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日]纐纈厚 页数:262 译者:申荷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何谓中日战争?》作者认为:昭和天皇所持有的中国观以及对中日战争的错误判断,同样也引发了对英美的战争。在与英美开战前后,由于长期与中国作战,加大了对作为战争资源或者军需基地的中国台湾、朝鲜的统治,并在此基础上扩充了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诸国的军事占领和统治。由此,《何谓中日战争?》意在通过以中日战争为媒介。就有关日本人对中召开战的意图以至所导致的结果,重新加以探讨和评价。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访问现代中国第二章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第三章 日本“战败”是败给了谁?第四章 日本是“败给”中国、“投降”于美国吗?主要参考文献后记追记
章节摘录
提问者是位年轻的教师,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 他说:“对于将来以中国、日本、韩国等为中心,构筑亚洲版的‘欧盟’,我表示赞同。但是,我认为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对遗留的历史问题不加以认识的情况下,作为担当基础的国家--日本,能够赢得信赖吗?第二是,如果构成了这一共同体,您认为应该以哪个国家为中心呢?”这样的提问对我来说并不是新问题。以前我在韩国和中国台湾作演讲时,也常常被问到过同样的问题。之后的2007年9月,在位于济南市的山东大学和大连市的辽宁师范大学进行演讲时,会场上也有人提出了几乎与此完全雷同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年轻教师以及学生,好像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当时,那位提问的教师对于我所解释的通过构筑亚洲共同体创造和平区域等观点表示能够充分理解,只是责问日本是否具有这样的资格。同时,其中也包括提出了战争责任的无时效性以及国际性等比较难的问题。 提问的话语中隐含了对日本方面的期待,希望日方深刻认识战争责任,在推行具体的政策过程中,能够抱有真挚的态度反省和认识过去。 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必须按照前后联系加以回答,当时我是这么讲的。 所谓历史,如同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座桥梁。在任何情况下,支撑这座桥梁的过去和现在这两个桥桁都必须始终保持同样的高度,一边高、一边低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在历史这座桥上行走,过去和现在这两个桥桁必须建成同样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日本好像将过去的桥桁建造得太低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