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贾晓伟 页数:3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著名乐评人、专栏作家贾晓伟最新随笔集。文中内容以古典音乐为主,兼及美术、电影与文学多个方面,在大文化视野下通过对大师作品解读,探讨当下环境下如何理解经典,与逝去的大师对话。文中话题在古典音乐方面有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美术有马蒂斯、达利、巴尔蒂斯、弗里达、艾舍尔等,文化上是里尔克、贝克特、策兰、贝娄、塞林格、伯恩哈德、桑塔格等。作者文笔充满丰富感知与思想厚度,可读性强。许多篇章在国内艺术随笔中独具代表性。
作者简介
贾晓伟,艺术评论家,专栏作家。三联书店《爱乐》杂志编委、主笔。著有《魔角里的歌唱》《视觉的人质》《死于圣殿,生于酒馆》《亡灵记》《艺术部落》等,编著有《大家西学:音乐二十讲》《大家西学:美术二十讲》。
书籍目录
1 烟斗客巴赫 代序
音 乐
3 巴赫与水结晶
6 奥菲欧与普桑
10 莫扎特过时了吗
14 享乐顽童的泪与笑
17 另类《欢乐颂》
21 舒伯特与现代人
25 200 岁的舒曼
28 肖邦的瞬间
35 爱国与爱情:肖邦诞辰200 年
38 唯情肖邦与无情世界
41 马勒之后,大雾茫茫
45 窗外马勒
48 告别的大地,天空
56 欧洲快车,风景与马勒
58 理查·施特劳斯的句号
61 德彪西、马拉美与巴黎的悠闲
66 克罗士先生,德彪西先生
70 古典音乐与古典可乐
73 一言难尽的勋伯格
78 观看音乐
81 肖斯塔科维奇的另一张画像
85 肖斯塔科维奇的面具
91 变 声
94 西方音乐回眸
100 一千年
103 古典音乐的母体,乡愁
106 变形:现代绘画、文学与电影中的音乐
116 奥博林的传人
120 波里尼与音乐之道
123 约夏·贝尔的律令
126 普列特涅夫:与梅菲斯特签约
129 勋伯格的诗意书写
133 莱布雷希特
136 帕瓦罗蒂,在商业与音乐之间的平衡
138 保罗·莫里哀之逝
141 左岸香颂
144 司芬克斯
147 野蛮与禅
151 空气吉他
154 萨冈的玩笑
158 钢琴与身体
161 另一个世界
164 音乐的砂器
167 谜一样的“谜”
170 无厘头
173 用英语数钱
177 从高处塌下来
180 一个音乐圣愚,或预言者
184 中国音乐60 年
193 突围与乌托邦
203 声音之鞭
209 像昨天一样摇滚吗
电 影
213 伯格曼,真正的大师步入虚空
217 拉斯·冯·提尔:生错了时代的哲学家导演
221 从帕索里尼说起
224 波兰斯基的路口
227 卓别林的幽灵
230 西恩·潘的风景
234 朗 读
237 苏菲·玛索之变
240 拉兹与贫民窟百万富翁
243 后天之前
246 海角七号,两种解读
美 术
251 巴尔蒂斯
254 英国雾,透纳,培根
257 马蒂斯
260 弗里达的创伤与传奇
263 艾舍尔的魔镜
266 达利的舞蹈
268 西方美术的结点
274 拉奥孔
文 化
277 塞林格:没有守望者的守望
282 里尔克的注视
286 保罗·策兰的黑夜
289 先知贝克特
292 临终的苏珊·桑塔格
296 描述失败的高手,很难相信贝娄已死
300 南方的洛尔迦
307 本雅明,无界限之旅
309 博尔赫斯,书镜中人的镜中画像
311 与萨瓦托:一局同时下完的棋
313 零状态,杜拉斯《死亡的疾病》
315 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
317 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
319 洛特雷阿蒙
321 劳伦斯的第二次到来
324 遗忘的林中路
327 凡事得先撕破
329 不可解的文本,谜一般的人
332 布鲁姆:文学,不可遗忘的废黜之王
335 格奥尔格:词语之国的破碎
338 伯恩哈德:文化敌意与愤怒的刺
341 霍布斯鲍姆与人小物
344 马尔罗:最后的英雄主义
347 齐奥朗:反思与瓦解
351 后 记
章节摘录
