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史导论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戴维•芬克尔斯坦,[英]阿里斯泰尔•麦克利里  页数:278  译者:何朝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戴维·芬克尔斯坦和阿利斯泰尔·麦克利里编著的《书史导论》全面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学术理论方法,是一本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回顾西方书史研究的精彩之作。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它既是初涉书史的入门读物,也是读者掌握书史理论发展脉络和趋势的案头必备。

作者简介

何朝晖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供职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出版史、文献学。著有《明代县政研究》等。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前言
前沿
第一章 书史理论
引言
书史的起源
麦肯锡与文本社会学
书史(histoire du livre)
交流圈
生平一著述意义上的交流圈
新理论的介入
印刷文化与书史
建立西方文化史上书籍崛起的模型
作者意图
阅读与书史
书史与媒介
小结
第二章 从口头到书面
引言
通过书写实现的社会交流
口述传统
技术变迁
书写、权威与个人
书写与权力
小结
第三章 印刷的诞生
引言
印刷术发明前的书籍
延续与变迁
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德国的古腾堡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知识与力量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漫长的19世纪
知识产权
平装书的发展
20世纪后期及其以后
小结
第四章 作者、作者身份与权威
引言
手抄本文化与“作者”
权威与作者的角色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者
保护人制度
保护人、出版商与公众
作者、版权与报酬
工业时代的作者
对作者功能的诠释
小结
第五章 印刷商、书商、出版商、代理
引言
变迁中的商业模式
输出印刷传播方式
印刷与民族凝聚力
审稿人与代理
文学场域与网络
小结
第六章 读者与阅读
引言
阅读的历史
开端
中世纪
印刷书
阅读的局限
畅销书的发展
工业化的阅读
阅读的性质
小结
第七章 书籍的未来
引言
技术决定论
媒体全球化
读者之死
国家的角色
小结
结论
参考书目
术语表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回顾了过去一百年中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和重要论争。它讨论目录学(New Bibliograph)运动在目录学和书籍研究中开创的一些新方这些新方向主要体现在格雷格(W.W. Greg)和弗雷逊•鲍尔斯(FredsonBowers)的著作中,并检视了随后对这些学者所提出的研究思路的反应。我问1960年代和1970年代新西兰学者唐•麦肯锡的著作在改变对于书籍录学研究方向方面,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并讨论他的文本社会(Sociology of text)概念如何与1950年代以来受法国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书籍会文化史(Histoire du Livre)相联系。这一部分还要概述罗伯特达恩顿的“交流圈”(communication circuit)模型作为一种研究文本在社会中的流通的方法的地位,以及作为回应托马斯……亚当斯(Thomas R Adams) 与尼科拉斯……巴克(Nicolas Barker)提出的一种以生平一著述(bio-bibliographical)为导向的方法,此外还有其他强调书籍的副文本(paratext)研究和呼吁研究“文本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 of texts)的理论模型。本章论及的还有研究口头、书写和印刷交流结构,把书史的研究兴趣引领至新方向的学者:比如沃尔特•奥恩( Walter Ong)、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伊丽莎白•爱森斯(Elizabeth Eisenstein)、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和阿德里安约翰斯(Adrian Johns)等等。 第二章审视了书写的历史,以及这一领域如何与书史研究融为一体。它概述了书写发展的历史,及其在西欧文化中的传播过程。它还观察了口述传统如何体现在早期的书写和手抄本文化中,以及当印刷技术普及时,书写如何在结构和风格上发生改变。我们还讨论了因为有文化的阅读公众数量的发展,书写的性质所发生的变化:从一种由一人向多人朗读的文化工具,到书写的结果通常指向单个独立读者的一种过程。最后,本章简要地考察了学者们如何论述书写为国家和机构权力服务,利用书写对世界其他地方进行政治和文化殖民,以及如何在阶级结构的背景下研究书写活动。 第三章考察了手抄本文化与印刷术出现之间的连续性。它不仅使我们关注生产过程,也让我们关注当手抄本——一种可收藏的商品,被印刷 书——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取代时,产业结构的发展。本章概述了印刷书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有关的争论。版权的发展将在第四章讨论。本章还概述20世纪图书出版发生的变化,并预告了最后一章关于书籍未来的讨论。 第四章聚焦于作者身份的各种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过去一百年中如何变化和发展。它考察了中世纪作者身份的定义,讨论了1450年代以来印刷术的现如何将作者身份重新定义为一种更具创造性的活动,一种可以为个人带来名声和财富的活动。讨论的其他主题包括,保护人的地位,版权的出现对作者作为一种职业的影响,以及出版过程中文学代理和出版商审稿人的角色。我们简短地回顾了20世纪关于作者身份的重要阐释,这些阐释对于书史研究来说十分重要。最后讨论了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作者身份将会被怎样重新定义。 第五章考察书史学家如何描述和探讨图书和印刷文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许多代理角色。它回顾了西欧印刷生产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的历史,这些模式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是第三章和第四章所述内容的延续 。它考察了印刷文化如何输出到欧洲的海外殖民地,从当地和地区报纸的出版起步,并简要描述了印刷文化在形成民族认同和地区认同中的作用。它还凸显了从文学代理和出版商审稿人,到无形而影响巨大的文学网络,文化代理在支持和塑造印刷文化生产中的作用。 第六章介绍了在书史研究方面不那么热络的领域——读者和阅读。它提出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及作为一种个体经验,可以在书史中合而为一。这方面已有乔纳森•罗斯(Jonathan Rose)和贾妮斯拉德威(Janice iRadway)等人的开拓之作。本章还回顾了从最早的刻划符号,到19世纪、20世纪建立公共图书馆系统之间的阅读史。最后探讨了阅读的属性,援引了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lser)从个人行为的角度、斯坦利•菲什(Stanley Fish)从社会属性的角度所做的精辟论断。 第七章探讨了书籍消亡的论调,考察了可能影响书籍未来的四个最主要的因素:新技术与印刷文字的关系,就书籍出版结构和书籍在不同文化中的影响而言媒体全球化的性质;阅读与读者的当代概况,最后,国家在为书籍、出版者和读者提供支持方面所担当的角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史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可以。对了解国外出版史,挺有帮助。
  •   很有内容的一本书,文字很考究
  •   可作阅读史的参考读物
  •   书送来时有点脏了~还不错
  •   挺有深度,对我写论文很有帮助
  •   本来我的书分错了地,结果搞得我白跑几趟,很是油焖,好在这个送快递的态度好,还专门把书捎到,不说了,给个好评!书本身质量一般吧,内容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