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尼尔•寇,[加]菲利普•凯利,[新加坡]杨伟聪 页数:354 译者:刘卫东,马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尼尔·寇等专著的《当代经济地理学导论》对经济的地理属性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阐释,是地理学家从空间角度对经济现象的全面解读,将经济地理研究和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教授
书籍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专栏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概念性基础
第一章 经济的地理学研究方法
1.1 引言
1.2 贫穷与经济学:解释哪里出了问题
1.3 经济的地理学视角
1.4 天壤之别:从马索奇到曼哈顿
1.5 全书概览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经济学话语:“经济”真的存在吗?
2.1 引言
2.2 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经济
2.3 “经济”简史
2.4 经济学之外的“经济”
2.5 经济过程的再现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济空间的动力
第三章 不均衡的发展:为什么经济增长和发展如此不均衡?
3.1 引言
3.2 不均衡发展——理所当然!
3.3 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价值和结构的概念化
3.4 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
3.5 资本主义的矛盾
3.6 资本主义的空间和尺度
3.7 将人置于经济体系之中
3.8 超越资本主义
3.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商品链:你的早餐从哪里来?
4.1 引言
4.2 资本主义、商品和消费者
4.3 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商品链分析
4.4 商品链的重新管制:标准概览
4.5 道德干预的局限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技术和集聚:技术可以消灭距离吗?
5.1 引言
5.2 “无地点”生产方式正在兴起?
5.3 理解技术变革及其地理影响
5.4 邻近的重要性:集群中可交易性和不可交易性的相互依赖
5.5 不在此处也不在彼处:关联思考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环境/经济:自然能成为商品吗?
6.1 引言
6.2 如何在经济学中考量自然?
6.3 将自然界纳入经济体系:商品化、产权和市场化
6.4 为自然估价:环境退化的商品化
6.5 将自然带入生活
6.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济空间中的行动者
第七章 国家:谁控制着经济,企业还是政府?
7.1 引言
7.2 “全球化的借口”和民族国家的终结?
7.3 国家的功能(在经济方面):国家永存!
7.4 当今国家的类型
7.5 国家的重构
7.6 超越国家?
7.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跨国公司:全球化公司如何保持一个整体?
8.1 引言
8.2 毫不费力到达任何地点的神话
8.3 回顾商品链和£生产网络:跨国公司的构建基石
8.4 组织跨国经济活动l:企业内联系
8.5 组织跨国经济活动2:企业问联系
8.6 全球扩张的限制
8.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劳动者的力量:工人们能否塑造经济地理?
9.1 引言
9.2 全球化的资本,地方性的劳动力
9.3 劳动力的地理:在压力下工作
9.4 劳动地理学:工人是变革的力量
9.5 劳资对抗之外:另类工作方式
9.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消费:消费者总是对的吗?
10.1 引言
10.2 消费的过程
lO.3 变化中的零售地理格局
10.4 变化中的消费空间
10.5 消费、地点与身份
10.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经济生活的社会化
第十一章 文化与企业:国家和公司是否有经济文化?
11.1 引言
11.2 各地企业都相同,真的吗?
11.3 解构企业:企业文化与话语
11.4 国家企业体系
11.5 区域性文化
11.6 多重文化,多重尺度
11.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有性别特色的经济地理:性别能否塑造经济生活?
12.1 引占
12.2 在经济中看待性别问题
12.3 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女性进入劳动者队伍
12.4 工作岗位和场所的性别化
12.5 家、工作与劳动力市场的空问因素
12.6 走向女性主义的经济地理学
12.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族裔经济:文化有经济性吗?
13.1 引言
13.2 “无视肤色”的经济学
13.3 劳动者队伍中的族裔分层
13.4 族裔企业与集群
13.5 跨国主义的经济地理格局
13.6 族裔的局限
13.7 小结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传统经济学方法将如何解释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金融实力汇聚?金融经济学家可能立即想到通过货币和银行业来定义华尔街重要的核心地位。从这一观点出发引出的研究问题将与几个关键概念有关,包括价格、股权、收益率、增长、波动以及风险。金融经济的普遍法则有效市场假说(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将这些概念付诸实践,将金融市场描述为自我调节的机器,其基本功能是为特定的金融工具——如流通货币、股份、债券等一一实现一定均衡价格下的供需平衡。在伯顿·麦基尔(Burton Malkiel,1985)的畅销书出版之后,这一假说又被冠以一个别称,即随机行走理论(random walk theory),并在金融经济的各种经验研究中得以“证明”。结果是这一假说被视为普遍法则,类似于物理学中的重力定律。在这一金融定律之下,金融市场被假定为如此有效,以至于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极大利益。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完备”的信息,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将这一逻辑推向极致者如麦基尔(1985:16)则声称:“让蒙住眼睛的猴子朝一张报纸的金融版面投掷飞镖,它也会选出一个投资组合,就像专家精心选择的一样。” 通过应用这一有效的市场定律,金融经济学将华尔街视为能平衡不同金融工具供需的有效市场。由于这一定律被假定在任何环境下都是通用的,因此对金融经济学家而言,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就是明确华尔街不同金融市场的功能,提高其经济效率,并预测其行为。而我们认为,由于金融经济学家采取这样一种金融研究方法来理解华尔街的经济活动,他们往往忽略或完全错过了华尔街现象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比之下,一个经济地理学家,通过应用空间、地点、尺度和再现等概念性理论工具箱,可能会提出以下重要问题: 华尔街的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来自何方?华尔街如何通过各种空间联系与全球经济相连通?这些联系是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组织起来的? 为什么金融业的不同要素会在一特定地点即华尔街融汇在一起?华尔街及其周围环境有何独特之处,使全球金融力量在这样一个小区域内持续汇聚? 决定华尔街的决策和市场动向的仅仅是经济因素吗?在这些经济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非经济因素? 要澄清一点,我们并不认为金融经济学家必须提出并回答这些棘手的问题,但我们相信这此都是经济地理学家能够有效研究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