六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实证研究篇第三章 艾滋谣言的演变与传播第一节 艾滋谣言的文本演变分析第二节 艾滋针谣言的传播路径分析第三节 艾滋针谣言的实际影Ⅱ向第四节 艾滋谣言的背后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第四章 新媒体平台上谣言传播与影响的实验研究第一节 谣言研究中的实验法第二节 “奥运谣言”的实验设计第三节 “奥运谣言”实验中用到的四则谣言第四节 “奥运谣言”的实验发现第五节 “柑橘生虫谣言”的实验设计第六节 “柑橘生虫谣言”的实验发现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第五章 胡斌“替身”说的造谣、传谣与辟谣第一节 研究背景:胡斌案中的网络舆论第二节 数据搜集第三节 胡斌“替身”谣言的产生第四节 胡斌“替身”谣言的传播第五节 官方在应对“替身”谣言上的表现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第六章 真实的谎言: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的新媒体谣言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事件背景第三节 由四大谣言组成的“真实的谎言”第四节 模糊性的建构与消解第五节 谣言舆论场中的四方博弈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第七章 网络谣言与群体性事件--以瓮安事件和石首事件为例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学术解读第二节 瓮安事件和石首事件中的谣言第三节 谣言背后的话语博弈第四节 行动动员、野闻直播与在线参与第五节 反思地方政府的表现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第八章 伤城记--深圳学童绑架案引发的流言、谣言和都市传说第一节 事件背景第二节 研究架构第三节 流言第四节 谣言第五节 都市传说第六节 从流言到谣言再到都市传说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总结反思篇第九章 新谣言、新媒体、新功能、新思路第一节 宏观背景第二节 “新”谣言第三节 “新”媒体第四节 “新”功能第五节 “新”思路后记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适合新媒体传播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以及对新闻网络谣言制造、传播和后果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在自然、社会和技术三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造谣传谣正成为一种日趋常态化的舆论活动。通过对近年来一系列标本性案例的实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网络谣言不同于以往的三大特征:首先,传统谣言往往是由少数人出于特定动机而捏造的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则主要是与谣言主体之间并无直接利益关系的许多人参与制造与传播的“工具性说法”;其次,与传统谣言在熟人社会中口耳相传不同,通过新媒体在陌生人之间传递讨论的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及影响机制发生了重要改变;最后,有必要在认识到网络谣言负面影响的同时,将之视作信息安全阀和社会预警器,深入考察谣言表达社会诉求、展开话语博弈、进行曲线舆论监督、实现虚拟社会参与的新型社会功能。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面对网络谣言这种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病毒”,我们必须转变思路,不求从根本上消灭网络谣言,但求提高全社会对网络谣言的综合免疫力,实现“深度安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