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埃德蒙•R.利奇 页数:421 译者:扬春宇,周歆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是人类学经典中少有的涉及中国研究的著作,强调埃德蒙·R.利奇关于克钦、景颇人的著作是如何将理解中国西南的族(ethnicity)建构放在了当代中国与东南亚彼此相联的大背景下,从而为这种理解提供了诸多的灵感。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埃德蒙·R.利奇(Leach E.R.) 译者:杨春宇 周歆红
书籍目录
序
1964年重印版导言
鸣谢
第一部分 问题及其背景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克钦社会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 掸人、克钦人及其分支
第二部分 克钦贡萨社会的结构
第四章 帕朗——一个不稳定的克钦贡萨社区
第五章 克钦贡萨社会的结构性范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地域区分的概念
第三节 人群聚类的概念
第四节 姻亲关系和乱伦的概念
第五节 关于财产和所有权的概念
第六节 等级和阶层的概念
第七节 超自然的概念
第八节 权威的概念:政治和宗教权位
第三部分 结构上的变数
第六章 贡劳和贡萨
第七章 贡萨和掸人
第八章 克钦历史上的证据
第九章 为派系和社会变迁而辩护的神话
第十章 结论
附录一 见于记载的一些语言变迁的案例
附录二 官方报告中的帕朗世仇
附录三 克钦“奴隶制度”的性质
附录四 景颇语亲属称谓
附录五 克钦山区的“掸人”和“克钦人” 的人口估计
附录六 降雨:年度降水量(以英寸计)
附录七 作者资历小记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地 图
1.缅甸边境的山地族群
2.克钦山区的生态区
3.克钦人与掸人的人口分布
4.克钦山区北部1825年左右掸人与克钦人的人口分布
5.八莫一勐卯边境地区
6A.帕朗
6B.帕朗及其邻近村寨的分布示意图
1.帕朗地区木然派系五寨中首要世系群之间正式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2.一栋克钦山官府的平面图
3.世系群裂变分支理论与乌玛督高等身份示意图
4.说明继嗣原则的示意图
5.江心坡地区、胡康和玉矿区居领导地位的山官家庭之间的姆尤一达玛网络
6.人与诸神之关系
7.氏族祖先的等级排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理出来的空地上栽种诸如旱山稻、玉米、黍米、荞麦和罂粟之类的作物。一旦土壤原有的肥力以及草木灰追加的肥力用尽(大约一到四年),开垦地便被废弃,还原为芜杂的灌木和蕨类植物。由于原始林要比次生林木容易清理,所以很少有人重新利用长久被弃的通垭,附近合适的土地肥力耗尽后,整座村寨就全部搬迁。这些做法自然会造成严重的毁林和土壤侵蚀。 24 这一明显带有偏见的记述歪曲了事实。地图2显示克钦山区根据气候可划分为三个区域。 A地带是典型的季风雨林地区。这里的气温和年降雨量非常适宜,所以只要未被粗暴滥用,被废弃的开垦地会很快长出茂密的次生林。整个这一地区克钦人有一套明确的理论说明该如何进行垦植通垭。我把这一方法称为季风通垭。要求之一是耕作只能持续一年,然后休耕;要求之二是一块土地初次开垦之后的12或15年之内不应再次使用。如果能遵循这样的程序,那么森林就不会遭到滥伐,土壤流失微乎其微。在这样的条件下,旱山稻的产量可接近灌溉水稻。 这种耕作方式意味着任何一块土地垦殖之后至少要休耕l2年。所以每一单位人群所要求的耕植总面积大得惊人,对于人口密集的永久定居型大村落社区,其边远田产会在方圆几英里之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克钦社区通常由一大群小村寨或小村庄组成,散布在整个社区的领地上。 这就存在着军事安全问题和经济便利问题上的冲突,考虑到前者,就会提倡有某种防御工事围绕的大规模定居点,考虑到后者,则会提倡靠近各自耕作地的分散小定居点。英国殖民官员经常抱怨克钦人喜欢把他们的定居点分散为越来越小的村寨,这可能是因为英国强权下的和平促成了克钦居民点的进一步分散。以前居住在一起使用共有围栏相互保护的群体,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更愿意相互分离,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过,少量关于英国统治25之前克钦人带围栏村落规模的记载,并没有说明那时的聚落模式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异。 不过,这正是要点所在。虽然整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很低,而且如果人口均匀分布的话,土地供应也还充足,但实际上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存在着一些地区性的聚落中心,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些聚落中心因以往的政治事件而形成,例如地区间的战争或外部的行政干预。
编辑推荐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是人类学经典中少有的涉及中国研究的著作,强调埃德蒙·R.利奇关于克钦、景颇人的著作是如何将理解中国西南的族(ethnicity)建构放在了当代中国与东南亚彼此相联的大背景下,从而为这种理解提供了诸多的灵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