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杨晓光 页数:3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杨晓光编著的《中国农村工业发展及其区域效应》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农业工业发展和变革为背景,从工业化道路与农村工业发展,农村工业发展与农村工业化竞争力分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企业区位的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与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等多角度,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关键10年的农村工业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地区社会变革的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工业化与中国农村工业发展
第一节 中国的工业化
第二节 对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对中国农村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审视
第四节 对中国农村工业发展地区差异的认识
第三章 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解放前的农村工业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工业发展
第三节 农村工业的快速成长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工业发展的新变化(1997~2000年)
第四章 农村工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竞争力与地区竞争力评价
第二节 影响农村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农村工业竞争力的重塑
第四节 中国地区农村工业竞争力的评价
第五章 农村工业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村工业的改制
第二节 农村工业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乡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化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与职工迁移
第五节 企业职工行为和态度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农村工业发展与企业区位的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第一节 农村工业企业的区位变化
第二节 农村工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七章 农村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第一节 农村工业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异格局
第二节 农村工业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格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调查单位名录和资料清单
附件二 乡镇企业职工调查问卷
章节摘录
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将面临较大的困境,但是在一些省份内部,一些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将会出现。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区和附近的市县,农村工业的发展水平会接近东部的平均水平,而很多中西部的小城镇的农村工业发展会陷入困境,甚至走向萎缩,这是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农村工业发展的空间演进,必然会与其他影响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因素一起对我国未来的空间经济格局的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三大地带的差异仍将长期存在,但是由于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特别是在城市群的集聚,将使我国经济格局呈现更复杂的局面,叠加在三大地带差异基础上的“核心一边缘区”的差异在未来我国空间格局的演化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工业在各个空间层面的分异格局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全国的空间格局上来看,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仍然是我国农村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形成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南北差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所扩大,我国农村工业发展的重心南移明显。在省份范围内,农村工业向发展条件好的地区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而在县市范围内,这种集中的趋势不明显,典型调研的乡镇农村工业出现向区位条件好的区域集中的趋势,未来我国农村工业将继续在中观和微观尺度的层面集聚,省内、县市内,甚至乡镇内农村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会更大,这种差异将对省内经济格局的演变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农村工业发展必然会出现与城市工业的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追求最大利润的企业,进一步地向发展条件好的地区集聚是其必然选择,这种过程将使我国空间经济格局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向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集聚的趋势,未来这里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也是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一体化进程最迅速的地区,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会进一步向这些地区集聚,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区,促使我国经济格局由三大地带的差异向核心一边缘的模式转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