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刘航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乐府诗与民俗的关系错综复杂,以上胪列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涵盖,但从上所述已足以看出,若要准确把握乐府诗的特点,民俗这一视角不仅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尽可能地将乐府诗放在它赖以产生的民俗环境中加以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文学内部机制的变化。审视乐府诗所涉及的各种民俗事象,揭示它们深刻的内在渊源,有助于解决某些单从文本出发难以破译的问题;从民俗角度关注乐府诗,能够加深对乐府诗文学特征、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拓宽乐府研究的视野;乐府诗既是文学作品,又是民俗的载体之一,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亦可为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研究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因此,乐府诗的民俗学研究不仅对乐府研究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对其他文学史和文体史的研究也不无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刘航,女,江苏武进人,1970年9月生。1997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书籍目录
绪论选题缘由研究现状述评主要内容与研究意旨上编 乐府人物考论刘生、王昌考莫愁故事演变的三部曲西子经典形象的形成与祓禊之俗及魏晋隋唐之女性观张女考从何满子传说看中晚唐的怀旧现象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神弦歌》考论老胡文康考中编乐府诗模式化意象与情节杂考城南——情爱与战争的方位符号乐府诗中的花卉、花果与情爱折柳、折花赠远的形式与功用衣带与汉唐婚恋习俗下编 乐府诗与民俗文化综论民俗文化与乐府诗主旨的形成和变异水嬉与汉唐乐府诗乐府艺术对人物传说流布及演变的影响《文康乐》与汉魏六朝戏剧艺术的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白秀才所纳的宫娃胡二姐“忽唱新声”,究竟是什么曲子,虽然不曾明言,但既云“白惊,遂不复唱”,又言后来白秀才听别人唱《河满子》时,说“某有妓,声调殊异于此”,可见胡二姐所唱的新声就是《河满子》。梨园骆供奉和胡二姐都善歌《河满子》,而且唱法各异,足见《河满子》在开元天宝宫中颇受青睐。到中晚唐,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时常演唱《河满子》。前者如武宗宠爱的孟才人歌《河满子》而死,在社会上轰动一时,张祜《孟才人叹》曾记此事:“武宗皇帝疾笃,迁便殿,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其右。上目之日:‘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日:‘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日:‘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以恳许之,乃歌一声《河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候之,日:‘脉尚温而肠已绝。’及帝崩,柩重不可举,议者日:‘非俟才人乎?’爰命其榇,榇至乃举。嗟夫!才人以诚死,上以诚命,虽古之义激,无以过也。进士高璩登第年宴,传于禁伶。明年秋,贡士文多以为之目。”②后者如上文所提到的贞元初年的些僧。此际,《河满子》非但风行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且表演形式多样,非但能歌,还可入舞。文宗“官人沈阿翘为上舞《何满子》,调声风态,率皆宛畅”③,即为一例。从元稹《何满子歌》里,可以更详细地知晓歌舞此曲的情形:“翠蛾转盼摇雀钗,碧袖歌垂翻鹤卵。定面凝眸一声发,云停尘下何劳算。迢迢击磬远玲玲,一一贯珠匀款款。犯羽含商移调态,留情度意抛弦管。湘妃宝瑟水上来,秦女玉箫空外满。缠绵叠破最殷勤,整顿衣裳颇闲散。”④在安史之乱中,梨园弟子奔散逃亡,许多人流落民间,他们大多以演唱、教曲为生,这为开元天宝宫廷中盛行的乐曲流人民间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如著名乐工李龟年先是流落江南,暮年又曾到陕西、甘肃一带,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李端《赠李龟年》“青春事汉主,白首人秦城”⑤等可以为证。从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