日本人江本胜出版过一部名叫《水知道答案》的消费文化读本,受到世界范围的白领欢迎,已推出了若干续集。江本胜是医学博士,20世纪90年代起热衷高速摄影,从冷冻室的微观水珠,摄取世界投身在其问的影子。在他看来,水有记忆与神秘的倾听能力,听时下流行的重金属摇滚乐,水珠的结晶图像会意外地紊乱不堪;听到巴赫的古典音乐,则结出相互联结的完美形状,呈现超级对称图案。他说,让人称奇的是,水听到人的不同话语也有敏锐反应,赞美与祝福的话语让水珠笑逐颜开,人的脏话与恶言让其无比难堪,图像是呕吐的魔鬼样子。江本胜缅怀万物在其原初位置的工业化之前的世界。那时水珠未被惊扰、分裂,水是水自己,没被蓄积、过滤与消毒。水珠的结晶图像也因此和谐有序,有古典音乐的形貌。 这的确是作者的一番渴望,借以指责科技与资本双头猛禽犯下了让万物万劫不复的罪行。江本胜说,我们今天的世界,处于宇宙形成之前的无序、焦灼状态,一切都在走向分裂;占有人体重量一半以上的水,在当代文明主导的环境里出了问题,以水观物观人,尽可知天下境况。 且不管江本胜高速摄影的技术如何,以及他的劝告,古典音乐能治疗疾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统计,巴赫与莫扎特的音乐有治疗效果,胜过精神药物。一张讲述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的影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几乎瘫痪的欧洲妇女,某天听到了古尔德弹奏的巴赫《平均律》,身体有了奇特感应,后来病征减轻,竟在听唱片中一天天康复了。面对镜头,她传诵人子一样诉说巴赫音乐的神奇,称不管个人命运如何诡异,好的音乐是终极启示,好的琴师,可以带来身心的修复与拯救。 巴赫的音乐里有个决定论的上帝(与当下世界风行的偶然论、随机论正好相反,巴赫的神恩论对抗商业社会的达尔文主义及丛林法则),这个上帝是调性,也是江本胜从水晶体里摄取与音乐呼应的完美图像的前提。听巴赫音乐,让人觉得内心稳妥,脚下的大地充满安定感,仿佛万物默默停留其位,连自己居住的房屋也变得非同凡响,如同一个处于憧憬与期待中的人。对巴赫而言,他的每座音乐建筑,都以局部与整体严密的呼应作为准则——每个点、每条线都向上发展,与高处隐秘不现的上帝高度统一。这是巴赫心中的世界,万物表现为这个上帝的局部,事物借助于整体显现自己,弥漫诗意。 没有什么形式,能比教堂的结构更能说明巴赫的音乐特征。每一道拱门,过廊,拱门上的曲线与雕刻,以及空间的转折,无不指向尖顶。但我们置身的技术时代,也就是今天,建筑已经没有了统一者——那根指向高处中轴的支撑了。现代建筑是漫溢,体育场式的,是力学与建筑材料的结合,充满商业与实用气息,自然不可能有深刻的生命哲学与神学意蕴。现代音乐也情同此理,那根原本向宇宙汲引力量的中轴弯曲变形了,隶属大地,与天空无关。商业与科技解构了生命的灵性,驱使众生,人与地上的一切与上界的关系被斩断,得到的是唯物主义一方的解释。 江本胜写道,水珠听巴赫时的样子,是所有结晶体中最美的;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也有类似反射。作者说,人体这么一个由水组成的系统,是对大宇宙系统的反射。人们身心系统的紊乱,与大脑中的意识系统与宇宙感知能力趋弱有关。依次类推,当代人对美的感受力大打折扣,美与不美对人而言不再是美学与道德问题,转换成了消费的一极。 托尔斯泰到了晚年,强烈反对现代音乐,对贝多芬也表示不屑。在一系列关于“天国”的文字中,托尔斯泰抨击现代艺术与没有敬畏感的现代生活。他说,人类在未来将陷入荒蛮境地,自救的方法不是向前行,而是往回退。这种被学者总结出的“托尔斯泰主义”,倡导人们过农耕的简朴生活,以“天国”作为生命的寻求。这一主义并非自托尔斯泰始,早期的欧洲大思想家、艺术家都有论述。先知们预言了商业社会对人的无情腐蚀,被金钱动摇的万物根性。一个看似丰盈的现代物质世界,正加速进入荒寂状态。 斯特拉文斯基晚年时自比巴赫,以诗人艾略特为例,称自己与艾略特一样,是修补古典旧船的人。他说,他的现代艺术实践是与古典世界的统一,只是表面有些奇异。晚年的斯特拉文斯基,渴望自己能与巴赫成为硬币古典与现代的两面,甚至应当不分彼此。 江本胜在书的后记中说,宇宙中的一切都有相似性,像一个巨大的曼陀罗。水来到地球,是以回归宇宙为目的的旅程中的一段,所有的水都要重返宇宙,与每个生命个体一样。这里面隐含神秘主义循环论的意思,尽管没有直说,但他期望混沌、焦灼的世界会变得多少好一些。的确,万物皆流,人是大地过客,自封的主人,到了生命交还上帝之日,也许上帝会索要最初给予时的样子。那是感恩与赞美在人体水分子里结晶于开端的良善图形。从这个角度讲,巴赫的古典音乐是在传达神给人的诺许以及对人的期盼。荣耀上帝,自始至终是巴赫写作音乐的动机。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