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语法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奥]维特根斯坦  页数:304  译者:韩林合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哲学语法》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语言、心灵与世界之关系的讨论;第二部分是有关数学哲学的内容。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维特根斯坦对这个打字稿的第一部分从第1页到404页为止的内容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先是在打字稿上,然后是在不同的手稿中:首先是在MS114(第二部分)中,紧接着在MS115(第一部分)中,最后在MS140中。瑞斯(Rush Rhees)1969年编辑出版的《哲学语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以包含于MSS114、115、140中的修改稿为基础编选而成的。大打字稿的未经修改的第二部分则构成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在这两部分中间作为附录插入了TSS214a、214b、214c。

书籍目录

哲学语法附录 哲学

章节摘录

  1.人们如何能够谈论一个命题的“理解”和“不理解”;难道情况不是这样的吗:只有在人们理解它时,它才是一个命题?2.如下做法有意义吗:指着一组树问:“你理解这组树所说的事情吗”?一般说来这没有意义;但是,难道人们不能用树木的排列来表达一个意义吗?这难道不能是一种暗语吗?  3.于是,人们会把他们所理解的树的组合称作“命题”,不过也会把他们所不理解的其他的树的组合称为“命题”--如果他们假定,那个种植者理解了它们。  4.“难道理解不是始自于命题,始自于整个命题吗?人们能够理解①半个命题吗?”--半个命题绝不是完整的命题。--不过,人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我们想到,在象棋中马步总是通过马的两次挪动(一次走直线,一次走斜线)来完成的;于是,一个人可能说:“在象棋中决没有半个马步”,并且借此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半个马步与整个马步的关系不同于半个面包与整个面包之间的关系。人们要说:这绝不是一种程度上的区别。  5.如下之点的确是奇特的:科学和数学使用命题,但是却不谈论这些命题的理解。  6.人们在理解之中看到了真正的东西,在符号之中看到了附带的东西。--顺便说一下,这时这个符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人们认为,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其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那么人们或许是将这个符号看成了这样一种药品,它应当在另一个人那里引起与我具有的状态相同的状态。  7.如果对于“你用这个手部动作意指什么”这个问题,人们回答说:“我意指的是你应当出去”,那么下面的说法并没有将这个回答表述得更为恰当:“我意指的是我用‘你应当出去’这个命题所意指的东西。”  8.当弗雷格反对关于算术的形式的理解时①,他好像是说:这些关于符号的狭隘的解释是多余的--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些符号。而这种理解就好像是看到这样一幅图像,所有规则--经由其它们成为可以理解的--都得自于它。但是,弗雷格似乎没有看到,这幅图像自身又仅仅是一个符号,或者说是这样一个演算,它向我们解释了那个写下来的演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语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维特根斯坦式的深邃
  •   翻译应该比较可靠
  •   总算有个单行本
  •   哲学语法-韩林合译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