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寒梅 页数:3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日本民族国家的发展以明治维新、战后民主改革以及冷战终结三大转折点为标志,呈现出近代、战后及当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个比较清晰的阶段。李寒梅编著的《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以日本民族国家发展的三个时期中,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和国家与国民关系的建构方式为基本线索,以日本民族主义三种形态的演变为研究对象,从日本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纵向视角和日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一横向视角两种角度,建立论述的基本框架。同时,本书主要运用历史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借助民族主义相关理论,力图勾勒出一个日本民族主义形态演变的整体轮廓,并从日本民族主义各历史阶段形态演变的特点,归纳出推动或者影响日本民族主义兴起与沉伏的主要因素。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本科毕业后,师从周一良教授和沈仁安教授攻读日本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从李玉教授从事东北亚地区研究,并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创价大学经济学部、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科、日本大学法学部、新潟大学法学部等从事客座研究或课程讲授。曾担任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已出版著作:《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1995)》、《21世纪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民族主义的起源及原生形态
第一节 民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一般起源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及其演变
第三节 民族主义原生形态与日本的民族主义
第二章 日本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起源
第一节 日本前近代国家体制及其认同形态
第二节 日本民族意识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创建
第三节 天皇制家族国家的形成与日本民族主义的原型
第三章 日本民族主义的战后形态及其成因
第一节 战后日本国家的出发点与民族主义的退潮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日本民族主义的战后形态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政治与大国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四章 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特征
第一节 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表现
第二节 新民族主义与国家政治的互动
第三节 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形态与特征
第五章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形态及其成因
第一节 全球化的冲击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
第二节 日本国内社会转型与新民族主义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及民族国家成熟期的民族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也就由这一中间环节所替代,形成为“企业社会统合模式”。这种统合方式,使战后日本的国家认同走向了间接化。战后宪法体制下的和平国家形象、经济高速增长所形成的经济大国形象,都成为战后日本国民对国家的基本认识,形成为对国家认同的补充。因此,总体而言,战后日本的民族国家认同,并不是由一套完整、统一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而是在战后日本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以追赶现代化为核心目标的国家建设进程中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体现为国家发展与民族主义的互相建构。就是说,日本民族主义的战后形态形成于战后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特殊结构之中,它既服务于战后日本国家发展的特殊需要,同时战后日本的国家发展,也反过来促进这种形态的巩固。就这一点而言,日本民族主义的战后形态,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态。 其三,在战后形态下,日本在对外认同上基本处于缺失状态。由于国际冷战的大环境,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均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意识形态冷战对立的大格局中,民族主义很难成为独立的一翼,民族利益被紧张的冷战对峙排挤到了后面。对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来说,在战后这种国际环境下,国家的基本架构是被限定的,其对内的发展受制于宪法体制,对外的发展则只能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故而以国家主义来统合国民的可能性不大,也没有这种需要。因而,战后时期让日本人民族心理获得满足的就是和平民主国家、经济大国等外在的国家形象,而使日本国民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则是由现代化的迅速实现带来的国民生活均等化、同一化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总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即同样处于低潮时期。因而与战前相比,总体而言,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不是有意识建构的结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