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罗新慧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曾子的专著。本书对曾子生活的时代进行了描述,对他生活时代的士和儒士进行了论述,并对曾子的家世和生平进行了考证。同时,还对曾子的著作、曾子的理想人格和修养方法、曾子对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曾子关于孝的理论和社会意义、曾子的阴阳学说及其与《易传》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同时,本书还附录了作者对于《大戴礼记》“曾子”十篇的注释。本书对于研究曾子的学者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一.学术简历1998年 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 北师大历史系 讲师2000-2006年 北师大历史系 副教授2006- 北师大历史系 教授发表主要论著《士与理——先秦时期刑狱之官的起源与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与〈左传〉——兼论战国时期的史学观念》 《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4期《上博楚简与“曾子”十篇》 《齐鲁学刊》2009年第3期《祈福与禳灾:周代祷辞与信仰观念研究》 《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释新蔡楚简中“乐之,百之,赣之”及其相关问题》 《考古与文物》 2008年第1期《说新蔡楚简中的祷辞》 《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1期《上博简诗论 “甘棠”与上古风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说新蔡楚简“婴之以兆玉”及其相关问题》 《文物》2005年第3期《从上博简〈子羔〉〈容成氏〉看古史传说中的后稷》 《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从上博简〈鲁邦大旱〉之“敚”看古代的神灵观念》《学术月刊》2004年第10期《尚文之风与周代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释瑶台——从上博简〈子羔〉看上古婚俗》 《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唐虞之道》《容成氏》与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 《齐鲁学刊》2003年第6期《礼让与禅让——论周代“让”的社会观念之变迁》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从郭店楚简看孔、孟之间的儒学变迁》 《中国哲学史》 2000年第2期
书籍目录
绪论 论曾子 一 曾子及其时代 二 曾子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曾子对于孔子道德范畴的全面继承 (二)“一以贯之”的方法论与曾子思想体系的形成 (三)曾子理论与儒学发展方向 三 曾子学说的基本特点 四 曾子的历史地位第一章 曾子家世及生平考析 一 曾子家世考 (一)曾子世系 (二)曾参故里——武城考 (三)曾子家庭考析 二 曾子生平考第二章 曾子时代的士与儒士 一 曾子时代的士 二 曾子时代的儒士 (一)关于儒士的身份问题 (二)儒士并非完全独立的专业“知识分子” (三)关于“士无定主”第三章 曾子著述考 一 《曾子》考 (一)《曾子》一书的流传情况 (二)《曾子》与《大戴礼记》“曾子”十篇 (三)《曾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考 (四)从上博简《内礼》看《曾子》的成书 二 曾子与《孝经》 (一)曾子对于儒家孝道理论的发展与 《孝经》主体思想的形成 (二)曾子-孟子-《孝经》 (三)从《孝经》成书看儒家传统孝道的衍变 三 曾子与《大学》第四章 曾子关于理想人格及修养方法的探求 一 曾子对理想人格的设定 二 曾子的修心理论第五章 曾子对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 一 曾子关于“仁”的探讨 二 曾子关于“礼”的探讨 三 曾子伦理学说的特点第六章 曾子关于孝的理论及其社会意义 一 曾子对于传统孝道的发展 二 曾子孝道理论的意义 三 曾子孝道理论的时代特征第七章 曾子的阴阳学说及其与《易传》的关系 一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的作者及写定时代 二 曾子思想与阴阳学说 (一)曾子论“阴阳” (二)阴阳学说与儒家理论阵地的扩展 (三)曾子的天圆地方观念 三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易传》成书的关系 (一)儒家《易》论源流 (二)曾子对于儒家《易》论的贡献 (三)《易传》思想的学派归属问题参考文献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译 曾子立事 曾子本孝 曾子立孝 曾子大孝 曾子事父母 曾子制言(上) 曾子制言(中) 曾子制言(下) 曾子疾病 曾子天圆
编辑推荐
罗新慧所著的《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考察了曾子对于孔子仁学的发展以及孔门弟子对孔子学说的传承情况之后,可以肯定,曾子历史地位的奠定,与他进一步发挥仁为内心之德的理论、探求仁如何成为内心之德、不懈地揭示人性的核心内容、强调道德之真在于自觉自律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曾子为孔门儒学正宗,不是靠着宋儒封加的褒称,而是曾子思想理论继承了儒学之根本命脉,体现了儒学主导发展方向的结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