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诺尔曼·马尔康姆 页数:195 译者:李步楼,贺绍甲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乔治·亨利克·冯·赖特写的“传略”,我写的“回忆”和我收到的维特根斯坦来信的完整原文以及我对这些来信的注释。 “传略”最初是于1954年以瑞典文登在芬兰哲学学会的年鉴上。其英译文本发表在第二年的《哲学评论》上,并于1958年在本书的第一版中再版收录。1967年重印本书第一版时,冯·赖特教授做了一些订正和修改,1982年当这篇传略作为内文之一收入他的《维特根斯坦》一书中时,他又做了少量的进一步的修改。 这个新的版本最显著的特点,是全文公布了在1940~1951年的十一年间我收到的来自维特根斯坦的全部信件。这些信都是用英文手写的。本书后面这些信件的印刷文本中,以及在“回忆”中引用这些信件时,都保留了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标点符号和拼写方法。 尽管“回忆”中有大量来自这些信件的引文,但是我认为,这些信件的全文可以更为生动地揭示维特根斯坦的某些个性和人格特点,这一点单靠“回忆”中的那些引文是做不到的。从这些信件人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重视友情。他是多么关心他的朋友们的健康和幸福。他有时提醒、劝告甚至责备他们,而这些信件却显示出他是一个多么谦逊的人:他爱开点玩笑,说点小笑话,同时流露出温暖人心的热情。一句话,这些信件比其它任何材料都更好地揭示出维特根斯坦的人格品质,因而它们也是“回忆”一文恰当的补充。 “回忆”一文最初发表于1958年,这次出版前未做修订。这一版中保持了该文原来的记叙方式。主要的变化是删减了一些引文,以便减少文字的重复。信件的全文做了编号,“回忆”中引文后面方括号中的编号数,标明该引文的出处。“回忆”末尾附有几条补充注释。
内容概要
《回忆维特根斯坦》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学生和挚友马尔康姆所写的一部回忆性著作。在书中,马尔康姆真实而具体地介绍了维特根斯坦1938年至1951年之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人们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书中还收入了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朋友冯?赖特所写的维特根斯坦的《传略》。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诺尔曼•马尔康姆 译者:李步楼 贺绍甲
书籍目录
第二版前言
诺尔曼?马尔康姆
传略
乔治?亨利克?冯?赖特
回忆
诺尔曼?马尔康姆
维特根斯坦致诺尔曼?马尔康姆的信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一年的很重的课程使他极为紧张。他常常为他是否还要满足其它要求而苦恼。例如有一个人花了很大代价,不远万里而来,要中途就学于维特根斯坦。除了听讲课以外,他还希望同维特根斯坦作个别的讨论。维特根斯坦对这一要求很伤脑筋。他感到有一定义务来满足这个要求;另一方面,他觉得他必须保存他的精力。我料想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建议。但是把这类事情总看成是他的责任,这是他的特点。 在剑桥的郊区,有一座营房囚禁着德国战俘。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大战中也曾被俘过,他渴望做点什么事情,能帮助这些人生活得较为好受一些。他找我一起访问了营房。他获准同一个俘虏的代表商议。作为这次会谈的结果,是维特根斯坦随后给俘虏提供了一些乐器和乐谱。 那年冬天发生了一件事情,使维特根斯坦非常恼火。有一位哲学家在一个文学和评论性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对当代英国哲学作一个通俗的评述。关于维特根斯坦,这篇文章写道,从《逻辑哲学论》出版以来,他的哲学工作的实质还不清楚;但是如果从一位他的主要追随者的著作来判断,在维特根斯坦手里哲学已变成为一种精神分析。有人把这篇文章给维特根斯坦看,他对此极为恼怒。他说这位作者不过是假装不知道他的工作。使维特根斯坦愤怒的不仅是他相信作者不诚实,而且是那种关于维特根斯坦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保守秘密的暗示。他说,他一向把他的讲课当作为一种公开发表的形式。(这里我要提一下,他给学生口授的称作《蓝皮书》和《棕皮书》的两卷资料,以油印或打印的形式,已经在私人中间流传了十多年,而且被英国的哲学家们广泛地阅读。)我相信使他恼火的另一件事,是认为在他的概念里,哲学是一种精神分析的形式。关于这个看法,我有两次都听到他明确地攻击为根据上的混乱。他说过:“它们是不同的方法。” 这篇文章使维特根斯坦几天之内都处于一种激动的状态。他问我是否能对这篇文章发表一个答辩。我的回答是,我丝毫想不到可以采取一种什么形式的答辩。维特根斯坦不满意这个回答。他追问我,如果有人关于摩尔的哲学工作说了错误的和不公正的话,我是否会同意发表文章来维护他。我只得说,我会这样做。于是维特根斯坦感叹地说,这就证实了他所一直怀疑的--即他的朋友们把他当成一只“不受保护的鸟”:也就是说,当成一只不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人都有权加以攻击的鸟。
编辑推荐
《回忆维特根斯坦》的出版,因其生动和真实,广为流传,对人们了解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思想有重要的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